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打造最幸福的車!光陽「充換合一」不畏電動車逆風積極爭取主導地位(訪談觀點)

電腦王阿達

更新於 05月20日00:49 • 發布於 05月17日12:05 • 電腦王阿達

這次 KYMCO 揭露 Ionex Uno「以度計費+充換合一」最新電動機車系統的記者會後,電腦王阿達團隊特別與柯董事長進行了一場小型的訪談,深入了解到底為什麼光陽在 Ionex 3.0 之後,會一方面端出全面展現其電動車系統彈性的充換兩用,還有引領換電能源網路變革的以度計費策略。繼續閱讀打造最幸福的車!光陽「充換合一」不畏電動車逆風爭取市場主導地位報導內文。

光陽「充換合一」不畏電動車逆風積極爭取主導地位
光陽「充換合一」不畏電動車逆風積極爭取主導地位

打造最幸福的車!光陽「充換合一」不畏電動車逆風積極爭取主導地位(訪談觀點)

「光陽在最強的時候選擇投身電動化事業,現在終於完成第一階段」光陽柯勝峯董事長這樣談到。

在這次 KYMCO 揭露 Ionex Uno「以度計費+充換合一」最新電動機車系統的記者會後,電腦王阿達團隊特別與柯董事長進行了一場小型的訪談。深入了解到底為什麼光陽在 Ionex 3.0 之後,會一方面端出全面展現其電動車系統彈性的充換兩用,還有進一步引領換電能源網路變革的以度計費策略。

「真.充換合一」最幸福的電動車

為什麼要做充換合一?還有,明明市場上就有類似的解決方案,那麼為什麼光陽會說自己是首創呢?

對於這些尖銳到不行的問題,光陽董事長柯勝峯先提到,這次 Ionex Uno 創世紀發表會之所以會打出首創二字。是因為他認為在他們使用者心得以及蒐集大數據等資訊之後發現。現階段的換電系統所提供的充電使用情境,基本上都沒有真正帶給使用者想要多利用充電網路的契機。

特別是那種還得要消費者掏腰包加裝充電設備後,結果自己花電費與時間充電卻還一點折扣都沒有的情況。基本上就是偏向於「可以」而非「令人想要」的解決方案,因此他認為這些都並不能算是真正完善的充換合一系統。

光陽先是從 Grab 合作回饋裡發現,合作夥伴中有很多人都是工作時會利用換電網路,但脫離了商業換電網路後,便會有需要回家進行充電的需求發生。

後續則是在具備純充電與純換電解決方案的 Ionex 系統推出的數年之間,發現對於有條件在家充電的使用者來說,如果也能夠透過換電網路兼顧長途旅程與快速補充能源的需求的話,就能大幅激起他們從燃油車轉換為電動車的需要。

光陽發現對於具備居家充電條件的使用者來說,如果他的車子既能充電又能換電的話,將是最幸福的使用情境。而 Ionex Uno 所提供的回饋誘因,則是將進一步挖掘這樣的使用族群,使其找不到任何不換電動機車的理由(這麼幸福,不換嗎?)。

也因為如此,當筆者在訪談過程中猜測,所謂的充換兩用搭配科技滿載的「Techno」車系,可能是光陽的一種換電、智慧功能以及造車工藝方面「我全都要」概念的一種火力展示,並不是面向大量市場的產品定位的猜測。

柯勝峯董事長聽到這樣的猜測之後則是直接否認,表示光陽認為只要能充分給予如回饋這樣的誘因,並讓人體會到電動車所擁有的更優異使用體驗,充換合一絕對會是一塊相當大的市場。

透過 Ionex 電池計量模組也就是這次 S Techno 內在的最強元件的「BMU」加持,光陽先是以「度(kWh)」計費,接軌國際與多數能源補充系統的公平計量單位。還透過每度電 30% 回饋的方式,進一步鼓勵使用者能夠以「有機會就補電,急用電就換電」,這種加減省一點又能夠透過換電系統避免純充電會有的等待與缺乏設施的煩惱。

可說是在充換電之間形成了彼此互補,而且還能以回饋機制創造消費者、車廠乃至於提供充電設施的商家/機關都能一起多贏的正向使用情境。因此 Ionex Uno 可說是一種「真.充換合一」的存在,也難怪會以創世紀來形容這次的進化了。

