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直接搶佔前代高階市場定位,NVIDIA RTX 40系列第二彈登場 feat.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AERO OC 16G開箱

ioioTIMES

發布於 2022年11月21日08:34

甫於不久之前才正式登場的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造成顯示卡市場的重新洗牌之後,隨之而來的第二彈則是玩家關注的 GeForce RTX 4080 上陣接力,之前在站上就已經介紹過好幾款頂階的 RTX 4090了,作為目前市場上唯二 Ada Lovelace 架構顯示卡的 RTX 4080 又有怎樣的獨特之處呢?接下來就讓小編跟大家分享新一代的主流高階遊戲卡–GeForce RTX 4080 吧!

首先,光是從售價的部分來看,價位定在 1,199 美元的 RTX 4080 除了比大哥 RTX 4090 的 1,599 美元貴了 400 美元之外,核心代號也從 AD102 (RTX 4090) 變成了 AD103,GPU 數也從 128 SMs 減為 76 SMs,CUDA 數更是從破萬的 16384 降到只剩下 9728,稍好一點的是基本頻率與 Boost 頻率仍舊維持相同的 2.2GHz/2.5GHz,至於記憶體容量則是從 24GB 降至 16GB、但仍採 GDDR6X,功耗當然也降從 450W 降到 320W,不過,12VHPWR 電源接頭依然存在,但功耗降低後是否較不會引起如同 RTX 4090 那樣的燒毀機率?目前可能還得觀察,畢竟官方說法上是歸咎於使用者沒有完全將 12VHPWR 正確且穩固的插入接頭所導致。

▲採用與RTX 4090相同的Ada Lovelace架構,雖然型號標上4080,但第三代RT Cores 與第四代 Tensor Cores 都是具備的
▲採用與RTX 4090相同的Ada Lovelace架構,雖然型號標上4080,但第三代RT Cores 與第四代 Tensor Cores 都是具備的

從命名型號上不難發現 RTX 4080 作為取代前一代 RTX 3080 系列的定位 (x80 主流顯示卡)在規格上有些提升,根據官方的對比資料整理如下,相比前代的 RTX 3080 Ti 來說,除了採用更先進的 TSMC 4N 製程 (電晶體數增加了超過 60%) 與架構核心改變之外 (Tensor Cores 與 RT Cores 都進階了),頻率的提升也是相當明顯,尤其 L2 Cache 的部分直接擴增 10 倍,另外就是記憶體容量也從 12GB 提高至 16GB,反而功耗的部分降低將近 1 成變成 320W。

這些規格上的提升與整體架構的改進,讓 RTX 4080 的效能表現可以較 RTX 3080 Ti 更加的優異,根據官方的資料所述,不僅是一般遊戲的提升明顯,就算是創作者以及影像編碼方面都能有至少 1.5X、甚至超過 2 倍的性能提升,畢竟有著 RTX 4090 的架構血統,想要比原本RTX 30系列更強大的進階效能,除了最高階的 RTX 4090 之後,或許次一階的 RTX 4080 可以是另一項選擇。

這次同樣的除了 NVIDIA 的 FE 創始版之外,各家也紛紛推出了對應的 RTX 4080 版本,選項更多、價格的區間也各自不同,玩家可以依照各自的喜好來做品牌選擇;小編照慣例,也將手上入手的幾款版本分別做開箱介紹,首先就是技嘉的 Aero OC 16GB 這片獨特的白色版,對於白色控的朋友來說,看來是一款不能錯過的新逸品啊!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AERO OC 16GB開箱

光是從外觀的包裝上就已經展現與內容物「白色」相同設計的彩盒元素了,十分簡潔的除了 NVIDIA 的綠色系與 GeForce RTX 4080 標示區塊之外,將近滿版的白色系風格以及特殊字體 AERO 的標示,凸顯這款定位為白色調的 RTX 4080 與眾不同之處。

正面額外的標示貼紙則是宣告購買後記得登錄以提升保固年限 (4年提升至5年),至於彩盒背面仍維持白色調設計,但有簡單的內含 RTX 4080 外觀與具備的功能特色。

拆開後還有一個黑色的內盒,打開內盒就可以看到收納在裡面的 RTX 4080 顯示卡本體以及其他附件,包括有說明書、快速安裝指南、顯示卡支架以及固定螺絲等等。(基本上還會有一組 12VHPWR 的線材)

