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書摘】翻閱《鳥類創世紀》,從七大洲的十種鳥,認識人與鳥共通的未來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07月21日10:15 • 發布於 2024年07月21日02:15 • 上下游News&Market
【書摘】翻閱《鳥類創世紀》,從七大洲的十種鳥,認識人與鳥共通的未來

千里傳書要用飛鴿、感恩節要吃火雞、美國國鳥是白頭海鵰、有的鳥靠便便就能養活一個國家、有的鳥是諷刺漫畫常見的素材、同時啟發了無數音樂家、文學家……,從神話、餐桌到政治,鳥類不只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以下文字內容摘自《鳥類創世紀:神話、餐桌到政治,改變世界的關鍵物種》一書的序文,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且為閱讀需要調整部分擷取內容,更多精彩文字請詳見該書。)

以來自世界七大洲的十種鳥類,介紹人類與鳥的關係

縱觀人類歷史,一直以來我們都與鳥類共享這個世界。

為了糧食、能量及羽毛,人類不斷地狩獵與豢養鳥類,同時將牠們置於儀式、宗教、神話及傳說的核心。我們雖然毒殺、迫害,也常常妖魔化鳥類,卻也在音樂、藝術及詩歌中讚頌牠們。時至今日,儘管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脫節令人擔憂且日益嚴重,但鳥類仍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鳥類創世紀》將專題介紹來自世界七大洲的十種鳥類,內容橫跨整個人類史,闡述人鳥之間這份恆久卻重要的關係;透過講述這些鳥類的生活型態,以及與我們人類的互動,了解到鳥類一直以來總是以某種方式改變著人類的歷史進程。

我所選的十種鳥類,皆關係著我們人類的根本面向:神話、溝通、糧食、家庭、滅絕、演化、農業、保育、政治、狂妄及氣候緊急狀態。每一項都與我們自身,還有我們與鳥類密切、持續及不斷改變的關係交織在一起。

鳥類與神話、溝通、糧食、家庭、滅絕、演化、農業、保育、政治、狂妄及氣候皆有相關。(攝影/Savio Yu;照片出處/Pexels)
鳥類與神話、溝通、糧食、家庭、滅絕、演化、農業、保育、政治、狂妄及氣候皆有相關。(攝影/Savio Yu;照片出處/Pexels)

人類開始馴養野鳥,除了供食也改變社會與文化

自從諾亞在方舟派出渡鴉 (Common Raven) 後,鳥類就位居迷信、神話還有民間傳說的核心,所以我會從史前時代開始講故事。這群龐大令人生畏的烏鴉家族在北半球的創世神話(creation myths) 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舉凡第一批美洲族群、北歐文化、再到西伯利亞遊牧民族,皆有牠們的蹤影。然而渡鴉的影響力卻不侷限於過往;直至今日,牠們仍持續塑造著我們的世界觀。

距今約一萬年前,原本以狩獵採集為生的人類轉換到農業,並定居下來種植作物、豢養牲畜,不久後便發現馴養周遭的野鳥能帶來龐大利益。舉例來說,原鴿 (Rock Dove) 是一種生性害羞膽小、住在懸崖上的物種,原先也只是養來吃,但之後牠們遠距離攜帶訊息的能力開始備受青睞,所以牠們的後代 (野鴿,Feral Pigeon) 才能分布於世界各地。雖然人們常常詆毀和忽略牠們,但這種不起眼的鳥卻幫忙贏了戰爭,甚至還改變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馴養鳥類不只能提供我們食物,更能成為我們心靈與社會的寄託。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子便是美洲的野化火雞 (Wild Turkey),至今牠仍是英國、歐洲的聖誕晚餐,還有美國感恩節宴會上最重要的菜餚。現今人們將養殖火雞規模化,成為一種產業,這也日漸成為激烈辯論的大哉問:究竟人類是否有權因為一己之私來剝削其他活生生的物種。

鳥類不只能提供我們食物,更能成為心靈與社會的寄託,火雞便是最好的例子。(攝影/Enginak Yurt;照片出處/pexels)
鳥類不只能提供我們食物,更能成為心靈與社會的寄託,火雞便是最好的例子。(攝影/Enginak Yurt;照片出處/pexels)

探險與殖民讓許多鳥類瀕危

十五世紀起,歐洲人四處探險,殖民行動讓全人類所付出的代價及遺緒,至今仍能感受到。這段期間造成許許多多的鳥類傷亡,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度度鳥 (Dodo)。

這種身形龐大、不會飛的鳥是鴿子的親戚,數千年來一直棲息於大洋上的模里西斯島(Mauritius),十七世紀時卻難以抵禦人類入侵,也無法從伴隨人類過來的各種狩獵型動物的魔爪下存活。今日,這個滅絕象徵教會了我們兩件事:一、我們與瀕危物種之間的關係難題;二、我們該如何才能拯救牠們免於度度鳥的命運。

