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人在丹麥,親身體驗 5 大優點、3 大缺點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06日09:45 • 發布於 05月24日15:48 • 張宇文/反思中的丹麥小教授
台灣人在丹麥,親身體驗 5 大優點、3 大缺點
台灣人在丹麥,親身體驗 5 大優點、3 大缺點

「接下來要搬到哪個國家?」這是我和先生每隔幾個月就會討論的話題。由於我們的工作較為彈性,再加上兩人來自不同國家,因此經常評估在世界各地生活的利弊。從亞洲到美洲、歐洲,甚至非洲,最近我們也考慮要不要遷往烏干達。

4 年前,我離開居住了十多年的美國,搬到丹麥。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丹麥或北歐可能不是首選的居住地,因此,藉由這次機會,我想分享一些我們在丹麥的親身生活經驗與觀察。

選擇定居城市時,我最在意什麼?

在分享這些經驗之前,我想先說明 3 點。

首先,我對每個國家的優缺點分析,很大程度上基於我的個人喜好和理念:我的政治理念偏向左翼,支持社會福利、平等主義。由於每位讀者的觀點可能不同,自然會有不同意見,請各位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即可。

其次,我對丹麥的分析主要是與美國進行比較,一方面是因為我在美國居住了十多年,另一方面是比起其他國家,多數台灣人對美國的環境相對熟悉。

第三,作為一名健康經濟學家,我非常重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概念。這意味著,在做出任何選擇時,我們都必須分析其「機會成本」──在獲得某些東西的同時,我們也必然會犧牲其他東西。北歐雖有許多吸引人的特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搬到丹麥之前,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有個「絕對最好」的地方;然而,真正居住之後,我意識到每個地方都有其優缺點,對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一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觸。

我在美國波士頓、西雅圖共居住了十幾年,那段時間我非常滿意我的生活。後來選擇搬家離開美國,是由兩個主要因素驅動的:首先,我們有了孩子;其次,是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

在有小孩之前,我主要專注於自己的學術工作,波士頓和西雅圖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我每天都在那充滿活力的學術氛圍中充滿動力。但小孩的出生改變了一切。雖然當地的學術環境依然令人興奮,然而我們很快意識到不希望小孩在美國成長。川普競選的那年,我對美國的政治和新聞界感到失望,我的大女兒正是在川普就職那天出生的;他當選後,我更加嚮往一個與我政治理念接近的社會。

正當我們評估世界各國的優缺點時,一所丹麥的大學鼓勵我申請他們的職位,我們就這樣搬到了丹麥。經過 4 年的居住,我們已經度過與丹麥的「蜜月期」和「磨合期」,現在可以更客觀地評論住在丹麥的體驗了──尤其是首都哥本哈根的優缺點。

我認為,哥本哈根的優點來自於高生活品質、快樂又便宜的童年、重視平權、值得信賴的政府,以及英語的普及所帶來的便利,以下將一一詳述。

優點一:高生活品質

北歐的生活品質被普遍認為是世界頂級。在這裡,環境美麗、空氣清新,而且腳踏車道設計周全,使得大量居民選擇騎行作為日常交通方式。相比於之前在美國的生活,我們在丹麥不再需要每天開車或將孩子綁在安全座椅上,這省去了許多心力。

此外,在哥本哈根城市的各角落,幾乎都可以找到配備木製遊樂設施的公園,都市規劃確保每位居民都能在 15 分鐘的步行範圍內抵達公園或海邊。

優點二:快樂又便宜的童年

在北歐,孩子們的童年是輕鬆而快樂的(可參考《世界經濟論壇》之研究),他們面對的學業壓力較小,到處都是美麗的公園,安全無憂。政府提供豐厚的教育補助,公立學校免費,私立學校的費用也相對低廉(每個月兩三百塊美金),家長無需為昂貴的學費焦慮,也不必為孩子的大學教育存錢。

另外,家長們不必擔心在美國常見的槍械安全問題。像是我有個丹麥同事因工作即將帶著兩個孩子前往美國居住一年,他最擔心的不是槍枝本身,而是學校的槍械演習可能給孩子們帶來的心理壓力。

搬到丹麥之後,我們也意識到過去的一個盲點:人們容易受周遭社會環境的影響,將某些現象視為「正常」。例如,在美國,我們曾認為幼兒園的接送時間──早上 7 點半到晚上 6 點──是合理的;即便我們自己把時間縮短到早上 9 點至下午 4 點,這對於不滿一歲的孩子來說依然過長。然而,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我們也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來到丹麥後,我們發現當地學校的正常接送時間是早上 9 點半到下午 3 點,這才意識到之前在美國的安排其實並不適合我們。在丹麥,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薪家庭,父母通常輪流接送孩子,職場文化也普遍支持家長下午 3 點就離開辦公室,沒有人會因此感到不滿。到了晚間,多數父母在孩子入睡後會繼續在家工作。

優點三:對於平權的重視

我常收聽的美國 Podcast 節目《Planet Money》,每當討論到社會政策的成功例子時,北歐國家總是被頻繁提及,例如芬蘭的教育制度、瑞典和丹麥的育嬰假,以及挪威的性別平權等等。就我觀察,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由於歷史背景的緣故,丹麥社會對於縮小貧富差距和其他平權問題格外重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來保護弱勢群體。

作為一名公共衛生學者,平權是我長期關注和重視的議題,在美國居住時,每日目睹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或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心情總是沉重。然而,正如我於前文提到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北歐這些社會福利是靠高稅收支持的,這也包括維護優美環境的費用(這一點我將進一步說明)。