支架顏色為亮銀色,可以與顯示卡後端設計的部分呼應,而固定螺絲的小包裝中,可以看到還附了白色的墊片,真的是有點小貼心。

這片 RTX 4080 AERO OC 16GB 的本體就是長這樣,採用了白色系的三風扇散熱器,中間還有一片銀色鋁質飾板,搭載的是技嘉獨家的”風之力”散熱系統、由 3 個 11 公分、9 扇葉的獨特刀鋒式導流造型風扇組成,配合正逆轉功能與底部 11 根高效純銅導熱管與直觸式 GPU 超導熱板達到整體的高效能散熱模式,其中也具備了風扇停轉功能與 Screen cooling 散熱設計,解熱效果明顯。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AERO OC 16GB顯示卡本體,採白色外觀與三風扇設計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AERO OC 16GB顯示卡本體,採白色外觀與三風扇設計
▲採用11公分、9扇葉的刀鋒導流造型風扇、具備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設計,透過扇葉邊緣的立體鋸齒造型以及表面導流溝槽,可在相同轉速下有效提升更多進風量,而且加入奈米石墨烯潤滑油,風扇壽命延長2.1倍,不僅耐用而且更安靜
▲採用11公分、9扇葉的刀鋒導流造型風扇、具備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設計,透過扇葉邊緣的立體鋸齒造型以及表面導流溝槽,可在相同轉速下有效提升更多進風量,而且加入奈米石墨烯潤滑油,風扇壽命延長2.1倍,不僅耐用而且更安靜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內建有許多熱導管輔助散熱(共11根),並配置了大型的散熱鰭片以及直觸式GPU超導熱板提升更佳優異的散熱效果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內建有許多熱導管輔助散熱(共11根),並配置了大型的散熱鰭片以及直觸式GPU超導熱板提升更佳優異的散熱效果
▲頂端除了有標上GIGABYTE Logo之外,還有設計了燈效區塊,AERO就內建了RGB Fusion功能,支援1677萬色變化,可透過GCC軟體設定個人喜好的模式,包括有恆亮、多色循環、呼吸、閃爍、雙閃等燈效
▲頂端除了有標上GIGABYTE Logo之外,還有設計了燈效區塊,AERO就內建了RGB Fusion功能,支援1677萬色變化,可透過GCC軟體設定個人喜好的模式,包括有恆亮、多色循環、呼吸、閃爍、雙閃等燈效
▲背面有加裝銀色造型金屬背板,營造出更具質感的外觀與整體結構的強化,尾部有SCREEN COOLING散熱設計,透過延長的散熱鰭片可以讓風流穿越,提升散熱能力
▲背面有加裝銀色造型金屬背板,營造出更具質感的外觀與整體結構的強化,尾部有SCREEN COOLING散熱設計,透過延長的散熱鰭片可以讓風流穿越,提升散熱能力
▲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了3組DisplayPort 1.4a以及1組HDMI 2.1
▲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了3組DisplayPort 1.4a以及1組HDMI 2.1

簡單針對各部位做特寫,包括 12VHPWR 接頭以及尾端還有做了造型切角設計等,另外,這款 AREO OC 16G 還提供有雙 BIOS 模式,玩家可在 OC (出廠預設) 與 Silent 靜音兩種之間做切換。

附件中有額外提供了顯示卡支架,透過與尾端、金屬背板的連結以達到防止板彎的情況,安裝上也很簡單,除了在內附的快速安裝指南中有詳細的圖說介紹外,其實將其中一個支架扣住顯示卡尾端,與預設的 3 孔固定螺絲位置契合後鎖上,然後與另一支 L 架 (鎖在主板/機殼) 固定即可。

由於採銀色調,設計上又是藏在機殼內,所以不影響視覺 (不會有與白色系顏色衝突)、算是兼顧美觀以及功能面的做法。

下面額外提供這款 RTX 4080 AERO OC 16G 的擺拍,是不是看起來很想入手啊!

效能實測

實機測試的部分採用先前慣用的 AMD 平台,基本設備規格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GIGABYTE X670E AORUS MASTER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16GBx2(共32GB)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InWin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上機就可以看到設置於頂端上方的 RGB 燈效區塊了,玩家可以下載技嘉專屬的 GCC 控制軟體來調控 RGB Fusion 燈效以及其他包括如轉速等設定,不過由於白色外觀,其實暗部時的燈效會比較明顯些。

從 CPU-Z 可以看到採用的是 GeForce RTX 4080 顯示卡,但如果是 GPU-Z 2.50 會認不得部分的詳細資訊,新出爐的 2.51 可以解決辨識的問題,GPU 的基本頻率為 2205 MHz、Boost 的頻率則是拉高至 2535 MHz。

先從 3DMark 的測試看起,在 Time Spy 與 Time Spy Extreme 的表現則是分別測得 24,784 與 13,646 分,比起同樣平台下的前代高階版 RTX 3090 落在 19,000 與 10,000 左右的成績來說,提高了約 30% 的效能增進。

至於 Fire Strike 的部分則是分別獲得 47,476、31,198 (Extreme) 以及 17,163 分 (Ultra),其中對比 RTX 3090 的表現除了 Fire Strike 的增進為 15% 左右之外,Fire Strike Extreme 與 Fire Strike Ultra 這兩項也都分別有超過 30% 以上的提升。

光追性能的部分也明顯的有大幅度提升,雖然比不上自家大哥 RTX 4090 直接飆到 25,000 分的成績,但也獲得 17,700 分的好成績,前代 RTX 3090 在同樣平台下只有 13,000 多分而已,直接是 +33% 的提升啊!

