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南極洲國王企鵝數量驟降 年度哈雷灣萬隻聚會成絕響

上報

更新於 2019年04月26日05:11 • 發布於 2019年04月26日05:11 • 陳品潔
2010年南極洲哈雷灣的皇帝企鵝雛鳥。(美聯社)
2010年南極洲哈雷灣的皇帝企鵝雛鳥。(美聯社)

25日為「世界企鵝日」來臨之時,企鵝生存處境卻日漸堪憂。

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過去3年內,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幾乎沒有在南極洲的第二大繁殖地哈雷灣(Halley Bay)出現過,2019年的狀況也不甚樂觀。

《南極科學》(Antarctic Science)24日發佈研究指出,通常每年會有1萬5千對到2萬4千對皇帝企鵝齊聚到哈雷灣,這樣的盛事卻從2016年以後就消失。

雛鳥羽毛未齊 溺斃海洋

皇帝企鵝是最大的企鵝品種,重量可達40公斤,壽命約20年。英國《衛報》報導,皇帝企鵝將在岸冰(fast ice)上由雄性孵化並照料雛鳥,隨後回到大海。

《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報導,科學家擔憂氣候變遷下,岸冰遭受破壞。皇帝企鵝仰賴穩定的岸冰才能繁殖,倘若在4月至12月海冰過早融化或破裂,雛鳥將因羽毛尚未齊全,不足以海裡游泳而溺斃。

在全球暖化之下,儘管哈雷灣被視為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可以保持足夠寒冷,皇帝企鵝繁殖情況依舊不樂觀。

2010年皇帝企鵝齊聚南極洲哈雷灣。(美聯社)

 

60年重大失敗 他地繁殖數也不能補

該研究作者、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學家特拉漢(Phil Trathan)指出:「從未在60年內見過這樣的繁殖失敗」,在第二大的繁殖地卻不見皇帝企鵝蹤影是「不尋常的」。

特拉漢表示,即使繁殖對數有所增加,也難以彌補在哈雷灣損失的數量。

皇帝企鵝在其他繁殖地「道森-蘭姆頓(Dawson-Lambton)」在2017年的繁殖對數為1萬1117對,2018年則增加到1萬4612對。與此同時,哈雷灣在2016年、2017年不見皇帝企鵝蹤影,2018年也僅有數量稀少的皇帝企鵝在此繁殖。

2015年(上)和2018年(下)哈雷灣皇帝企鵝的蹤跡比較。(美聯社)

海冰融太多 危及企鵝生存影響生態系

海冰因氣候惡劣備受破壞。研究指出,如果海冰減少到電腦模型所設想的程度,到21世紀末皇帝企鵝數量可能將銳減50%至70%。

特拉漢指出,人為引起的氣候變遷並非是原因,他指出,強烈的聖嬰現象改變全球天氣,更多海冰融化,導致岸冰暴露在風和海浪中,使繁殖地不穩定。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生態學家蜜雪兒(Michelle LaRue)擔憂,此將不僅危及皇帝企鵝生存,皇帝企鵝「是豹等動物的獵物,也是捕食魚類和磷蝦的物種」,若這樣的中間捕食者消失,也將影響整個生態系。

延伸閱讀:英「反抗滅絕」環保抗爭進入第10天 群眾快閃佔領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延伸閱讀:【海洋悲歌】1100隻「斷鰭」海豚橫屍法國海灘 死因成謎疑纏漁網後遇害

★快加入 《上報》 好友!看更多深度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