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園龍潭嫁到臺東的客籍藝術家饒愛琴,擅長以馬賽克拼貼的方式,製作大型裝置藝術,近來她就受邀在卑南國本農場,以卑南考古遺址的月形巨石柱為發想,創作復刻,曾因國本農場興建時,被移除的巨大石柱。
近2層樓高的大型石碑,立在卑南國本農場後方,工作人員忙著在石碑上,貼上馬賽克磁磚、磚片,甚至是從地上撿拾的史前陶片碎片,這座向卑南遺址月形巨石柱致意的作品,是客籍藝術家饒愛琴受邀創作,要用新舊串聯史前、現代及未來。
藝術家 饒愛琴:「我用馬賽克,也有很多裡面的古蹟、陶片,陶的一些不完整的形狀,因為這裡很多,我就有加滿多陶片、老的陶片,也有我自己做的陶片,就是呼應這樣。」
事實上,位在卑南考古遺址的國本農場,早在1940年興建時,基地就有許多巨大石柱、板岩,甚至有紀錄以來,最大型的石柱,可惜當時保存意識不佳都被移除,距今已有5300年,至1900年的史前石柱,如今僅剩下臺東火車站後方的月形石柱,仍矗立在地面上,供民眾參觀。
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葉美珍:「大型的石柱就是標示著說,它這個是個聚落、房屋,房屋群的一個位置,其實在之前,因為我們這個遺址之前有,就是在日據時代以來就有開發過,所以其實很多石柱還有立柱、板岩片,都有因為受開發的影響,都有被移除了。」
饒愛琴表示,這件大型作品也想提醒世人,古蹟、文物的重要性,不應該為了開發而捨去過往,讓過去與現在共存,才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