新的 Speed Way 項目則是獲得 7,121 分,稍比大哥的近萬分略低一籌,但比同平台下的 RTX 3090 測得的 5,300 分左右要多了近 20% 的增進。

Blender 的測試從下面的截圖可以看到,3 項的表現分別落在 4828、2246 以及 2306,同樣平台下的 RTX 4090 顯然成績更加突出,但對比 RTX 3090 的話,RTX 4080 明顯的又勝過一大截了。

▲在Blender測試下的三款顯示卡效能數據比較列表
▲在Blender測試下的三款顯示卡效能數據比較列表

測試場景換到 V-Ray,RTX 4080 的成績分別在 GPU CUDA 以及 GPU RTX 這兩項中獲得了 3033、4146,對比同樣環境下的 RTX 3090 成績則是落在 2117、2954,RTX 4080 的提升幅度分別是 43% 與 40%。

在 Adobe Premiere Pro 的創作者測試方面則是測得 1344 分,比 RTX 3090 的成績有小幅度的增進,這部分仍舊是以 RTX 4090 為優,不過檔次不同,比前代的 RTX 3090 還要表現得更好已經很不錯了。

最後,來看看遊戲方面的表現,採用同樣架構設計的 RTX 4080 其實在部分遊戲方面並沒有被 RTX 4090 拋下太遠,未來隨著優化或許可以在提升一些 FPS,這裡透過 Cyberpunk 2077、戰神 God of War、Forza Horizon 與微軟模擬飛行 2020 等幾款遊戲來做個比較。

Cyberpunk 2077 的部分如果僅開啟 DLSS 品質模式,基本上兩張卡在 1080p 下沒太大差異,但若解析度拉高至 1440p 或 2160p就可以看出差距了,不過,就算是 4K 模式的 2160p 解析度下 RTX 4080 還是可以測得 53.7 FPS 的表現。

那 DLSS 3 的補幀後則是一舉提升至 81 FPS (2160p),如果是 1440p 則是拉高至 151 FPS,更不用說 FHD 模式下的 209 FPS 了。

在戰神與極限競速:地平線這兩款遊戲的測試上,RTX 4080 也都有不錯的表現;戰神的部分,2160p 可以來到 120 FPS、極限競速:地平線的 2160p 同樣也有 135 FPS 的好表現,對玩家來說,用上 RTX 4080 打 Game 簡直就是一個爽字而已。

微軟的模擬飛行 2020 也是相當吃資源的遊戲,同樣也是有支援 DLSS 3,在僅開啟 DLSS 品質模式時,基本上 FPS 只能落在 70 多,不過若是開啟 DLSS 3 補幀後,RTX 4080 基本上就擁有破百的能力,就算在解析度 2160p 下,也能拿到 117 FPS 的高分成績。

結語

事實上 GeForce RTX 4080 的推出除了填補 NVIDIA 在 RTX 40 系列中定位在 x90 下的 x80 區間帶之外,也等於一舉接手了原本使用 RTX 3080 與 3090 系列的玩家群,在前一陣子的庫存清倉之後,目前的 RTX 4090 以下一直到 RTX 3070 Ti 之上的區間也將暫時由 RTX 4080 來領軍,只不過價格上玩家仍有些期待是否可以更親民些XD,這部分可能要等到明年初的 RTX 4070 Ti 推出才有望解決,無論如何,RTX 4080 的效能表現是無庸置疑的,作為比 RTX 4090 次一階的版本來說,預算上也可以比較有餘裕些。

對於喜愛白色款的朋友來說,技嘉這片 AERO OC 16G 應該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了,如果正想組一台純白體驗的電競主機,在保證效能表現之餘,大概就是目前的唯一推薦了,要是不拘泥於白色款,那 GIGABYTE 還有推出其他幾款的 RTX 4080 可供選擇,想要體驗新一代架構帶來的絕佳效能體驗,那得趕快入手來玩玩!

現在就加入 ioioTIMES 臉書粉絲團 更多互動、更多好康攏抵加!!

我們有LINE TODAY頻道了,快來追踪我們吧!!–最新科技新聞 盡在你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