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史上最年輕白宮新聞祕書!除了對川普忠誠,她有多犀利?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3月19日02:43 • 發布於 03月18日11:11 • 邱祐慶

川普最佳代言人!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過去的記者會上,展現了過人的應變能力,以及無懼挑戰的精神,還挑戰了如《美聯社》等傳統媒體,一舉一動都反映出川普政府與媒體關係的變遷,也象徵MAGA保守派新世代的崛起。然而,她的職位也伴隨著巨大壓力,不僅要精準傳遞川普政府的立場,還需要在外界的質疑與事實查核中站穩腳跟。

在川普眼中,忠誠是通往權力的關鍵,而在2024年7月13日這一天,萊維特親自證明了這一點。

據萊維特所述,當時擔任川普競選發言人的她,剛從醫院帶著才三天大的兒子回家,便打開電視,看川普在賓州巴特勒的競選集會。

這場集會的劇情急轉直下,變成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一顆子彈擦過川普的耳朵。

萊維特回憶,當下她便與丈夫做出決定:放棄原本計畫的產假,並在四天後重返工作崗位。「總統為了贏得這場選舉,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她後來在保守派女性部落格《Conservateur》上解釋:「我能做的,就是盡快回到工作崗位。」

這種忠誠的表現,是川普任命她為白宮新聞祕書的原因之一,但絕不僅止於此。

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取自X@karolineleavitt
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取自X@karolineleavitt

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取自X@karolineleavitt

川普讚揚:一顆新星誕生了

《華爾街日報》報導,現年27歲的萊維特,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白宮新聞祕書,她在上任的前兩週,已展現出過人的應對能力,同時還能精準傳達川普的各種言論。

川普對萊維特讚譽有加,宣稱「一顆新星誕生了」。然而,川普在第一任期內更換了四名新聞祕書,這段合作關係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

萊維特反應敏捷、語氣強硬,能毫不遲疑地應對各種問題,無需查閱筆記或簡報資料,對許多川普支持者視為眼中釘的傳統媒體,她的態度也相當直接了當。「所以,你是基於自己都無法確定的計畫,來提出假設性問題嗎?」例如,她就曾這樣回應一名記者的提問。

萊維特在首次記者會上,便向白宮記者團宣布,他們將為TikTok網紅等新媒體KOL,提供更多發揮空間。但她同時也警告傳統媒體:「當我們認為你們的報導存在錯誤或誤導時,會不客氣地直接指出來。」

【填問卷抽好禮】《遠見》2025民心動向調查|「賴17條」怎解讀?美中台邁入轉捩點?

舉例來說,白宮便以《美聯社》拒絕配合川普,將墨西哥灣重新命名為「美國灣」為由,禁止記者參加各種活動,甚至也被拒絕登上總統專機,這個數十年來《美聯社》一直享有的權利。

《美聯社》執行主編佩斯(Julie Pace)對此回應:「川普政府因美聯社的獨立新聞報導而懲罰我們,這相當令人震驚。」

白宮記者協會主席丹尼爾斯(Eugene Daniels)抨擊此舉是「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也違背總統自己關於言論自由和終止聯邦審查的行政命令」。

然而,萊維特絲毫不動搖。「能夠報導川普政府,是一種特權,」她對記者說,並補充:「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那片水域就是『美國灣』,我不明白為何這些新聞機構不願意改名字。」

前祕書:只為自家支持者發聲

《華爾街日報》分析,萊維特的發言人任期,幾乎註定將與歷任新聞秘書大不相同,原因很簡單:川普和他的得力助手馬斯克(Elon Musk)透過社群媒體或白宮活動,幾乎能隨時隨地向世界發聲,且從不過濾內容。

萊維特為這樣的領導人發聲,其風險顯而易見。

在一次記者會上,她自信滿滿地重複了馬斯克的一則錯誤說法,也就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花費5000萬美元,為加薩人提供保險套。結果,她的言論很快就遭到事實查核機構打臉。

讓這份工作更加棘手的,還有川普的一連串政策:發動關稅貿易戰、簽署大量行政命令、威脅接管格陵蘭與加薩、授權馬斯克對聯邦機構裁員,以及重新展開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談判等。

此外,川普與馬斯克也將曾塑造美國公共輿論的主流媒體,視為共同的攻擊目標,這種策略雖然能取悅基本盤,卻可能在未來反噬他們,甚至牽連到萊維特。

「如果以傳統標準來評價她的表現,她的分數是『F』,但若以當前的標準,也就是能否取悅川普,她可以拿A+,」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新聞祕書洛克哈特(Joe Lockhart)表示,「他們的目標,從來就只是向自己的支持者發聲,對其他人的觀點則毫不在意,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那些人,來鞏固共和黨的掌控權。」

