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手機製造商在人工智慧(AI)手機的競爭,已從機型與功能擴展到大腦晶片等應用處理器(AP)的技術。報導指出,代表產業趨勢從 AI 模型開發競爭延伸至晶片設計,在決定效能和價格競爭力的關鍵零組件上提高自行研發晶片的比例,減少對高通等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外媒報導,華為晶片設計子公司海思半導體今年第三季晶片出貨量為 800 萬顆,較去年同期成長 211%,正努力追趕三星電子的 1,700 萬顆。
華為去年推出 Mate 60,搭載由中芯 7 奈米代工生產的麒麟 9000s,重振在智慧手機市場的地位,最近又發表後繼機種 Mate 70 與可摺疊手機 Mate X6,提升自給能力。此外,華為中低階晶片麒麟 8000 銷量也有所成長。
雖然小米與高通密切合作,可比其他公司更早將高通最新晶片整合到小米 15 等旗艦產品中,但小米現在目標是以競爭者身分實現技術獨立。市場消息傳出,小米已經完成自行設計的 3 奈米 SoC 設計定案(Tape out),進度可能還會超越尚未將 3 奈米晶片商業化的三星電子。
三星電子 3 奈米晶片 Exynos 2500 因為難產,錯過明年 1 月推出的 Galaxy S25,只能延後至明年 7 月搭載於可摺疊手機系列 Galaxy Z Flip 7。Galaxy S25 則傳全線搭載高通旗艦 Snapdragon 8 Elite。
業界人士解釋,晶片供應內部化不僅降低成本,還能在全球回收成本。AI 手機因廠商不同,關鍵功能和運算資源需求也不同,所以晶片自主在改善這部分極具優勢。
舉例來說,小米 15 售價比前一代高 12.5%,原因是受到高通 Snapdragon 8 Elite 漲價影響。也因此,小米開始自行設計晶片也可能是受到成本考量。
今年第三季智慧手機產業的平均銷售價格(ASP)達到 349 美元的歷史新高;三星電子第三季 MX 部門的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 14.5%。
隨著 AI 進步,晶片技術獨立的競爭將日漸激烈,三星電子在三星開發者大會(Samsung Developer Conference Korea 2024)上發表生成式 AI 模型「Gauss」的後繼機型「Gauss 2」,傳與 OpenAI 討論關於 GPT 整合的合作。
至於小米,其小米 15 首發搭載澎湃 OS 2.0 作業系統,華為智慧助手小藝則透過「鴻蒙星河版」(HarmonyOS Next)實現 PDF 文件摘要等可摺疊手機特有功能,類似三星電子。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留言 1
莊蘭蕙
類似
就是用抄襲來的
11月28日11: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