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婺源尋花】大明星都來過 這個攝影棚好天然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05月26日08:23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6日08:23 • 鏡週刊

**有人說過,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婺源歸來不看村。以古村聞名遐邇的江西婺源古村落群,簡直就是天然的外景攝影棚。根據統計,包括2016年上映的馮小剛、范冰冰的《我不是潘金蓮》在內,多年來大約有300多部電視、電影來這兒拍過戲,找個古橋,隨便一站,就是一張電影劇照。

**

自從1998年江西婺源頒佈保護條例之後,無論是飯店、度假村還是住宅大樓,當地所有新建房舍都規定只能蓋成白牆黑瓦的徽派風格,如此大刀闊斧的法令一下,除了讓婺源的古村風貌得以維持,也不讓新建築破壞婺源的整體風貌。

這樣的婺源,自然讓導演、攝影師們愛不釋手,多年來,至少有超過300部以上的電視、電影,選擇到這個天然的影視基地取景。婺源的春天有花,夏天有水,秋天有楓,冬天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拍。

察關村 古橋上的牽牛專業戶

婺源的河道支流縱橫交錯,與江南水鄉相比,景致絕美,不遑多讓,橋梁也成為來此必賞的美景。自從有攝影家無意中在察關的石砌古橋拍下一張農夫牽牛過橋的照片後,這個有1,200年歷史的古村,一躍而成知名景點,當年的農夫詹永生也搖身成為「牽牛被拍」專業戶,只要人民幣50元,就會準時出現在橋上,讓喜好攝影的人們任意捕捉畫面。

詹永生牽著他新買的水牛,一身蓑衣、斗笠現身在鏡頭前。
詹永生牽著他新買的水牛,一身蓑衣、斗笠現身在鏡頭前。
從古橋上往下望,又是另一種景色。
從古橋上往下望,又是另一種景色。
畫家冒著雨,在察關古橋下寫生。
畫家冒著雨,在察關古橋下寫生。
春天的察關村,也被整片的油菜花包圍。
春天的察關村,也被整片的油菜花包圍。

詹永生告訴我,他從小放牛維生,放了一輩子的牛,沒想到後來因為被拍而聲名大噪,現在他70多歲了,沒力氣放牛,就改行牽牛,當地攝影協會的人都知道他,只要一通電話,他就會披上蓑衣、犁田道具,牽著牛,裝扮得非常專業地出現在察關古橋上。

他還抱怨說,之前的大水牛太凶,前兩年居然弄傷他,他一火大,就賤價把牠賣了,換成現在脾氣溫和的小水牛,天天跟著他在橋上來回走來走去,沒人拍的時候,母牛就在橋頭的草棚休息,傍晚放牛吃草,一人一牛,倒也過得其樂融融。

范冰冰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開的「雪蓮牛骨湯」,就在這棟老房子裡實景拍攝。
范冰冰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開的「雪蓮牛骨湯」,就在這棟老房子裡實景拍攝。
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婺源拍了70%畫面。(翻攝網路)
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婺源拍了70%畫面。(翻攝網路)
馮小剛大膽嘗試「圓形畫面」電影,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翻攝網路)
馮小剛大膽嘗試「圓形畫面」電影,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翻攝網路)
猶如中國團扇的構圖,被馮小剛認為很適合這部電影。(翻攝網路)
猶如中國團扇的構圖,被馮小剛認為很適合這部電影。(翻攝網路)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諷刺喜劇。(翻攝網路)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諷刺喜劇。(翻攝網路)

汪口村 范冰冰的雪蓮牛骨湯

馮小剛在2016年拍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時,到婺源拍了70%的畫面,因為婺源實在太美,馮小剛後製時用了極特別的「圓形構圖」,一方面是向中國的團扇致敬,一方面是他認為這樣的畫面感覺特別「清透」,最能表現婺源的美。

這部電影走遍婺源取景,察關古橋、上坦古村街巷都是取景地,而建於宋代,出過14名進士的汪口村,也入了馮導的眼,劇中女主角李雪蓮開的「雪蓮牛骨湯」,就在這裡的一棟老宅裡實景拍攝,電影上映後,這棟房子外頭題上了大大的字,改成民宿開業,電影裡的馬文彬、李雪蓮等演員名字則成了客房的名字。

現在的汪口村因為很多人來看電影場景而聚集了許多賣特產的攤販,還有賣豆豉的。
現在的汪口村因為很多人來看電影場景而聚集了許多賣特產的攤販,還有賣豆豉的。
當地人口中的「野烏梅」,其實是一種無子葡萄,口感很普通。
當地人口中的「野烏梅」,其實是一種無子葡萄,口感很普通。
汪口村外也可以泛舟賞景。
汪口村外也可以泛舟賞景。