新一代MAGA姐妹會象徵人物

萊維特附近的人形容她聰明、果斷、勤奮,不但是年輕的職業母親,也是狂熱的保守派。

頂著一頭亮麗金髮和醒目的十字架項鍊,以及天生的自信,使她成為新一代「MAGA姊妹會」的象徵人物。她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時的新聞祕書麥克納尼(Kayleigh McEnany)和紐約州眾議員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身邊學習。

與史蒂芬尼克一樣,萊維特在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莊暴動後,仍堅定支持川普,即便當時許多共和黨人認為,川普的政治生涯已經結束,而他關於選舉舞弊的言論,更是無法容忍。

「最明顯的跡象是,她幾乎整天都待在總統辦公室裡陪伴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時期的白宮新聞祕書弗萊舍(Ari Fleischer)說道:「我這麼說,是因為她能流暢傳達川普想法,她熟悉他的一切,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並且能應對自如。」

對此,萊維特自己也深表認同。

「我認為,要想在這份工作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多聆聽川普的發言,確保掌握他公開講過的每一個字,然後在私下與他討論他的想法,這樣我才能最有效地傳達他的訊息,」萊維特說道。

「自信從小就根植在我心中」

萊維特的工作從清晨5點開始,她會先在家閱讀新聞報導,並收看晨間節目,然後在上午7點30分抵達辦公室。

她偶爾也會在Instagram上,向接近百萬名的粉絲分享她的日常點滴。「我在記者會上的自信,來自於我的成長背景:優秀的父母、我的信仰,以及我曾是一名運動員,自信在年幼時就已根植在我心中,」萊維特表示。

萊維特在新罕布夏州東南方的一個小鎮阿特金森(Atkinson)長大,家中有兩個哥哥,家庭信仰天主教。她的父母都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經營一家冰淇淋店和二手車行。她經常在競選活動中提及,父母作為小企業主的奮鬥經歷,深深影響了她的世界觀。

在中央天主教高中(Central Catholic High School)時,萊維特是壘球隊的三壘手,在隊上表現活躍,之後還獲得聖安瑟倫學院(Saint Anselm College)的獎學金。

進入聖安瑟倫學院後,她逐漸對政治產生興趣。

聖安瑟倫學院由本篤會創立,是政治精英的搖籃。每逢美國大選,該校的「新罕布夏政治研究所」(New Hampshire Institute of Politics)就會變成鎂光燈焦點,舉辦一系列市政廳會議和候選人活動,因為新罕布夏州是全美最早舉行初選的州。

「她非常努力工作,」研究所執行主任勒維克(Neil Levesque)回憶,他記住萊維特的,並非她的政治立場,而是她的活力和積極態度。

萊維特進入白宮的契機,是2018年在總統信件辦公室的實習工作,負責篩選和處理大量來信。後來她憑藉出色表現,獲得了白宮新聞辦公室的全職工作。時任新聞祕書的麥克納尼就回憶,萊維特「總是帶著新點子來找我」。

2020年川普敗選後,萊維特加入眾議員史蒂芬尼克的團隊,成為媒體聯絡人,並在與共和黨反川大將錢尼(Liz Cheney)的激烈政治角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場角力在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後,成為共和黨內部意識形態之爭的關鍵之戰,錢尼因譴責川普試圖推翻2020年選舉結果,而被共和黨邊緣化,史蒂芬尼克則取代她,進入眾議院領導層。

將別人的輕視化為動力

萊維特的同事們早就知道她有意從政,這一點在2022年得到驗證。當時,她參選家鄉新罕布夏州南部的國會議員席位,在共和黨初選中,爆冷擊敗了兩名更知名的對手。

「將別人對你的輕視當作動力,」萊維特去年在母校對學生們說道。

然而,在大選中,她最終以不小的差距,不敵民主黨現任議員帕帕斯(Chris Pappas)。

即便如此,川普的首任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指出,這場選舉讓萊維特獲得寶貴經驗,無論是競選歷程還是與帕帕斯及媒體的交鋒,都讓她受益匪淺。

「總體來說,我認為她的表現非常出色,」斯派塞說,他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擔任新聞祕書僅六個月,對萊維特的表現不吝讚美:「老實說,我甚至還有點嫉妒她。」

(本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