十八、十九世紀演化科學興起,這門學科威脅並撼動了我們過往建立起的宏偉宗教殿堂。轉捩點發生於一八五九年,那年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發表了《物種源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這本書大大改變了人們看待周遭世界的方式。然而正如我們理解的(不是達爾文本人)那樣,追隨達爾文腳步的一眾科學家最終會了解,做為演化實踐的經典範例,達爾文雀 (Darwin’s finches) 有多麼重要。

度度鳥數千年來一直棲息於大洋上的模里西斯島,卻因為人類而遭滅絕。(攝影/Michael Coghlan;照片出處/Flickr)
度度鳥數千年來一直棲息於大洋上的模里西斯島,卻因為人類而遭滅絕。(攝影/Michael Coghlan;照片出處/Flickr)

人類的各種開發讓更多鳥類面臨生存危機

人們常認為現代農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發展。然而一個多世紀以前,廣大南美殖民地的海鳥(南美鸕鶿,Guanay Cormorant) 鳥糞就為集約農法 (intensive farming) 帶來了長期的榮景。這點很大程度上永遠改變了北美和歐洲的地景,標誌著耕地鳥類與野生生物長期衰退的開始,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種植、消費及看待食物的方式。

遭受威脅的還有其他種類的鳥。例如北美的雪鷺 (Snowy Egret) 就曾因為華美的羽毛被拿來製成女性衣帽上的羽飾,成為時尚交易的受害者,導致這種優雅的水鳥瀕臨滅絕。強烈反對這類惡意非法虐殺行為的物種保護人員陸續成立各個鳥類保護組織,當中包含美國的奧杜邦學會(Audubon Societies)以及英國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RSPB)。時至今日,雖然有許多勇敢的男男女女致力於拯救世界上的野生物種及其棲息地,卻也因此遭受謀害。

老鷹總讓人聯想到國家和帝國:首先是牠對古希臘羅馬人的象徵意義;再來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和俄羅斯的聖像 (icon);最後則以白頭海鵰 (Bald Eagle) 之姿化身為美國的國鳥。不過老鷹在歷史上也曾做為極權主義政權的象徵符號,而有過黑暗的一頁:一開始是納粹德國,如今則在美國極右翼支持者之中現形。究竟這種巨大且強而有力的鳥類是如何表現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這段故事讀起來可不會太舒服。

白頭海鵰 (Bald Eagle) 是美國的國鳥。(照片出處/Wikipedia)
白頭海鵰 (Bald Eagle) 是美國的國鳥。(照片出處/Wikipedia)

此外,一種既小又無所不在的鳥類居然捲起一場大型運動,著實令人震驚。政治人物常常成為其狂妄傲慢下的祭品,但沒有一個例子能超越這位堪稱萬人之上的專制暴君。曾擔任中國各要職的毛澤東,他的故事為人們帶來啟發:他向大自然發起挑戰,最終落敗。毛澤東對抗樹麻雀 (Eurasian Tree Sparrow) 的戰爭,不只讓該物種近乎滅絕,最終也造成底下數千萬人民的死亡。

最後是皇帝企鵝 (Emperor Penguin),這是唯一能在南極酷寒的嚴冬下交配繁殖的鳥類。當我們人類還莽莽撞撞的朝全球氣候危機直衝而去時,牠們的命運早已與人類交織在一起。皇帝企鵝的數量正快速下降而瀕臨滅絕,牠們所帶來的警訊會來得太晚嗎?這個警訊會讓我們在這個千鈞一髮時刻懸崖勒馬,並拉大自然一把嗎?

氣候暖化危機下,皇帝企鵝的命運何去何從?(攝影/Verminaard;照片出處/GoodFon.com)
氣候暖化危機下,皇帝企鵝的命運何去何從?(攝影/Verminaard;照片出處/GoodFon.com)

鳥類是自然界的守門員

我們從未如此迫切需要質問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在我有生之年,由於棲地喪失、迫害、汙染與氣候緊急狀態等複合因素,導致這顆行星上的鳥類數量不斷驟降。包含鳥類在內,地球上各野生動物的數量相較於一九七○年代,僅剩一半不到;與此同時,人口數量卻從三十七億增長到八十億,足足增加了兩倍以上。

儘管鳥類數量驟降,卻仍有一絲希望:我們已認識到鳥類對我們以及這顆行星的永續未來而言是如此重要。我們一如既往地仰賴牠們:不只是為了食物、肥料還有羽毛,更是為了強化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牠們無所不在,所以牠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守門員。

現今的環境危機,讓我們和自然界雙雙陷入了混亂與遭受湮沒的危機中,再也沒有比現在這個時刻更能專注於人鳥之間源遠流長、喧鬧及令人癡迷的關係了。這份專注可以幫助我們與鳥兒建立更好的未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