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裏,台南市一名五十三歲男子右肩疼痛半年多,多方治療不見改善,經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然是近3公分胸腺癌轉移到肩胛骨。依據醫療文獻,一般胸腺腫瘤骨頭轉移,大多發生於脊椎與長骨,轉移到肩胛骨的情況極為罕見,全球只有零星個案報告。
(龐清廉報導)
五十三歲何姓患者右肩疼痛已有半年,先到住家附近診所求診,自費打玻尿酸都不見改善,晚上睡覺痛得更厲害,常常要吃止痛藥才可以入睡,之後到醫院骨科求診,經由X光檢查才發現肩胛骨有溶骨性病變,懷疑是惡性腫瘤合併骨轉移,透過病理切片與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在前縱膈腔找到腫瘤病灶,大小約2.7公分,經過胸腔外科實施手術切除,證實是胸腺癌,術後目前正接受化學治療中。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指出,胸腺腫瘤並不見常,好發在前縱膈腔,佔所有癌症的0.5%,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台灣發生率每十萬人只有0.63個案數,依據分化的不同,胸腺腫瘤又分成良性的胸腺瘤 (Thymoma) 與極度惡性的胸腺癌 (Thymic carcinoma)。胸腺腫瘤因為於較深層,診斷時病患大多無臨床症狀,一部分的胸腺瘤病患會有副腫瘤症候群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常見的副腫瘤症候群包含重症肌無力、純紅血球再生不良和低丙型球蛋白血症。
醫師進一步指出,胸腺癌好發年紀為中年,男性比較略高於女性,具高度侵犯性,大多數病患有胸部不適、咳嗽、橫膈神經痲痺、上腔靜脈阻塞或遠處骨轉移引起的疼痛。遠端轉移好發位置為肋膜、肺部、骨頭及肝臟,依據醫療文獻,骨頭轉移大多發生於脊椎與長骨,像何先生轉移到肩胛骨的情況,全球只有零星個案報告。
醫師強調,肩膀疼痛的原因包羅萬象,像是肌肉緊繃、二頭肌發炎、五十肩、旋轉肌破裂、夾擊症候群、頸椎病灶及退化性關節炎都是可能的原因,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吃藥打針都不見改善,建議到大醫院接受檢查,才可以針對病因對症下藥,以免小病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