柯勝峯:充電失敗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認為,Ionex Uno 的充換合一解決方案有望解決,先前中油電動機車充電系統被市場普遍認為失敗的問題。他直指,先前的充電站計畫基本上就是遇到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這次由光陽 S Techno 所創造出的車主充電需求,則是可以創造出更多願意善用充電設備的使用者,進而提升充電站設施的使用率以及需求。

柯勝峯在專訪中指出,Ionex Uno「真.充換合一」概念開創出來的額外優勢之一。

是他們是偏向有機會就補個電的概念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因此不會有純充電車款那種會需要停放在店家或停車場空間過久的問題發生 - 這些都是光陽之前所吸取到的慘痛經驗啊!提到先前來充電的純充電車常常會變成一停就一整天的狀況。

而在換電搭配充電的條件下,這樣的狀況將會有望解決。因此也認為 Ionex Uno 的概念將可讓這些商家機關,更樂意響應這種 ESG 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能的相關理念。

光陽目前規劃將會積極推動與旅館民宿業者等各行各業推動供房客充電使用的長途出遊使用情境,進而提高國旅住宿的意願。雖然發表會上光陽呼籲政府廣設充電站的說法有不少討論。但以光陽其實是認為自己已經祭出了很大誠意,努力創造車主需求甚至還與商家進行合作推廣。

強調光陽並不是希望政府非得要投入大量資源設置公規充電站。但以政府現階段電動機車政策有點缺乏推動力道的現況下。會認為更大規模的設置一般電動機車充電用的插座,其實也可以算是政府堅定展現推動綠能一種態度 。

就個人的觀點來看,光陽這次的 Ionex Uno 已經算是一種把雞(能源系統)跟蛋(車主)都準備好了的概念。也就是政府與商家基本上只需要準備一些溫暖的暖燈,就能錦上添花孵化出更健全的電動化未來。

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友善於更偏向於解決最後一哩路的純充電微型電動車的發展方向 - 這部份剛好光陽也有很多車款選擇!真的是計畫通耶!但相信不僅僅是光陽,其他車廠都很有機會獲得幫助才是?

「哩多惠」吸睛又超優惠,不怕爆量造成隱憂?

對於持續帶來超划算的升級版「哩多惠」騎到飽,光陽是否會擔心太爆量產生問題。關於這點柯勝峯董事長完全沒有任何擔憂之情並表示「當然希望爆量!」。

這裡一方面是因為最容易影響電動車發展的政府政策方向,這陣子實在看不太到政府有投入能更加速電動化的加碼補助等更多實質動作。另一方面,終究「他廠能源網」目前的低落評價,也會影響到整體電動機車市場的氣勢與消費氛圍。因此光陽還是必須站出來,希望能讓台灣好不容易走在全球電動機車發展最前線,也同時是勢在必行的電動化目標重回正軌。

講起來,即便是在如此的逆勢之下,光陽不僅沒有仗著仍然有油車事業的後盾,依然努力地吸引大家轉換到電動車。甚至就個人的觀點來看,現在光陽對於能源方面的策略,可能還比目前的電車龍頭 Gogoro 要更積極創新。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即便可能會被消費者直接拿一般電費比較,但在資費方案卻依然宣告將以能更清楚呈現能源使用狀況的「度(kWh)」計費新策略。這也是光陽真正脫離傳統製造業思維,甚至有機會超越新創公司進一步引領市場革新的明顯例子。

是說,個人是對騎到飽在 Ionex 系統的成本壓力感覺可能是還好(董事長也有提到,超高用量使用者其實占比不會太大)。但對於如果真的銷量爆增,反而會比較擔心是否也會像 Gogoro 那樣對能源網的滿電服務滿意度帶來衝擊?

不過回過頭想了一下,這波鼓勵大家也可以「加減省一點,多少補一點電」的使用情境,也很適合對於滿電有堅持的使用者。可以利用新世代 S Techno 標配的充電功能,在滿足最高性能的前提下,還能享有 30% 回饋金的優惠。有使用者會開始考慮加減充一下電的話,相信也會緩解能源網路可能的壓力。

改變思維的勇氣,促成台灣傳產轉型新典範

在以往的訪談裡,柯董事長還蠻常透漏傳統燃油車廠看待電動機車的發展,十分容易會有當初 Nokia 看著剛推出的 iPhone 進行想像的盲點存在。

畢竟很可能連創新者自己都很難想像未來會怎樣發展。而相對來講會有更多傳統思維與資源限制的傳統產業,又怎麼可能想像的出成功創新的路呢?

