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高點-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Mount Everest)是地球三極中最後被征服的,這十大登山家挑戰了人類的極限,從馬洛里與歐文的失蹤,到梅斯納的無氧登山,再到庫庫奇卡的超速登頂,他們的故事充滿了勇氣、冒險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馬洛里-因為山就在那裡
英格蘭教師出身的喬治·馬洛里 (George Mallory, 1886 ~1924),是早期聖母峰探險的核心人物,他被問到為何想攀登聖母峰時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Because it's there.)」成為人們至今經常引用的名言。1924年6月8日,馬洛里與22歲的夥伴歐文(Andrew Irvine)在攀登珠峰接近第二台階(Second Step,海拔約8,600米)時,兩人身影消失在雲層中。75年後,馬洛里的遺體於1999年5月1日才被康拉德·安克(Conrad Anker)在聖母峰北坡,海拔約8,155公尺(峰頂區域下方不遠)發現。
馬洛里與歐文的失蹤成為登山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人們長久以來都在探討他們是否成功登頂後在下山途中遇難。因為若能證明兩人生前確曾登頂,他們便改寫歷史,成為人類征服聖母峰的第一人。馬洛里生前曾說,如果成功登頂,將會把妻子露絲·馬洛里(Ruth Mallory)的照片留在峰頂,而在他冰凍完好的隨身衣物中沒有找到妻子的照片,可推斷他已將照片放在了頂峰。第二點,護目鏡放在馬洛里的口袋裡,代表他可能是在下山時發生意外。
可惜歐文仍未現身,不然可從他的隨身相機底片,看見登頂的證據。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和阿爾卑斯俱樂部(Alpine Club)記錄下此次探險,但成功與否仍存在很大爭議。
馬洛里象徵著早期登山者的勇氣和對未知的無畏精神,即使他未能生還,他的事跡仍激勵了無數後人,包括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的成功登頂。
希拉里-三極滿貫征服者
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登山探險家-埃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 1919~2008)和雪巴人丹增·諾蓋是第一批站上聖母峰頂的探險家,是人類首次征服地球最高點的英雄。
攻頂前的最後障礙是一道12公尺高的岩壁,因其近乎垂直、冰雪覆蓋和強風吹襲,被公認為是整個攀登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路段之一,後來被命名為「希拉里台階」。希拉里和丹增於上午11:30爬上8,848公尺的山頂,待了大約15分鐘,希拉里拍了一張丹增拿著冰鎬的照片以及一些俯瞰畫面,以證明他們已經到達山頂,攀登過程並非偽造。而丹增從未使用過相機,所以沒有希拉里的照片。希拉里從不宣稱自己是第一個登頂的人,總謙遜強調是兩人團隊一起成功。希拉里在山頂留下了探險隊大隊長杭特(John Hunt)送給他的十字架,丹增則插上尼泊爾國旗並留下巧克力作為祭品。希拉里下山時對第一個見到的人說:「我們把那傢伙搞定了!(We knocked the bastard off!)」這句話也成為登山史上的經典名言。
希拉里攻下地球第三極的消息,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當日傳回英國,媒體稱其為加冕禮物,希拉里和杭特也被授予爵士勳銜。
希拉里拿下聖母峰後五年,又在1958年通過陸路到達正南極,他因此成為第一個同時踏足地球三極的人,《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月球上還有一個隕石坑以希拉里命名。紐西蘭自1992年以來,便在5元紙鈔印上希拉里的肖像,使他成為紐西蘭紙鈔上唯一的非現任國家元首,不過希拉里堅持使用紐西蘭最高峰「庫克山」而不是聖母峰作為背景。
希拉里1960年致力透過美國非營利機構「喜馬拉雅信託基金會」,長期協助尼泊爾的學校、醫院與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了雪巴人社區的生活條件,直到他2008辭世。
希拉里爵士的正南極冒險
丹增-雪巴人的英雄之路
來自尼泊爾的雪巴人丹增·諾蓋 (Tenzing Norgay),與希拉里共同登頂聖母峰後成為國際英雄。
丹增出生在西藏,小時候前往尼泊爾,為昆布的雪巴家庭工作。昆布位於聖母峰附近,在標準藏語中,聖母峰的意思是「聖母」,而佛教是雪巴人和藏人的傳統宗教,諾蓋意指佛教徒。丹增不知道確切的出生日期,遂決定把1953年5月29日登上聖母峰這一天當作自己的生日。
丹增曾以高海拔搬運工的腳色,六度隨英國探險隊攀登聖母峰,1953創紀錄這次任務,丹增以冰鎬和繩索將跌入裂縫中的希拉里救起,以免他直墜谷底,而成為希拉里信任的首選攀岩夥伴。
