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建屏/高雄報導
國家海洋研究院自110年底在南沙太平島建置海洋研究站,至今已已成功建置南海科研的研究能量,成為我國海洋科研布局的重要據點,為持續強化研究量能,院長陳璋玲近日拜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及南部分署,聚焦於南沙太平島海洋研究站運維,以及海洋科研與生態保育合作等議題,以共同為國土南境的海洋環境、生態資源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南沙太平島海洋研究站自設立3年多來,和政府單位及國內外學研機構合作,執行太平島周邊多項海洋科學調查研究及生態保育工作,包括珊瑚礁生態系監測、海龜生態、水文監測、地形底質調查、大型藻類調查與環境DNA分析等議題,已是我國在外島區域重要的研究站之一。
國海院院長陳璋表示,由於太平島地處偏遠,與高雄港相距約1千600公里,感謝海巡署東南沙分署持續支持國海院推動南海科研,以及所屬南沙指揮部在研究站基礎設施維護、使用人員日常管理和研究支持等方面提供協助,南部分署對於相關後勤支援和艦隊分署協助安排研究人員登島船期。
東南沙分署分署長張尹俊表示,海巡署肩負維護海域安全與支持科研發展的雙重使命,長期以來積極協助在南沙海域推動的海洋科研與生態保育工作,確保研究站研究團隊能夠順利進行各項科學調查與生態保育計畫。
尹俊強調,透過國海院與海巡署的緊密合作,不僅提升南沙海域的科學研究能量,也有助於強化臺灣在區域海洋環境生態保育的影響力,未來將持續支持研究站的運作,並進一步強化雙方合作,共同守護南沙海洋生態資源。
國海院指出,南沙海洋研究站迄今順利推動多項自主及國內外合作研究項目已累計執行31航次,共計116人次參與各式相關研究,完成駐島達836天,並完成至少28項研究任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積極邀請南海周邊國家學者共同進行南海珊瑚礁環境變遷研究,藉由跨國團隊合作與科學數據共享,為區域海洋保育及氣候變遷議題提供科學依據,拓展臺灣在南海的科學研究布局,以及促進國際海洋科研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