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人生到處是機會!跆拳好手洪幼婷錄取國訓運科人員:好險我有讀研究所

動誌

發布於 2020年11月05日01:54

運動員有無限的可能,這句話除了應用在比賽場上,同樣可以套用到選手的生活中,前世大運和亞運國手洪幼婷,如今在國訓中心的運動科學處擔任計畫人員,機緣巧合下,她在脫下跆拳道服後延續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內服務。

 

以下照片由洪幼婷提供
以下照片由洪幼婷提供

 

洪幼婷曾在2017年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奪下跆拳道女子49公斤金牌,2018亞錦賽奪銅,去年的全大運更首次奪金。但其實在2017年之前她在跆拳道的成績和「頂尖」完全沾不上邊,直到2017世大運後她逐漸嶄露頭角,進入國訓中心成為長期的培訓選手,這一進去就是三年多,除了有著國手光環,她更打通了未來的路。

同時期她也考上了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到2019年的這段期間,她有效的利用時間,在選手和研究中之間取得平衡:「除了每天的跆拳道訓練,我訓練後、連假、過年時都在上課寫論文,也因為選手的身分和中心的運科處人員有了進一步接觸,」兩相結合下,洪幼婷對運動科學產生了極高的興趣,在今年單位擴編的情形下,她也順利考上。

 

Photo By S-D studio
Photo By S-D studio

 

這中間其實充滿著巧合,洪幼婷本該在三月初的亞錦賽後就要以選手的身分離開國訓中心,但因為疫情一延再延,才讓她等到了五月的考試。如今在單位服務即將滿三個月,洪幼婷主要負責選手的疲勞監控,透過血液監測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她談論的東西從腳要踢多高,轉換到專業的CK值、血清尿素氮(BUN)。雖然專業涵養和學術理論,洪幼婷還不及單位的其他學長姊,但她最大的優勢就是過去頂尖的選手經驗:「主要是我能用更「選手」的立場去看事情,常常成為選手和運科處人員的中間人,同時給兩方意見,我也常以過來人意見,告訴選手這些生理數值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回想這一路的過程,洪幼婷最重要的決定就是考了研究所,本來只是想透過研究所和教授的關係,認識更多人,沒想到促成了新的機會。「好險我有讀研究所,讓我能保持抽離跆拳道的時間。普遍來說,進到國訓中心後選手因為生活太規律,會比較缺乏思考的機會,尤其跆拳道選手長期的文化是聽教練的安排,但其實選手可以有更多想法,主動的表達和溝通,是絕對必要的。」

 

 

「做好當下的事情,多接觸多思考,我很幸運所學和努力的態度有被看見。」洪幼婷對後進給了以下建議:「選手的專項運動就是他們的一技之長,雖然要做好另一件事很難,但一定要學會利用時間和學習去表達自己。」有趣的是,洪幼婷因為亞錦賽的延期,如今下班後還必須繼續訓練,她抱持著既然拿到了國手資格,就要把這段路走完,不能對不起教練和其他選手,她也會持續帶著這樣的精神,在運科處幫助選手。

推薦閱讀

把台灣刺在手上的拳擊國手 黃筱雯用刺青與爸爸連結在一起

比別人晚起步的田徑夢 全大運的跳高帥哥-吳頌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泰迪
    錄取、入取,傻傻分不清楚?
    2020年11月09日04: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