雖然希拉里始終對媒體表示,成功是團隊的努力,不分第一第二,但丹增在1955年出版的自傳中透露希拉里才是第一位等頂的人,他們之間被繩子相距6英尺,丹增的人生充滿戲劇性,他自己曾說:「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從一個挑擔子的山地苦力到一個穿著掛滿一排獎章的外套、被飛機隨身攜帶、擔心所得稅的人。」
《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3 年 9 月,尼泊爾政府將尼泊爾一座7,916 公尺高的山命名為丹增峰。2015年7月,冥王星上已知最高的3.4公里高的山脈被命名為丹增山脈。丹增的孫子曾抗議爺爺應該也受封爵位,而不是只領勳章,但是紅到外太空的價值,應該遠遠超越了這些頭銜吧。
梅斯納-無氧登頂十四峰
義大利登山家賴因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 1944年9月17日~)最為人知的壯舉包括第一次有人類在沒有氧氣補給的情況下,於1980年8月18日至20日,僅用3天成功獨立登頂聖母峰,實現了某些醫生、專家和登山者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另一項世界紀錄則是第一個在1986年10月16日完成無氧登頂世上所有十四座八千公尺山峰的人,從此改變了高海拔攀登的定義。
梅斯納自 1960 年代以來便推廣使用非常輕型的設備和最少的外部輔助進行攀登,他認為採用過多裝備的登山方式不尊重大自然和山脈,這也說明了他為什麼選擇無氧登山。在1970年之前,梅斯納主要透過在阿爾卑斯山取得的成就而聲名鵲起,1960至1964年間,他帶領了500多次攀登,其中大部分是在多洛米蒂山脈。
梅斯納也是第一個不靠雪地摩托車或狗拉雪橇穿越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人,並且還獨自穿越了戈壁沙漠,他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登山家。梅斯納出版了 80 多本關於他作為一名登山者和探險家的經歷的書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瀏覽他的個人官方網站,以獲取更多正面力量。
北義多洛米堤輕健行與湖畔渡假:走進天堂仙境景色
赫爾佐格-人生中的高峰
1950年6月3日,法國登山家莫里斯·赫爾佐格(Maurice André Raymond Herzog, 1919~2012)率領法國探險隊,第一次征服高度超過8,000公尺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納峰1號峰,這次成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直到3年後才被希拉里和丹增登頂聖母峰壓下風頭。
這趟登高付出極大的代價,四名登山者嚴重凍傷,並因此患上壞疽。兩位登頂者都失去了所有腳趾,赫爾佐格更失去了大部分手指。赫爾佐格對這次探險的描述首先於 1951 年以法文出版,1952年以英語出版,書名為《安納普納峰》。截至 2000 年,這本書的銷量已超過任何其他登山書籍,達1,100萬冊,這本書以「人類的生活中還有其他安納普爾納峰」來勸誡人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為結尾,非常激勵人心。
赫爾佐格隨後於 1958 年至 1963 年間擔任法國青年和體育部部長,以及阿爾卑斯山小鎮夏蒙尼的市長。自1970年起,他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長達25年,並於 1995年後成為榮譽委員。
山野井-亞洲登山界詩人
2021年,日本登山家山野井泰史(Yasushi Yamanoi, 1965年2月21日~),在法國布里昂松榮獲有「登山界奧斯卡」之稱的金冰鎬終身成就獎(Piolet d'Or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登山家,也是獲此殊榮的13位登山傳奇人物中最年輕的一位(當時56歲)。山野井被譽為「登山界的詩人」,其攀登風格強調純粹性和自我挑戰。
2000年,他在無氧補給的情況下,用44小時從基地營出發,獨自攀登了世界第二高峰K2喬戈里峰(8,611公尺)東南壁,成功登頂,展現了其非凡的技術和毅力。
2002年,山野井與同為登山家的妻子妙子共同攀登7,952公尺的世界第15高山格重康峰(Gyachung Kang),在下撤過程中遭遇暴風雪,導致嚴重凍傷。山野井失去了大部分手指和所有腳趾,妻子也失去了所有手指。在雪盲、虛脫的情況下,他們堅持自行下撤,展現了頑強的求生意志。
山野井堅持純粹的登山風格,拒絕商業贊助,強調自力更生。他曾表示:「有山就夠了。」為了追求登山夢想,他過著簡樸的生活,居住在日本深山中,家電多為親友贈送。他與妻子妙子共同追求簡單而充實的生活,專注于登山本身。
希普頓-聖母峰的造路者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艾瑞克·希普頓(Eric Shipton,1907 ~1977)雖未登頂聖母峰,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探勘對後世登山英雄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登山探險家之一。
