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預防年長者跌倒,需要特別去注意的是可以去改善,醫師認為改善居家環境,增加高齡長者的肌肉力量,事實上所有跌倒民眾當中,其實有超過一半都是在室內發生跌倒,因此如何避免室內跌倒,首先在地面的部分,盡量避免光滑的地板,如果地上有雜物務必定期清理。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跌倒對老年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死因統計結果,事故傷害位居國人死因第7位,其中跌倒致死約占21.9%。而除了長者有比較高的跌倒率之外,重要的是長者跌倒後,容易受傷情況,比如頭部受傷、關節受損甚至骨折等。因此預防跌倒的議題,在高齡化的社會顯得非常重要。」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黃育柔:「在室內發生的常見地點為臥室、客廳及浴室。可能的原因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內在的因素包含我們的身體疾病、視力不佳、藥物使用,或平衡感及下肢肌力不足等。而外在的因素呢,就是環境的不安全。」
臺北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王柏涵:「骨質疏鬆的病患。或者是長期臥床的病患,那他可能突然要下床,走路的時候,家中沒有合適的一些設備啊。環境來輔助他行走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跌倒,所以像是這樣的病患在家中的時候一定要能夠先在床邊坐穩站穩,再開始做行走的動作。」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耀元:「在所有跌倒民眾當中,其實有超過一半都是在室內發生跌倒,那因此我們可以先來討論看看,如何避免室內跌倒,那首先在環境的部分有幾點需要注意。在地面的部分,我們盡量避免光滑的地板,那如果地上有雜物要定期清理。」
年長者跌倒問題,有可能發生戶外或是室內,但大多數都是在室內跌倒發生意外!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俊憲:「因為室內是一個熟悉的環境,可能老人家都會覺得很熟悉了,然後所以有時候一不小心或是肌力不夠,然後就會跌倒這樣子,尤其跌倒常發生在浴室,上廁所的時候或是樓梯間,這個時候都需要特別注意。」
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登冠:「要預防跌倒家中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像是在地板上盡量不要堆放雜物或是電線,這些有可能造成絆倒。在床邊或是馬桶邊可以加裝一個把手,不慎暈眩的時候有東西可以扶著,那在地板,尤其是廁所地板可以加裝止滑墊。」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要如何防止老人家在家中跌倒,其實平常的運動訓練非常重要,請臺北榮總骨科醫師吳博貴親自示範。」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老人家在家中的股四頭肌訓練,其實非常的簡單,其實最重要找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不會滑的椅子,平常坐正之後呢,你就可以把這隻腳呢?慢慢的把它伸直起來,那我們在做這個伸直的時候注意兩件事情,第一個呢我們的足背要盡量往上勾,那第二件事情,我們的膝蓋下方要給它打直,那我們就可以維持這個姿勢,盡量保持個10秒鐘左右不要動,然後10秒鐘過後,再慢慢慢慢給它放下來。休息一下然後可以做,再多做個幾輪,那一般都會建議到做到,隔天早上醒來,老人家會覺得大腿內側會痠,會很不舒服,這樣表示我們就有正確的,做到這樣子的姿勢。」
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登冠:「根據研究,老人家之所以容易跌倒,包括注意力、平衡感以及肌力的一個衰退。我們人從坐著到站起來,過程當中會運用到腹肌、背肌、臀大肌以及股四頭肌,只要這些肌肉稍有一個衰退,都有可能導致平衡感不好,進而造成老人家的一個跌倒。」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黃育柔:「建議室內充足的照明,可以使用一些小夜燈增加亮度,再來是行走的路面,地板建議平整及避免濕滑,浴室可以做防滑的處理,不堆放雜物等。」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耀元:「增加肌力訓練,肌力訓練包含下肢肌力,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活動以及增加平衡感,那平衡的部分有時可以做單腳站立的訓練,那核心肌群的部分,像是仰臥起坐啊等等,這些活動都是我們可以平常做運動來增加我們的肌力。」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因為我們知道老人家,這個開始動作開始變得比較慢,平衡力變比較差,甚至許多人會有所謂肌肉萎縮方面的問題,好那我想一般而言,對於這樣的情況,那本身訓練我們長輩這些肌肉肌耐力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預防跌倒不僅能降低意外傷害風險,還能提升年長者的生活品質與獨立性,透過環境改善、保持運動習慣能降低跌倒機率。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