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全球挑戰」解決課,打破我對英國大學的成見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06月08日10:24 • 發布於 2023年05月30日11:34 • 李易庭 Joyce/留學心事前哨站
「全球挑戰」解決課,打破我對英國大學的成見
「全球挑戰」解決課,打破我對英國大學的成見

3 年前,我參與了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的節目錄製。還記得當時我們討論的主題是臺灣的體制教育以及創新的可能,印象至深的是,主持人陶倢老師向我們提出了他對「未來大學」的想像:一個沒有科系之分,而是以社會「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系統。

3 年後,我驚喜地發現當年這個聽來大膽又前衛的教育模式,已經在我的大學教育中實現。

在我所就讀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唯一一個全校一年級必修的課程,就是名為 LSE100 的課程。LSE100 的特色在於跨領域的課程設計,以「氣候變遷」、「人工智慧」、「社會不平等」為三大主題,希望學生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與討論,批判性思考這些全球挑戰的解方。

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從親身參與的角度,介紹 LSE100 課上的師生組成、教學內容和評量方法,從而探討 LSE100 建構跨領域教學場域的方法,並反思當今跨領域人才養成的機會與挑戰。

LSE100 在教什麼?怎麼學?

首先,LSE100 的學生組成涵蓋全校 42 個科系。以我選擇的「氣候變遷」主題為例,班上 20 多位同學都有著不一樣的科系背景,像是金融、法律、心理、歷史、地理、國際關係、數學與經濟等等。加上 LSE 有高達 70% 的國際學生比例,因此課堂上除了跨越科系的觀點,也時常能夠聽到來自不同文化的聲音。

舉例來說,第一堂課自我介紹時,桌上放的是一張世界地圖,讓我們可以指出自己的國家,說說氣候變遷對於不同地方的影響程度。還記得來自荷蘭的同學回憶道,小時候的家鄉是會下雪的,然而如今卻在全球暖化的加劇下,變得只有下雨天了;而我也分享了臺商回流與能源議題在臺灣的氣候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學生們多元的觀點,是LSE100 作為問題解決課程的核心,也是對課程設計的一大挑戰。畢竟再如何多樣化的觀點,如果沒有思辨上的互動關係,我發現時常只會淪為單向的雞同鴨講,既無法相互理解,也難以建立跨領域之間深刻的連結。就像煮一鍋湯,如果只是一股腦地加進各式各樣的食物,即便攪在一起,大概也只會是味道不和諧的大雜燴。

因此,這便反映在何以 LSE100 需要採取「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我們需要先完成課前閱讀或影片觀看,有了共同的知識基礎,才能進行後續課程中的思辨。課前準備的內容其實不難,通常是特定議題的概念性理解,比如一篇提倡「去成長」(degrowth)的論文,或是一部關於不同學科如何探討原住民社群與氣候變遷之關聯性的影片。

實際來到教學現場,我選擇的「氣候變遷」在第一學期是以 4 個問題為課程主軸,分別如下:

一、地球是否有經濟成長的限制?

二、如何在消費中去殖民化?

三、法庭可以實現氣候正義嗎?

四、氣候倡議將會拯救地球嗎?

第二學期則是系統性思考的教學,包括使用雷達圖分析不同利益關係人的權力關係,使用冰川模型挖掘議題的底層原因等等。整體而言是問題討論導向的學習,其中一些互動性的活動,比如模擬法庭、資源分配的遊戲。

然而,我也發現雖然「翻轉教室」的概念立意良善,卻也讓整體的上課品質,取決於大家是否都有確實進行課前預習。

具體來說,有時課堂上會發生同學們課前準備的程度參差不齊的現象,有一部分原因與「課堂參與」並非評量標準之一有關。因此每到期中,各科作業的截止日紛至沓來,很容易就讓學生選擇專注在其他科目,而非學分佔比較少的 LSE100。

如何評量學期成績?

為期一學年,LSE100 一共有兩個評量作業,一個是個人寫作,另一個則是團體作業。第一學期的個人寫作,要挑選一個地方性的議題做案例分析;內容上除了須結合第一學期的課堂所學,也必須包含至少兩個學門的觀點反思。

舉例來說,我選擇的案例是中國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力發電水壩,對印度用水安全的影響。由於需要納入不同學門的觀點,這個作業幫助我有了許多新的反思,讓我發現如果只將視野侷限在自己的專業「國際關係」,那將很容易忽略國家以外的利益關係人,像是西藏族群,或是中國和印度領導者個人的政治意識型態。

以第一學期的課堂知識為基礎,第二學期的團體作業,則是由 5 位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一起找到氣候變遷議題的解方,可以是一個政策提案,也可能是一場社會運動。比如我的組別,就是以「減少英國航空的碳排放量」為題,向英國交通部提案增加飛機燃料稅,並用稅收去加速鐵路擴張,爭取以鐵路取代短程航空。

有趣的是,由於大家來自不同的科系,思維和著眼的角度也都不同。心理系的同學批判鐵路興建會傷害居民的心理健康;金融和數學系的同學擅長分析財政工具,並決定徵稅的比重;而我因為是國際關係的學生,也提供了法國作為對照組,分析英國在脫歐後不再受到歐盟法律規範的影響。

打破我對英國高等教育的既定印象

在來到 LSE100 的課堂以前,我對英國大學的教育一直有著刻板印象,認為它旨在培養專業人才,較缺少跨領域的精神,和美國的博雅教育是鮮明的對比。

當初會這樣想,是因為在申請英國大學時就要決定未來 3 年的科系,且幾乎沒有轉系的可能,而美國大學的 4 年制則是讓學生至少有一年的時間去探索志向。至於課程上,比起美國大學自由選修的風氣,我在 LSE 一年級的 4 門課中,只有一門可以選擇自己系上規定以外的科目。

誠然,在LSE 的校園內,也許選課制度還是欠缺一定的自由度,但也因為有LSE100 這一堂課的存在,補足了這一方面,讓我們有機會和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交流、合作,最後共同完成一份跨領域的研究。

同時,這樣的修課經驗也讓我反思自己可以如何利用資源,從個人的專業出發,持續學習各式各樣的技能與知識,與跨領域的人才接軌。正如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指出,未來將有 3 億的工作可以被人工智慧(AI)所取代,想要增加個人面對社會變遷的韌性,我想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擁有解決跨領域問題的能力,都將會是重要的關鍵。

【延伸閱讀】

●「成也名校,敗也名校」──迷惘而不快樂的「菁英」 們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一封信:你該問的不是「如何選系」,而是⋯⋯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Jim Wu
    換日線每天都在寫作者對全世界的成見
    2023年06月01日11:4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