在攀登聖母峰之前,他已在1931年成功登頂印度7,756公尺的卡梅特峰(Kamet),創下當時人類攀登的最高紀錄。1935年他首次擔任隊長,率領英國聖母峰偵察隊遠征,這同時也是他和丹增·諾蓋首次參與的聖母峰探險。1951年希普頓再次領導英國聖母峰偵察隊,首次從尼泊爾一側勘測聖母峰,確定了通過昆布冰川和西部坳到達南坳的路線,並繪製攀登聖母峰的路線圖,為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的成功登頂奠定了基礎。
希普頓強調探索和發現的精神,反對大型、繁重的遠征方式。他的探險風格影響了後來的登山方式,鼓勵登山者以更簡約和自力更生的方式進行攀登。此外,他在喜馬拉雅地區的廣泛探索和詳細記錄,為後來的登山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靈感。
庫庫奇卡-高超的攻頂術
知名波蘭登山家耶日·庫庫奇卡(Jerzy Kukuczka,1948~1989),為舉世公認高海拔登山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繼梅斯納之後,第二位完成全球14座海拔8,000公尺以上山峰攀登的人,庫庫奇卡以其快速、高難度和創新的攀登風格著稱。他在不到8年的時間內完成14座高山的攀登,比梅斯納更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這些攀登中開闢了10條新路線,並完成了4次首次冬季攀登。他的攀登方式通常採用阿爾卑斯式,即輕裝、無氧、無支援的快速攀登,展現了極高的技術水準和心理素質。
庫庫奇卡的成就不僅在於速度和數量,更在於他選擇了更具挑戰性的新路線和嚴苛的攀登條件,推動了高海拔登山的邊界。他的勇氣、創新精神和對登山的熱忱,激勵了無數後來的登山者。
1989年10月24日,庫庫奇卡在嘗試洛子峰(Lhotse)南壁新路線時不幸墜亡,他從大約 2000 公尺的高空墜落身亡,屍體從未被發現,得年41歲。儘管如此,他的傳奇故事和卓越成就將永遠銘刻在登山史冊中。
安克-找到歷史關鍵證據
美國登山家康拉德·安克 (Conrad Anker, 1962 年 11 月 27 日~),安克對歷史遺跡和未解之謎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1999年在聖母峰北坡發現了1924年失蹤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的遺體,不僅解決了登山史上的一個重要謎團,也為後人深入研究早期聖母峰探險的歷史背景提供了關鍵線索。
1997年安克率領探險隊攀登了南極洲的雷布里克山(Rakekniven Mountain),這是該地區首次技術性攀登;2008年安克和他的隊友以鯊魚鰭路線(Shark's Fin)首次成功攀登喜馬拉雅山脈梅魯峰,這一成就被認為是現代登山史上的偉大壯舉之一,2012年成功攀登安納普納峰3號峰(Annapurna III)鞏固了他頂尖登山家的地位。他以開創性的攀登路線,特別是以鯊魚鰭路線的成功攀登,展示了極高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安克一直在挑戰世界上最難的攀登路線,推動了高難度攀登的極限。
田部-引領女性投入登山
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1939~2016)是日本著名的女性登山家,1975年5月16日,田部井淳子成功登頂聖母峰,成為世界上首位登頂該峰的女性,她不僅是首位登頂聖母峰的女性,也在1992年成為全球首位完成七大洲最高峰攀登的女性,除了亞洲的聖母峰,依序從1987年起的南美洲阿空加瓜峰(Aconcagua)、北美洲丹奈利峰(Denali)、非洲吉力馬札羅山(世界首位女性)、歐洲厄爾布魯士山(Mount Elbrus)、南極洲文森山(Mount Vinson)以及大洋洲查亞峰(Carstensz Pyramid)。
田部井淳子的成就不僅在於她個人的攀登紀錄,在她之前,登山被視為男性主導的活動,田部井淳子突破了性別限制,鼓舞了全球無數女性挑戰高山極限。此外,她也積極參與登山教育和環保活動,宣導可持續的登山實踐。
登上聖母峰後,她從未接受企業贊助,維持經濟獨立。她透過公開演講、指導登山旅行以及輔導當地兒童音樂和英語來賺錢資助她的探險活動。田部不愛名氣帶來的影響,她後來告訴媒體,她更願意被人們銘記為第 36 名登頂聖母峰的人:「我並不想成為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2016年7月,儘管胃癌惡化,她仍帶領青年探險隊登上富士山。2016年10月20 日,她在川越市的一家醫院病逝。
天文學家在田部生前以她的名字將小行星6897命名為田部,2019年11月19日,冥王星上的一座山脈被命名為田部蒙特斯,以紀念田部的登山成就。冥王星山脈命名的主題是「在探索地球、海洋和天空的過程中跨越新視野的歷史先驅」。
多位登山家不僅僅滿足于征服高峰,更將他們的經驗和影響力投入到公益事業,如希拉里幫助尼泊爾雪巴人建立學校和醫院,田部井淳子推動女性參與登山。登山不僅是攀爬,更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他們的故事不僅屬於登山史,更屬於人類探索精神的偉大篇章,他們的成就和犧牲,將繼續激勵著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和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