他認為傳統產業不該沉浸在製造業長久以來的「思維模式」中,畢竟多數時候自以為對於新產業的初步理解,到了後來不僅可能不會是未來真正的發展方向,更可能因此建立起成見。

柯勝峯:「你如果不去做電動車就不會知道… 這是產業大變革的必經之路,你越早走就越能早一步了解需求,對應了便會成為創新。」

最好的時刻,做最長遠的決策

這次訪談對於個人來講最為震撼的一句話,是柯勝峯提到「光陽選擇在最強的時候投身電動化事業」的這句話 - 仔細想想,這項決定也許真的為光陽帶來了超乎想像的後座力與陣痛。

能在那個階段做出發展電動車的決定,而非繼續仗著傳統燃油車的優勢走下去。更是需要極大的勇氣才有可能達成 - 更別說是要如何力排眾議推動計畫了。

董事長回顧 Ionex 一路走來的過程,倒是相當有點雲淡風輕地表示。認為就跟去年在米蘭發表 BMU 的時候一樣,很多人都不太懂有了這個小小的盒子到底有什麼能耐。

直到包括 TCS、智慧控制以及充換合一功能,可說是科技滿點的 S7 Techno 以及 S7R Techno 推出後,才知道原來 BMU 能帶來的彈性與自由度是如此之高。

當初很多人都有點搞不太懂為什麼需要在那個時間點,宣告投入這麼大的資源進行電動化的計畫。甚至中間也有跌倒或是失敗的狀況,卻還是再更進一步投入資源帶來 Ionex 3.0 以及現在的 Ionex Uno - 雖然就官方的說法,這套系統的開發資源比全面改版電池的 3.0 要低不少啦。

關於這點,他則是表示「這都是吸取經驗以及蒐集大數據的必經過程。」

柯勝峯認為光陽若沒有深刻理解到電池關鍵技術的重要性,甚至是發現初期僅著眼於輕型電動機車無法引起大眾興趣的產品與開發經驗,光陽是不可能走到現在這樣,不僅能經營能源網路平台,更能積極蒐集使者需求需求並快速對應做出改變,甚至在此之餘還能有效壓低成本的階段。

「以光陽這樣的傳統品牌,要去跟天秤另一端的新創企業競爭智慧功能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

柯勝峯表示,去年向全球宣告可以簡單透過 BMU 即可使用 Ionex 電池系統,甚至是許多用戶敲碗的 Keyless 與車輛狀態等智慧功能的發表會後。他認為 Ionex 系統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並且準備要朝著開創此系統的最大目標「轉虧為盈」的方向前進。

創新與成本兼顧的營運模式

以上,雖然聽起來感覺光陽在電動車技術的發展好像就要停滯了,不過實際上光陽早就已經無縫接軌佈局下一個階段,而且早就已經在 Ionex Uno 以及近期的發展中呈現了成果。

像是即便導入了包括充換兩用的軟硬體支援、TCS 與智慧功能的最新 S Techno 車系的售價方面。可以發現以 S7 車系所演進而來的 S Techno 系列,相較於前代基本上並沒有變得更貴,完全就是加量不加價的超划算概念。

這就已經顯示了光陽對於成本控制的功力以及這套系統的成熟度有多高。

此外,柯勝峯董事長也透漏。與泰國 Aionex 的合作計畫,不僅僅是對於進軍國際有很大的代表意義。光陽也將因此得以採取類似早期日本的營運策略,將最高階產品以及研發根留台灣。把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車輛甚至是電池生產基地佈局在各國車廠兵家必爭之地的泰國。

讓海外的合作策略不只著眼於泰國市場的競爭,還能放眼下一階段的電動車生產與技術佈局。

針對首創具備回饋機制的充換合一系統的部分,光陽不僅認為這是他們作為平台提供者在相關技術與創新都有所突破的象徵,更強調這中間涉及了許多專利,因此對於想要模仿的車廠,誠心建議來跟他們購買 BMU 將會是最明智的選擇(笑) 。

不得不說,傳統車廠能夠走到目前的這個階段,的確是非常令人刮目相看。也很令人期待,接下來透過 BMU 結合 Ionex 能源網路的強勢競爭優勢乃至於光陽突破泰國市場在全球市場所展現的聲勢。再來還會有什麼震撼的合作以及電動機車創新產品的推出。

喔,能夠確定的是,S7 之下搭載 BMU 的更入門車款是一定會推出的 - 這可是董事長掛保障的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