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我頑強、我生存、我等死後再退休:艾爾帕西諾(二):演技之神鼻頭一嗅,發現這片絕不能接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03月28日20:00 • 龍貓大王通信

「我不太擅長判斷哪些角色比較適合我……」

這句話出自演什麼像什麼的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 之口,而這番話實在令人吃驚。因為他不但可以被稱為好萊塢最好的男演員之一、從《教父》(The Godfather) 伊始至今,將近 50 年的時間裡,帕西諾仍然堅持待在演藝圈裡,他還沒打算退休……而這 50 年來,他可是因為自己的差勁眼光,弄丟了很多登門敲鈴的好機會。

2002 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艾爾帕西諾主演的驚悚片《針鋒相對》。
2002 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艾爾帕西諾主演的驚悚片《針鋒相對》。

2002 年《針鋒相對》。

複習上一集>> 我頑強、我生存、我等死後再退休:艾爾帕西諾(一):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認為他是《教父》

 

艾爾帕西諾《教父》揚名立萬,卻錯失《星際大戰》

在 1974 年的《教父 2》(The Godfather: Part II) 之後,帕西諾正式成為了好萊塢垂涎欲滴的獵物。這個年輕人才 30 出頭,擁有義大利人的熱情與舞台經驗的冷靜,每部電影都想邀請他成為最佳男主角。而在 1977 年這個影史永難忘懷的一年裡,34 歲的帕西諾,他「獨特」的眼光勢必看向了與大家不同的方向:那一年全世界都望著外太空。而帕西諾就這樣放棄了兩個可以在 30 歲階段就成為口碑票房雙料天王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都跟外星人有很大的關係。

1984 年艾爾帕西諾主演的《教父 II》。
1984 年艾爾帕西諾主演的《教父 II》。

《教父 2》:「我知道是你,佛瑞多。」

「《星際大戰》(Star Wars) 曾經是我的。」

沒錯,就是那個《星際大戰》。對當年的好萊塢來說,兩部帕西諾擔綱的《教父》電影已經證明他的票房實力,但受到《教父》黑幫史詩的氛圍影響,往後帕西諾接演的電影也都多半偏向史實時代劇:包括 1973 年根據揭發紐約警局腐敗真相的臥底刑警自傳而改編的《衝突》(Serpico),或是 1975 年根據《生活雜誌》(LIFE) 裡一篇搶匪要脅銀行人質的文章而改編的《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但是帕西諾的潛力應該可以在更多題材上發揮,包括那些動作或驚悚類型電影。

艾爾帕西諾主演,改編自警員自傳的 1973 年電影作品《衝突》。
艾爾帕西諾主演,改編自警員自傳的 1973 年電影作品《衝突》。

《衝突》就是那種叫好不叫座的電影。

於是大膽的年輕獨立製片家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找上了門,希望帕西諾來飾演一位星際走私客。他不用揮舞那些會發光的長劍,只要向西部牛仔一樣拔槍射擊就好──而帕西諾可是很懂如何開槍。

 

帕西諾放棄「韓索羅」竟因看不懂劇本

但是對帕西諾而言,是否飾演韓索羅 (Han Solo) 似乎不是一個簡單的抉擇。他對飾演走私客完全沒有問題,畢竟駕駛看起來怪怪的白色圓盤太空船、與駕駛有八匹馬的白色蓬車沒什麼兩樣,問題在於……根據帕西諾的說法:

「……我根本看不懂《星際大戰》的劇本。」

我們所熟悉的當年《星際大戰》韓索羅:哈里遜福特,但他其實也曾有辭演的念頭。
我們所熟悉的當年《星際大戰》韓索羅:哈里遜福特,但他其實也曾有辭演的念頭。

知名走私客。

推薦閱讀 >> 【電影背後】比印第安納瓊斯、韓索羅更「英雄」哈里遜福特的英雄人生

「那個時候什麼鬼機會都來找我,因為我演了《教父》,因此電影公司根本就不管我適不適合這個角色,不管我能不能詮釋這個角色,」

帕西諾被這個有著神秘力量、太空船、星際納粹、還外加幾抹西部牛仔片色彩的故事給弄昏頭了,

「我讀了《星際大戰》的劇本,而我記得完全搞不懂劇情。」

就這樣,韓索羅這個角色遂讓給了小帕西諾 2 歲的哈里遜福特 (Harrison ford)。有趣的是,其實福特也對韓索羅一點興趣都沒有,他會接受演出,一來為錢──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而他的演藝事業不順,還得中斷演員工作去做木工;二來因為雖然韓索羅看起來怪怪的,但至少這種角色在 70 年代一堆跟風片裡看來還蠻特別的。

於是,一個工作多到接不完的當紅炸子雞,就這樣把全世界最偉大科幻電影的重要角色,讓給了一個沒工作只好當木工的年輕爸爸。

1984 年哈里遜福特在他的木作工作室所拍下的照片。
1984 年哈里遜福特在他的木作工作室所拍下的照片。

給沒工作的木匠爸爸一個工作!

