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麥克瘋/面對生死家屬難決定 不如自己預做準備

中廣新聞網

發布於 2020年07月31日06:47
麥克瘋/面對生死家屬難決定 不如自己預做準備
麥克瘋/面對生死家屬難決定 不如自己預做準備

前總統李登輝病逝,在他走向生命盡頭的最後十幾天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據了解,李登輝最後並未拔管,而是停止用藥。安寧緩和醫療醫師建議,有多重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患者,應該在平常就預立醫療遺囑,為自己的最後一段路做好決定,才能真正符合患者本人的意願。(戎華儀報導)

李前總統醫療團隊副召集人、臺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永煬在李登輝過世後表示,李登輝住院5個多月期間反覆發生感染、用了最強的抗生素,儘管醫療團隊一次次克服困難,最後十幾天卻出現多重器官衰竭,這時的李前總統交給他們的課題,除了醫療以外,是如何與家屬共同思考生命的意義,不只是一直擁有,必要的時候必須放手。

彰化基督教醫院安寧療護科主治醫師蔡佩渝指出,在病患生命出現最危急的狀況時,家屬做出決定壓力太大也太困難,理智上知道要放手,卻有情感上的羈絆,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最後開口做決定的家屬要背負最大的壓力,非常不公平也太為難。

與其如此,蔡佩渝認為,每個人平常就要為自己想一想,預先做好決定,讓醫療人員尊重患者本人的意願,家屬也不會有壓力,對三方都是好事,尤其是多重慢性病病患,就算度過這一次的手術關卡,難保不會有下一次的手術風險。

蔡佩渝建議,應該事先溝通,如果狀況出現了該怎麼做?最壞的情況就應該有些安排跟打算。雖然這次危機度過了,順利出院,但是這樣比較高風險的患者,下次再發生的機會還是高,應該開始跟他討論,如果有下一次,「你希望我們怎麼做?」

有些民眾也許會簽放棄急救同意書,選項卻只有救或不救。蔡佩渝表示,預立醫療遺囑的照護諮商過程,醫療人員會和病患與家屬一起討論,哪些是可以接受的醫療和生活方式,什麼樣的病況下家屬和醫療人員可以依據患者的意願代為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否則家屬永遠都不曉得什麼決定對患者才是好的、是患者真正想要的。放棄急救之外,安寧緩和醫療或許可提供患者保有尊嚴卻不用飽受積極治療手段折磨的選項。(圖:資料照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