思溪延村 聊齋裡的真實古代場景

思溪延村位在婺源的思口鎮,是建於南宋時期的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這裡被稱為儒商第一村,因為幾百年來,村民遠赴各地經商,發了財的便回鄉買房買地、興建書院、建構宅邸樓閣、祠堂碑坊。這些古宅代代傳承,到現在還能大致能保存原貌,實在不容易,據說有古民居有156棟之多,大都建於明朝到清代。

思溪與延村是2個鄰近的村子,思溪大都是有天井的古宅,如百壽花廳等,延村則以清代的商宅群為主。思溪還有一座建於明朝景泰年的廊橋叫「通濟橋」,雖然與附近清華鎮的宋代彩虹橋相比,年歲比較輕,卻也古樸細緻,橋下有分流防洪作用的「燕嘴」也保存完好,如今仍是居民的活動中心。

「思溪‧延村景區」的「通濟橋」建於明代,保存良好,橋下的「燕嘴」有分流防洪的作用。
「思溪‧延村景區」的「通濟橋」建於明代,保存良好,橋下的「燕嘴」有分流防洪的作用。
村裡老人家喜歡坐在橋上閒聊。
村裡老人家喜歡坐在橋上閒聊。
時值清明,老婆婆在通濟橋頭蒸素餡的「清明果」。
時值清明,老婆婆在通濟橋頭蒸素餡的「清明果」。

在村口雇的導遊,大概趕著回家做飯,帶我火速地逛古村一圈,語速飛快地述說古村的歷史,這裡的房子建得很有講究,就連外牆巷弄轉彎處都刻意做成圓弧狀,成語「拐彎抹角」「禮讓三分」都是源自這裡。我們從精美的馬頭牆、山牆、村民的銀庫,一路看到象徵風水格局的燕尾古井。

思溪的「百花壽廳」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原名「承志堂」,據說是一位孝子為了給母親祝壽而建,門窗木雕上總共刻了97個壽字,還有2個藏在內宅老太太的房間裡,既然名叫百壽,多年來卻獨缺一個壽字,後人怎麼找也找不到,直到前幾年有人空拍俯瞰,才發現這棟房子本身就建成一個壽字形,設計者的心思巧妙,叫人讚嘆。

以青石板鋪就的村子,根本就是活生生的古代場景,只有屋內電器洩漏出少許現代生活的影子。難怪許多劇組愛選這裡當作外景地,1987年大陸自製的《聊齋》,還有早期的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都是在這裡拍攝。這麼多的古代場景、天然美景,難怪婺源被稱為老天爺構築的影視基地。

思溪村裡大部分是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地上全是青石板。
思溪村裡大部分是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地上全是青石板。
來到思溪,遊客必去「百壽花廳」找壽字。
來到思溪,遊客必去「百壽花廳」找壽字。
百壽花廳從裡到外,都是雕工精緻的木雕。
百壽花廳從裡到外,都是雕工精緻的木雕。
春天的思溪周圍,遍布黃澄澄的油菜花田。
春天的思溪周圍,遍布黃澄澄的油菜花田。

思溪‧延村景區

  • 位置: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
  • 電話:+86-793-733-5888
  • 開放時間:07:00~17:30
  • 門票:人民幣60元/人(約NT$276)

江西婺源旅遊資訊

  • 台胞證:可持有效期內之台胞證入境中國。新辦卡式台胞卡費用,各家收費略有不同,約NT$1,300,效期5年多次。
  • 匯率:人民幣兌新台幣約為1:4.6(2019年4月資料)
  • 時差:與台灣時間相同。
  • 氣溫:江西婺源4、5月氣溫約攝氏8〜29度,詳情可上中國氣象局查詢www.weather.com.cn
  • 航班:建議從台北松山飛上海虹橋機場,航程約2小時,再至虹橋火車站換乘高鐵,可直達江西婺源,車程約3.5小時,單程車票約人民幣190元起(約NT$874)。
  • 當地交通:由婺源火車站可包車前往各景點,旺季每日約人民幣800元(約NT$3,679),行程安排可聯繫婺源明珠國際旅行社+86-139-7932-3360(微信號)。

香港線上旅展限時優惠快搶 頂級酒店2晚8,888元起
【婺源尋花】數大就是美 遇見篁嶺萬畝油菜花梯田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