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VERSE

更新於 2024年02月23日08:58 • 發布於 2024年02月23日06:20 • VERSE

從1624年熱蘭遮城建立到2024年,是台南的四百年。在這悠長的時光中,台南與台灣經歷了不同政權的變遷,也從傳統走向現代和民主。台南更由歷史古城轉變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與智慧科技的未來之城。更重要的是,台南的四百年就是整個台灣的四百年。

文字/邱睦容

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在街邊捧起一碗酸甜的土魠魚羹,是台南人的日常,也是觀光客列上清單的必走行程。近年來研究發現,把魚肉裹粉油炸再放入羹湯一起食用的烹調法,最早來自歐洲水手,而「土魠」一詞則源於荷治時期的海上行話。一碗本土味十足的小吃,其實藏滿了國際交流的線索,就像飲食的甜、巷中的古道、三五步一間廟宇、穿插馬路間的老城門⋯⋯這些關於台南的關鍵字,也都指涉了四百年來島史的進程。

如同土魠魚羹已植入台灣人的飲食基因,再回望這段歷史——四百年前的大員市鎮和普羅民遮市街上,西拉雅人、歐洲人、漢人,與來自日本、東南亞、中國的貿易商在此往來交流,衝突共存。當城堡築起,宗教、文化、貿易接連在此發生,台灣被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成為大航海時代下的交流舞台,至今移民性格、移民料理、混雜著各國身世的事物,仍然是台灣文化的DNA,而這一切開端,可以回溯至1624年熱蘭遮城的建立。

「台南400」為何紀念?如何紀念?

「台南400系列活動絕不是嘉年華會。」台南市長黃偉哲直言。在開啟交流的四百年後重新回望,他認為,這份紀念的心意絕不是旅客下了車站後,看到各地張燈結彩、大肆張揚,而是在走入城市後慢慢感受到的。台南文化局長葉澤山亦補充:「台南400有更多反省的部分。不同族群來到這裡,有衝突、有磨合,但大家會慢慢走到一起,走出這座城市的榮光。」

他們的態度呈現在台南400首先公布的主視覺:圖樣發想自西拉雅十字繡、安平夕陽的光芒、熱蘭遮城的建築紋理;「臺南」兩字分別取自祀典武廟的「全臺首學」匾額與昭和年間的「臺南州」文件;四個標準色,則取樣自祀典武廟、藍晒圖文創園區、鳳凰花、鯤鯓沙灘的紅、藍、橘、白。

紀念從來不容易,但卻是增進對過去認識的開端、形塑土地認同的契機,並能建起對於未來的共同想像。對於一年多後即將到來的台南400,黃偉哲表示將以博覽會為核心,從藝術文化、空間治理、智慧城市、醫療健康、觀光美食、綠能科技、教育運動、永續農業等八項主題舉行城市博覽會,向世界展現台南的過去、現在、未來,從過去的糖產業到今日的半導體供應鏈,台南始終是世界交流網絡的一份子。

作為文化古都,整座城市空間即是時間的展演舞台,藉著這個時間點,除了在熱蘭遮城、大員市鎮以及普羅民遮城周遭進行調查研究,讓四百年前的圖像逐漸清晰,也針對代表性的文化資產進行修復,如:見證台南起點雙城之一的赤崁樓、台南司法史走廊的刑務所。文化資產也從來不是定著的空間,而是與當代生活有所連結的場域,溪北的天仁工商(原學甲公學校)、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億載金城也都將進行場域活化與景觀縫合工程。

作爲智慧城市,台南是全國最大的太陽光電場域,也是全台首推《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的城市,落實環保減碳、擴大再生能源配比不遺餘力,備受矚目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自2016投入資源至今,階段成果大家有目共睹,隨著中研院、工研院學術人才落腳,三井OUTLET的開幕、大台南會展中心的啟用、智慧綠能循環住宅的建置⋯⋯都讓台南向著綠能創新的願景邁進,不只有文化底氣,更背著永續使命。

與所有台灣人共享的台南400

從四百年前荷蘭人來到大員,而接續有了鄭成功、清國、日本等政權到來,台南是認識台灣歷史的窗口,因此台南400絕不僅是台南人的事,而是與全台灣人共享的盛事。人是歷史舞台上重要的一份子,當前除了不同民間響應計畫正在籌備,倒數紀念儀式、行之有年的節慶與文化活動也將持續整年,2024年將是台南迎向下個百年的時間點,四百年後,故事將持續下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