丹麥在性別平等方面也做得相對歐美他國好,在公園或學校接送孩子時,可以看到父、母參與的比例幾乎相等,此外,丹麥的女性就業率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可能是因為整個社會都支持著家庭,職場文化於是鼓勵男女都能在下午 3 點左右離開辦公室,以便早些時間陪伴孩子;當孩子生病時,父母通常會輪流留在家中照顧。我先生經常一個人帶著 3 個孩子出門,這在我的老家台南可能會引來讚揚,但在丹麥卻並不稀奇,他從未因此而受到特別「鼓勵」。

綜合以上 3 點,我觀察到一個未曾預料到的好處──精神上的放鬆。過去居住在美國時,我每天都在接觸關於政治的新聞,看到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忽視和明顯的性別不平等,我無意識地生活在壓力之中。來到丹麥後,這些問題似乎都消失了,我感覺精神上放鬆了許多,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就像是有一塊重石從心頭移開了一樣。

優點四:效率高、可信賴的政府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丹麥人對於政府的信任度極高,比例上是美國的兩倍。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人民高度遵循丹麥政府執行的疫苗政策、防疫措施。不像其他歐美國家,丹麥的假新聞或溝通不良問題幾乎不存在。

優點五:英語使用普及

儘管北歐各國擁有自己的語言,當地居民的英語程度卻出奇地高,甚至連街頭偶爾喝醉酒的人也能流利地使用英語,這對外國人來說非常方便,我們可以順利地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溝通。然而,如果你計劃在丹麥長期居住,或與丹麥人結婚,還是會發現當地人會強烈建議你學習丹麥語。

接下來將談談哥本哈根的缺點,大致上包括:薪水低、稅金高、物價昂貴,追求卓越的動機相對比美國低,外國人融入當地社會也較為困難。

缺點一:薪水低、稅金高、物價昂貴

在學術界,丹麥的稅前薪資大約比美國低 30%,稅後則低達 50%;在科技業或其他高薪產業,差距可能更大。從丹麥搬回美國的同事們,多數都是因為薪資不足而離開。

丹麥是出了名的高稅制,哥本哈根的稅率大概介於 37%-55% 之間(印象中也有人付超過 60% 的稅)。外籍人士若被歸類成特殊才能者,前 7 年可能享有特殊稅率,但最低稅率仍高達 32%。高稅收是支撐丹麥高福利和生活品質的基石,然而,對於那些較少享受到福利(如失業救濟、退休金、育嬰補貼等)的外國人,可能會感到吃虧。

除了稅金高之外,哥本哈根經常被列為全世界最昂貴城市之一。舉例來說,一間「一房一廳公寓」(One Bedroom Apartment)的每月房租約為新台幣 6 萬元,「三房公寓」則要價新台幣近 10 萬元;坐計程車開一公里大約就新台幣 300 元;一份麥當勞餐點約新台幣 460 元。高稅加高物價的組合,的確讓居民很難長期存錢。

資料來源/Mercer;表/換日線編輯部 製作

缺點二:學術氛圍相對「佛系」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我觀察到周遭同事和學生的工作態度,與美國有所不同。比如,丹麥同事似乎更重視社交活動,相比之下,學術討論的時間較少,系上的每月會議常常討論的是非研究相關的議題。

整體而言,丹麥教授的工時也明顯低很多(法律規定每個星期全職工作是 37 小時)。當然,這是一個平均值的觀察,丹麥依然有許多優秀的學者,比如兩年前的諾貝爾化學獎就授予一位土生土長的哥本哈根大學教授(按人口比例計算,丹麥在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數量上排名全球第五)。

缺點三:外國人融入當地社會難度高

丹麥社會的同質性相對較高,這使得非丹麥人較難融入。相比之下,美國種族組成更為多元,社會對種族歧視的討論也較為頻繁,透過不斷的觀察和反思,社會得以進步,在這方面,丹麥顯然稍嫌緩慢。

丹麥人從小學到中學幾乎都是與同一群同學一起成長,這種長期的友誼基礎使他們較難接納新朋友進入其圈子。此外,丹麥社會的「文化緊密度」(Culture Tightness)非常高,這意味著社會成員普遍嚴格遵守既定的社會規範和期望,對異常行為的容忍度較低,這也為外來者的融入增添障礙。

另外,我也觀察到,如果是跟著配偶工作搬到丹麥的另一半,來到丹麥後找到就職機會的機率極小,除非這位家屬的專業背景特殊,否則來當地才找工作的話,多數職缺都要求會講丹麥文,求職相對不易。

綜合上述,丹麥提供了許多吸引人的社會福利和高生活品質,但也存在薪資與稅金的挑戰,以及對外國人融入的文化障礙,對於考慮在此地生活的人來說,這些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也認為,對於單身或沒有小孩的人來說,哥本哈根這座城市不見得是最有吸引力的;但對已有兒女的我們來說,我們還是很享受著在丹麥的家庭生活。

【延伸閱讀】

●北歐性別最平等?從廁所就看得出來
●無論生活條件如何,都擋不住人們「幸福生活」的決心──丹麥教我的 3 件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Sun
    太監的故鄉: 台獨及諸要犯皆按律例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原籍祖墳盡被刨挖,家眷連坐,女性發配邊疆為奴,十五歲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交內務府閹割充當太監。
    05月25日06: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