日後,帕西諾對捨棄韓索羅這件事,只有痛心能夠形容:

「這是我犯下的第一個大錯誤。」

 

擦肩而過的影史經典:《第三類接觸》&《天堂之日》

帕西諾別傷心,其實拒絕飾演韓索羅的天王巨星有一狗票。但是帕西諾在 1977 年放棄的另一個機會,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年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
1977 年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

《第三類接觸》。

在一炮而紅、而且讓鯊魚遭受千古罵名至今的大熱電影《大白鯊》 (Jaws) 之後,史匹柏導演的下一部電影備受注目。他打算開拍籌畫已久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這部電影混合了美國軍方的幽浮觀測紀錄、真實的幽浮學家研究與虛構故事,是史匹柏構思 4 年的大型科幻電影。但問題是,似乎好萊塢的天王們,也紛紛與劇中目睹幽浮降落並為此著魔的電力工人男主角擦身而過,而艾爾帕西諾正是其中之一。

艾爾帕西諾與許多影星錯失演出機會的《第三類接觸》,是史蒂芬史匹柏繼《大白鯊》之後再次轟動全球的經典科幻片。
艾爾帕西諾與許多影星錯失演出機會的《第三類接觸》,是史蒂芬史匹柏繼《大白鯊》之後再次轟動全球的經典科幻片。

《第三類接觸》。

史蒂芬麥昆 (Steve McQueen)、傑克尼克遜 (Jack Nicholson) 與金哈克曼 (Gene Hackman) 等人都放棄了這個角色,但對帕西諾來說,這個角色其實非常適合他,遠比韓索羅還適合:男主角在劇中因為親眼見識到了幽浮事件,轉而對於外星人是否存在有著異常的執念,這種執念與其他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朋友與家人格格不入,他因此備感挫折與排斥。但是這種逼使他心靈幾近崩潰的瘋魔狀態,在劇終外星人真的降臨時,使劇情達到了令人激動的最高潮──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態度,正與他在《衝突》裡飾演的角色是非常相似的。

帕西諾生涯中最迷人的幾次演出,有些正是基於主角腹背受敵、親者不信的孤立狀態。對帕西諾而言,像是《第三類接觸》主角這樣為了外星人而瘋而狂的邊緣角色,恰好是他非常擅長的角色形象。

李察德瑞福斯繼 1975 年《大白鯊》後再度與史蒂芬史匹柏在《第三類接觸》中合作演出。
李察德瑞福斯繼 1975 年《大白鯊》後再度與史蒂芬史匹柏在《第三類接觸》中合作演出。

《第三類接觸》:最後史匹柏找了合作過《大白鯊》的朋友李察德瑞福斯當主角。

但是帕西諾對這些角色原本就無感,當時邀約滿檔的他,更無暇去思考這些角色對他未來的影響有多大──《星際大戰》製作時也不被看好。但是沒隔多久,他又錯失了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執導的 1978 年電影《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而這部電影是他非常有興趣的。

「我愛泰倫斯馬力克,我愛死這個劇本了。」

結果呢,他也這樣眼睜睜讓這個機會溜走。後來由李察吉爾 (Richard Gere) 主演了這部電影,這次機會成為了吉爾在影壇的代表作之一。而你知道吉爾後來又撿到了哪個帕西諾不要的角色嗎?《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是的,如果帕西諾演了這兩部電影,那麼李察吉爾是不可能在好萊塢活下來的。

1978 年由名導泰倫斯馬力克製作的電影《天堂之日》,艾爾帕西諾錯過的演出機會則由李察吉爾接下。
1978 年由名導泰倫斯馬力克製作的電影《天堂之日》,艾爾帕西諾錯過的演出機會則由李察吉爾接下。

《天堂之日》。

 

「帕西諾丟掉的角色我們把它撿起來」的大明星

帕西諾放棄的電影之多,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他的放棄才有許多人的今天。他放棄成為《終極警探》(Die Hard) 裡的約翰麥克連,

「我給了那孩子一份工作。」

電視演員布魯斯威利 (Bruce Willis) 因此躍上了電影大銀幕;他放棄成為《比佛利山警探》(Beverly Hills Cop),而讓諧星艾迪墨菲 (Eddie Murphy) 成為 80 年代票房巨星;他甚至放棄成為《第一滴血》(First Blood) 的藍波,只因他覺得電影裡的暴力程度也許能滿足觀眾,但他對這種極度暴力沒有興趣;他還放棄了《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而讓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憑此片成為奧斯卡影帝,為什麼?

