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不是薪水小偷 最近流行的「在職離職」,到底是還有沒有在工作?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5月29日03:18 • 發布於 2022年09月01日09:40 • 薄文承
不是薪水小偷 最近流行的「在職離職」,到底是還有沒有在工作?
不是薪水小偷 最近流行的「在職離職」,到底是還有沒有在工作?

24歲的工程師扎伊德.坎恩(Zaid Khan)在抖音上發佈了一段關於在職離職的影片,兩週內就累積了300萬觀看次數。在這段爆紅的抖音影片中,他先是解釋了在職離職的概念,然後指出「不死命抱持拚命工作文化的心態,也不用再將工作當作生活的重心。」

何謂在職離職?

「在職離職」一詞在抖音平台上有數百萬的流量,這也反映了年輕世代對於工作態度的看法轉變。這不僅是個術語,也是個新趨勢。

蓋洛普(Gallup)民調公司的數據資料顯示,美國各個世代的員工參與度都在降低,而Z世代和1989後出生的年輕千禧世代,在今年第一季的參與度僅有31%,是各世代中的最低。

蓋洛普的職場與幸福研究首席科學家哈特(Jim Harter)指出,員工對於「在職離職」的描述,與被他歸類為「不投入」的調查對象一致,他們會完成工作中最低限度的要求,但也僅只如此,不會再做更多了。在蓋洛普的調查中,一半以上1989年後出生的員工都屬於這類人。

這種工作心態的主要目標是要避免職業倦怠或工作過勞並更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個人幸福。在職離職這詞聽來或許有些矛盾且奇怪,因為在職離職者並沒有離開他們的工作崗位,他們只是選擇捨棄「拚命工作」的文化

這種態度在年輕世代間引起廣大的共鳴與迴響,於是一些年輕(尤其是Z世代族群)的專業人士拒絕接受在工作上「做得更多且做得更好」想法,並將他們對工作較無熱情且不那麼積極的態度,看作某種形式的「辭職」。

年輕人口中的「在職離職」,指的並非真的從一家公司中離職,而是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但是將更多的注意力與精力放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然而,這或許會讓人誤以為奉行在職離職的員工都是薪水小偷,只是坐在辦公室裡,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要求,但事實並非如此。職場心理書籍作家凱西.凱普里諾(Kathy Caprino)就指出,「在職離職指的是,人們停止做那些他們認為超出其工作範圍,且還不會有任何回報的工作。」

在職離職者展現什麼跡象?

萊拉健康(Lyra Health)的勞動力轉型高階主管格拉索(Joe Grasso)指出,在職離職的跡象看起來就像是「動力減弱和參與度降低的典型指標」。

可能表現在員工對工作的憤世嫉俗或漠不關心,他們更傾向保持沉默而非分享意見和看法。這可能會導致公司生產力降低,甚至是員工只願意進行工作上必要的溝通和互動。格拉索也警告說,「正如在職離職一詞在社群軟體上爆紅,它也可能成為工作場所中的一種傳染性態度,員工會開始相互比較,並發現他們在工作上的共同處境,也就是付出的努力遠比得到的收穫還要多。」

員工能從在職離職中得到什麼?

勞動力科學家娜塔莉.鮑姆加特納(Natalie Baumgartner)指出,在職離職者在一般情況下,會在工作上劃分更多界線,也會「更常說不,而不是說好。」

有些人可能還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專注於「不屬於工作範圍內」的其他事情上。雖然管理層可能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不合規定或不專業的」,但鮑姆加特納表示,員工就是會去探尋「不那麼累人且讓人更有動力投入工作的方法」。此外,在職離職有時也被當作某種「生存策略」。

帕金斯(Maggie Pekins)在高中和國中當了六年的老師,這位三十歲的女性在2018年女兒出生後不久,開始了她的在職離職。一開始是因為她若不準時下班離開學校,就得被托兒所罰錢。這迫使她建立起了畫分上下班的一條界線。上班時間結束就準時下班離開,帕金斯這才意識到她不必每週都超時工作。改變了面對工作的心態和態度後,她說過去她每寄出一封電子郵件,就會等待著回信。但現在她明白了,「擔心回覆並不會讓回信來得更快,」她表示,「在職離職是個自我照顧的好方法。沒有在工作時,精神上也得脫離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管理顧問公司的市場研究主管喬畢廷格(Josh Bittinger)指出,聽到「在職離職」一詞的人或許會認為這是鼓吹人們工作偷懶的概念,但其實這是在提醒人們,不要過度工作到精疲力竭的程度。

過去數年來,畢廷格對工作上的一切要求都總是說「好」、「沒問題」,希望這份積極認真的態度仍讓他顯得格外出眾,但現在他表示自己已經學會說不了,為自己保留更多的休閒時間,能夠利用這段時間抽離出工作上的一切事務,也讓自己能夠適度地放鬆休息,好好充電再迎接隔天的工作。

不健康的工作文化將高工時、高負擔且高壓的工作視為某種「努力工作」的榮耀勳章,讓現代人被困在令人疲憊不堪的「努力工作文化」中,追求著更高的產能和效率。也因此常常努力過了頭,深陷高壓且累人的工作煉獄之中。

現在,年輕一代的人越來越不希望自己被這種生活方式定義,因而發展出現在流行的這種在職離職工作態度。我們或許可以期待這全新的工作態度,能為職場文化帶來轉變,創造產能更高且更有效率的工作環境,同時也營造出令員工幸福快樂的職場生態。

(資料來源:CNBC、CNN Business、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Washington Post)

【延伸閱讀】

如果你的員工「在職離職」,該怎麼辦?

學生真的因為要掃廁所不來讀?東海招不滿的真正原因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55期《台海生存戰》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