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人工智慧(AI)技術迅速發展,全球勞動力結構正面臨巨大挑戰。根據彭博產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報告,AI技術正逐步取代人類執行的例行性任務,許多職業都面臨著被自動化的威脅。為了討論「什麼職業不會被ai取代」,我們經常討論什麼樣的工作技能是會被取代的,但或許我們應該試著重新去定義很多職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職涯社群平台「LinkedIn」指出,近年來與人工智慧(AI)相關工作需求激增,其中編輯這個職缺就是那批「難逃AI影響」、「等著被機器人取代」名單當中的常客。不過編輯工作看似輕鬆,但實際上透過分析「文案編輯」和「學術編輯」兩種不同編輯工作,我們能看到AI具備的優勢,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編輯獨有的洞察力和創造情感連結的能力。
文案編輯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高度的創造力和對人心的洞察,商業體系當中將產品、服務與消費者連結的重要的環節就是行銷,如今已有不少企業投入運用生成式AI產出大量文案的商業範例,而實際上產出結果卻經常出現無法創造出掌握社會脈動、情感起伏的文案敘事。
其實,文案編輯所具備的創造情感轉化的能力,是AI難以模仿的,一名專攻內容行銷的SEO策略師在LinkedIn就提到,生成式AI如今已經可以用人類視覺語言描繪幽微情感或刺激人們的想像力,但要怎麼利用貼近當前社會氛圍的方式,去描繪一款新遊戲的視覺新體驗、或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所帶來的衝擊,這仍是需要真實活在人類社會的人去判斷的問題。
換句話說,就算經過AI輔助,人類作者還是必須站在最後一關把關。
至於在學術編輯方面,這項工作更注重的是內容的準確性,AI可以協助學術編輯進行校對、格式調整等重複性工作,但卻無法取代具一名有學科知識的學術編輯,對論文質量的判斷,從事學術編輯需要具備的是敏銳洞察力,才能發現論文中的邏輯漏洞、概念不清的地方,藉此提示或修改論文該有的走向。
反過來說,AI可以提供的協助包含最初階但繁瑣的校稿工作、協助執行行政工作與業務、分析手稿(包括反向提綱、總結或建立摘要等),或直接透過資料庫比對,快速識別並糾正語法、標點符號和拼寫錯誤。
目前AI在編輯工作中,提供了比過去如Grammarly、Word等自動拼字校正功能更進階的服務,實際上也有很多出版商和新聞產業開始使用AI,藉此降低人力成本與犯錯可能;但相對的,也有愈來愈多作者選擇回頭找不使用AI的編輯,因為能夠像人類一樣識別你的論點中的細微差別,或提出技術術語的準確替代方案,目前並非通用的AI服務能夠提供。
生成式人工智慧通常擅長生產短篇幅的文章,無付費版本的ChatGPT大約1000 個單字後就會切斷你的文字,包括Word在內,許多校正服務在處理超長手稿時容易出現故障或錯誤,但在處理學術書籍時,可能會需要處理超過單篇八至十萬字的完整文稿
在許多文化產業預算銳減或遭凍結的趨勢下,AI恐怕只會在編輯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不讓AI取代人類編輯並非沒有線索可循的難題。若將AI編輯視為編輯工作中能提供自動化、高效的工具,那麼這個時代的編輯轉型之路,需要的就會是對於決策力、洞察力的更高階判斷,必須學會判斷哪些工作能分派給AI做,如此一來才能真的成為為編輯工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