1979 年羅伯班頓導演作品《克拉瑪對克拉瑪》,主演的達斯汀霍夫曼與梅莉史翠普都因此抱得小金人歸。
1979 年羅伯班頓導演作品《克拉瑪對克拉瑪》,主演的達斯汀霍夫曼與梅莉史翠普都因此抱得小金人歸。

《克拉瑪對克拉瑪》:霍夫曼與史翠普都拿到一座奧斯卡。

 

帕西諾:我挑劇本都是用「聞的」

「其實當我收到電影劇本時,我連看都沒看就拒絕了……」

什麼!這可是導演羅伯班頓 (Robert Benton) 榮獲奧斯卡的最佳劇本啊!而帕西諾沒看劇本的理由,絕對會令你傻眼:

「有時候我可以『嗅出』一件事對我有沒有利……而在收到《克拉瑪對克拉瑪》劇本時,那種感應突然消失了,如果那時有感應的話多好啊……」

哇喔,演技之神也太依賴自己的直覺了吧,「用嗅的」聽起來跟用擲筊的差不多啊!而不妙的是,看來神的直覺不算是很靈驗啊……沒關係,慧根不夠也不要緊。那麼,如果當年保舉你一定要演《教父》的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 (Francis F.Coppola),又來邀請你加入他的下一部電影,那總應該答應了吧──那可是《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啊!

1979 年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經典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取而代帕西諾之的是馬丁辛,與馬龍白蘭度等影星共同演出。
1979 年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經典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取而代帕西諾之的是馬丁辛,與馬龍白蘭度等影星共同演出。

《現代啟示錄》:後來馬丁辛 (Martin Sheen) 接下了帕西諾的角色。

「你一講我就知道簽下去會發生什麼事,」

這段帕西諾對柯波拉邀約的回答,已經是好萊塢經典,

「你會坐在空中的直升機裡指指點點叫我該做什麼,然後我就得乖乖地泡在沼澤裡 5 個月。」

帕西諾已經在《教父》見識到柯波拉慘無人道的執導手法,他很清楚在《現代啟示錄》這部越戰電影裡,會因為導演的高要求而讓製作過程有多慘就多慘。但是帕西諾這段話有一個地方錯了:最終《現代啟示錄》不只拍了5個月,它拍了整整 16 個月,幾乎殺死所有參加電影製作的演員們。

法蘭西斯柯波拉的執導風格,讓《現代啟示錄》的拍攝過程艱辛萬分, 1991 年另推出跟拍本片製作過程的紀錄片。
法蘭西斯柯波拉的執導風格,讓《現代啟示錄》的拍攝過程艱辛萬分, 1991 年另推出跟拍本片製作過程的紀錄片。

《現代啟示錄》:真的泡在泥沼裡。

推薦閱讀 >> 【電影背後】《現代啟示錄》迷航:汽油彈?橘劑?川普傻傻分不清楚!

艾爾帕西諾因為誤判、忙碌、還有「沒聞清楚」而放棄的電影,有如過江之鯽。這些大電影當然不是每片都成功,有些事實上也不適合他──例如《麻雀變鳳凰》,帕西諾自己也承認,他並不適合這種風流倜儻的純情大亨角色──但是在這些不斷湧上門的機會中,有些角色能讓他狠狠賺上一筆、有些角色是真心貼近他的表演風格、甚至還有他自己一直很想演的角色,這些擦身而過中總是有幾次令帕西諾懊悔終身。

「我犯下的錯誤都可以開一間錯誤博物館了。」

他這樣說。

1990 年由李察吉爾與茱莉亞羅勃茲共演的《麻雀變鳳凰》。
1990 年由李察吉爾與茱莉亞羅勃茲共演的《麻雀變鳳凰》。

《麻雀變鳳凰》。

但是以上這些,都還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送到帕西諾面前的電影;還有幾部電影,是帕西諾頭腦清醒、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放棄的,這種懊悔當然比機運失之交臂更為深刻……(未完待續)。

看更多 >>【人物特寫】專題介紹:電影背後的明星大導,以及那些我們看不見的血汗故事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