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當步道建立自己的品牌:淡蘭古道 𐌢 微笑山線 𐌢 台北大縱走

VERSE

發布於 2024年02月02日04:38 • VERSE

誰說步道只能靜躺山野,等待人們的踏足?以品牌化的形式經營步道,帶動觀光經濟、串連在地認同,已成為當代步道的顯學。

文字/李尤

攝影/吳昭晨

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第一站|淡蘭古道:讓台灣躍上國際視野的百年山徑

跨越台北、新北、基隆、宜蘭四個縣市的淡蘭古道,擁有逾兩百公里的綿長路徑,以及自清領時期累積至今,200年的人文歷史底蘊。這條過去台灣先民行走往來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的路徑,本已消逝於人們的記憶中,在民間團體的倡議及地方政府跨縣市的串連下,自塵封的時光中被挖掘,於2018年正式定線啟用。

淡蘭古道全線80%座落於新北市境內,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團隊在一開始便計劃以系統性的策略推廣淡蘭古道。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企劃科股長林其徹回首當初將淡蘭古道打造成旅遊品牌的初衷:「步道可以是血管、是動脈,引領人群重新流進沿途聚落、深入在地文化脈絡。」

市府團隊與設計師蕭青陽合作,以古道上的珍稀植物雙扇蕨作為識別系統標誌,陸續建置官方主題網站、發行精裝地圖指南、歷史人文專書,也成立12處由在地商家、文史工作者、小農及返鄉青年組成的沿線服務據點,使淡蘭古道成為台灣公私合力打造的步道品牌典範,多次榮獲國內各大品牌設計及經營獎項。

2019年,由蕭青陽拍攝的《淡蘭古道三部曲》於世界步道大會播映,台灣第一次因為一條步道而躍上國際。淡蘭古道不僅讓世界看見了台灣之美,也為島內其他步道指出了一條品牌經營的可能途徑。

淡蘭古道
・建置:2018年啟用,2020年全線修復完成
・全長:近200公里
・路線:分為北、中、南三路,「官道」北路起自瑞芳,經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石城,含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道和入蘭正道;「民道」中路起自暖暖,經平溪至雙溪到宜蘭外澳,含暖東舊道和蘭入山孔道;「茶道」南路又稱淡蘭便道,起自六張犁,經深坑、石碇經坪林至宜蘭礁溪。

第二站|台北大縱走:台灣第一條都會型長距離步道

北起捷運關渡站、南至政治大學後山的一條條步道以及河濱自行車道串連,成為「台北大縱走」都會長距離步道。
北起捷運關渡站、南至政治大學後山的一條條步道以及河濱自行車道串連,成為「台北大縱走」都會長距離步道。

同一時間,群山環繞的台北市也以步道勾畫出自己的天際線,書寫城市的名片。

2017年,台北市政府團隊登上環繞盆地的山脊,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探勘、整建、定線,將北起捷運關渡站、南至政治大學後山的一條條步道以及河濱自行車道串連,繪製「台北大縱走」地圖,沿途分散的觀光資源連成了一線,台灣第一條都會型長距離步道由此誕生。

長達92公里的山徑被拆分成為七段,「我們設定方便一日往返、約五至六小時的步行量,也確保每段路徑的起、終點都有大眾運輸接應。」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道路步道科科長蔡正發分享,明確的分段路線不僅是都會型步道應具備的便利性,也是品牌行銷的優勢—如同登山者喜愛蒐集百岳,台北大縱走的分段路線就是步行者累積個人成就感的里程碑。

2019年,台北大縱走與戶外運動媒體「健行筆記」合作,將每段路徑上的特色動植物設計成一顆顆寶石,搭配App讓步行者邊走邊蒐集,集滿七條路線上共49顆,以換取印有台北大縱走品牌標誌的「全程完成證書」,蔡正發說,「尋寶任務吸引更多人探訪台北大縱走,也刺激許多已走完的人重返步道。」

截止目前為止,已有17萬人踏上台北大縱走,其中更有1萬5000人走完全程。蔡正發認為,在品牌的設計及系統性的行銷之下,台北大縱走成功串連原本各自分散的步道,進而連結起台北的城市意象,「希望有一天,台北大縱走能成為每位台北人,以及每位曾到訪台北的旅客們的共同回憶。」

台北大縱走
・建置:2018年啟用
・全長:130公里
・路線:由總長92公里的七段山徑、一段38公里的河濱自行車道,環繞台北市一圈形成「日」字型,沿途風景緊貼台北市景,也途徑花海、火山、草原和森林等多樣地景。
第一段:捷運關渡站-二子坪服務站;第二段:面天坪涼亭-小油坑服務站;第三段:小油坑服務站-風櫃口;第四段:風櫃口-中華科大;第五段:捷運劍潭站-碧山巖;第六段:中華科大-捷運麟光站;第七段:世界山莊-飛龍步道政大後山;第八段:捷運動物園站-捷運關渡站(自行車道)

第三站|新北微笑山線:走進離家最近的那一座山

新北微笑山線步道,一路從樹林、鶯歌到深坑、平溪,勾勒出一抹如同微笑型的弧線。
新北微笑山線步道,一路從樹林、鶯歌到深坑、平溪,勾勒出一抹如同微笑型的弧線。

翻越至山嶺的另一側,80%地域由淺山構成的新北市,也有初生的步道品牌正在創造著不同的價值。

2020年,新北市政府著手清查市内近兩百條、總長逾六百公里的龐大步道系統,意外發現多達80%的路線都集中在南側行政區,一路從樹林、鶯歌到深坑、平溪,勾勒出一抹如同微笑型的弧線。這條「微笑山線」中的步道入口,多鑲嵌在市場尾端、公園後方等生活場景中,構成多條三小時內即可輕鬆走回原點的迴圈路線,也正是作家劉克襄提出的「家山」概念在新北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現。

依循微笑山線的親民調性,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團隊初步規劃十條串接博物館、老街、廟宇等小鎮景點的一日散步路線,並舉辦各式走讀活動,深入地方社區:人們可以在行經三峽茶園的步道旁停下腳步,聆聽在地茶農分享世代製茶故事;位於中和的華夏科技大學認領學校後山的南勢角山、外挖子山為校山,號召學生與居民一同巡查維護步道;父母也能透過親子沙龍和健行團,帶領孩子認識山林的美學、文史與自然生態,讓「走步道」成為孩子們故鄉認同感的萌芽之道。

微笑山線未來計畫串連出更大範圍的縱走路線,並建置更加完善的識別系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技術科股長何期望解釋:「我們希望人們能沒有壓力地親近山林,也期待在地居民、下一代的孩子,都能透過走微笑山線更了解自己家鄉的土地和故事。」

步道可以是帶動人流走入地方的血管、行銷城市的名片,也是串連起在地認同的故事線。島嶼上,一個個步道品牌和連帶的更多可能性,正持續凝聚、誕生。

微笑山線
・建置:2020年開始創立並推廣品牌
・全長:目前主推十條長度十公里內的「綠廊散策路線」
・路線:樹林區的大同山、大棟山步道,鶯歌區的鶯歌石步道和光明山稜線,土城區的朝山、火焰山及大暖尖山步道,還有三峽區的鳶山、鳶尾山及保甲路步道,分別串連樹林傳統市集、陶瓷博物館、承天禪寺、三峽老街等各區域文化景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