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貞美,譯/袁育媗
同理心也是一種能力
某天,我打通了視訊電話給母親。
「媽,是我。」
「是我最可愛的女兒打來啦!」
「咦?為什麼突然說我可愛?」
「我以前從來沒說過愛妳,或是稱讚妳可愛,趁現在還來得及。」
我頓時淚流滿面。看來我這個四十幾歲的人,內心仍舊渴望聽見母親的稱讚。
人即使被自己的父母傷害,內心仍然渴望獲得父母無條件的肯定和愛,這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許多人試圖跟父母和解,希望總有一天能得到父母的愛和肯定。我也是一樣,成年之後我也常常鼓起勇氣說出小時候說不出口的傷痛,我以為只要誠摯地講出來,就算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父母還是能理解我的心情,進而和解。然而,父母的反應往往和我預期的相反。
母親因為外公的反對而無法繼續升學,只拿到了國中文憑,所以她特別在意學歷。她很羨慕那些能穿制服去上學的孩子,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為了彌補當初的遺憾,母親年過五十決定重返校園。她通過學力鑑定考試,考上了技術學校的社會福利學系,甚至還一路升上研究所。在這之前,我跟哥哥每次向她訴苦時,她都只用一句「我自己也很痛苦、很想死啊!」來回應我們,但自從她接觸到兒童發展與兒童心理學之後,才後悔自己當初這麼說。母親透過學習,漸漸了解我跟哥哥當年的無助,她終於明白不論自己再怎麼辛苦,父母還是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從此之後,母親每次接到我的電話都會哭著跟我道歉,我冰冷的心也因為她的誠意而融化了。
然而,我父親的態度則恰恰相反。我希望他能理解我跟哥哥小時候在他面前大哭的心情,但遺憾的是,他完全不能理解。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父親欠缺同理的能力,所以從此之後我再也不要求他理解或同情我了,因為對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哭喊,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而已。我只能改變我對父母的看法,承認父親是一個不成熟且不完整的人。
俗話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切不斷的倫常關係,然而多數精神疾病的起因其實源自於童年與父母相處的問題。由此可知,父母對孩子來說,擁有絕對的影響力,但是問題就在於,並非所有父母都具備成熟完備的人格。金惠南博士在《活在今日》一書中寫到,理解或同理他人是一種能力和技巧,而承認父母缺乏這種能力是寬恕的第一步。
「成年」及「大人」的差別
「大人」並非只是長高、變壯、能夠賺錢養活自己就稱得上大人;成熟的大人是懂得承認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不足,並接受自己無法樣樣都達到完美。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你必須接受自己的錯誤,才有可能對他人寬容。父母也應該如此,所謂真正成熟的父母,是能夠承認自己的「盡力」不一定是子女認為的盡力,並且當自己的不成熟造成年幼子女的心理創傷時,能夠承認並安撫孩子受傷的心。
成熟的父母必須具備對他人的理解和同理能力,以及包容力。由此可見,成熟是一種「能力」,而缺乏同理能力的人實際上比想像中多,這些人並不會因為成了爸媽就突然擁有極佳的同理能力,因此他們的家庭關係很容易出問題,出問題之後也很難修復。欠缺同理能力也意味著無法互相理解、為錯誤道歉,以致家人間如同最親密的陌生人,彼此的想法是兩條無交集的平行線。
與父親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並非所有關係都能朝我想要的方向發展。不論我再怎麼積極、誠懇,對方的想法和反應都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但那是他的選擇,也是他的責任。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想法都不一樣,即使年紀再大,內在可能還是不成熟。當一個人停留在原地,沒有隨著年齡與歲月變得成熟時,要求他改變成家人或社會所期盼的樣子,是非常困難的。
原諒是為了放過自己
母親充滿誠意地跟我道歉,我才終於原諒了她,與她和解,而這一切都是靠她自己努力得來的。她承認以前的自己雖然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但對子女而言可能並不是最好的。她真誠地向我們道歉,而且她到現在仍然很努力告誡自己不要重蹈覆轍。我們雙方都在為這段關係努力,所以才能達成和解。但是我還是無法跟父親和解,頂多是在心裡原諒他而已。
「原諒」傷害自己的人,是不再有報復之心、不想再被對方影響,而非大慈大悲無條件地包容對方。「原諒」為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若一個人選擇不原諒,其內心將經常被報復心、憤怒、憂鬱、委屈等負面情緒所占據,就好像把毒藥抱在自己懷裡,抱得越久,人生就越悲慘。傷害別人的人照樣過他的日子,被傷害的人反而自討苦吃。
為了讓自己好過,我必須原諒我的父母;現在的我,已經不再要求他們為我的創傷負責了。其實我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年過四十才終於能理解父母,並接受當年的他們已經盡其所能扮演好父母角色的事實。要面對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情緒,並接受為人母的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除了漫長的歲月之外,也需要拉開心理上的距離。由此可見,要好好原諒、理解一個人,比你想像的還更需要時間和經驗,所以不必因為著急就做出違背真心的原諒。
和解不是單方面的事
人們很常把「原諒」和「和解」相提並論,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誠如我先前提到的,「原諒」是自己的決心,決定不讓自己被對方影響、不讓仇恨變成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和解」則是和對方恢復和諧友好的關係。我們可以原諒車禍肇事者,但不需要跟對方和諧相處。原諒並不等於和解。
有兩個方法可以跟傷害自己的人和解,第一,是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雅量,一概包容對方的所作所為;第二,是雙方都承認自己的錯誤,努力協調。然而,第一種方法是不符合人性的,童年創傷都還沒癒合,很難包容繼續在傷口撒鹽的父母吧?至於第二種靠自己則絕對是孤掌難鳴,和解需要兩個人一起拿出誠意,承認各自的問題並努力改善才行。
要是遇上冥頑不靈的父母,越是試著和解只會讓自己越難過失望,因此和解必須謹慎為之,操之過急反而會加深雙方的心理隔閡。如果父母當下沒有意願配合,對彼此最實際的做法可能還是保持適當距離,不讓傷害繼續。
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向父母表達你的創傷和痛苦,但出發點不應該是責備或抱怨。你尋求和解是為了讓自己的心得到修復,所以要用健康的溝通方式傳達你的初衷。不要奢求父母會一下子接受,並誠心誠意跟你道歉、從此改頭換面。因為那些都是父母自己的意願,不是你所能決定的。
比起和解,更重要的是療癒自己
如果你多次試圖跟父母和解,卻始終挫敗、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糟,這個時候要先回頭仔細想想:「彼此都有寬恕及和解的意願與能力嗎?」只要有一方不具備,就很難達到真正的和解和有效的溝通。或許你們需要更多時間等待傷口癒合,在還沒癒合之前,你們的對話反而加劇彼此的摩擦,不停在對方的傷口上撒鹽,最後只會留下更多的傷。這時候,更聰明的方式是拉開距離,停止互相傷害。
父母上了年紀,要他們改變並不容易。雖然還是有少數的父母因為某些契機有所覺察,並承認當年的錯誤,向子女道歉,但真的不多見。大部分的人只記得自己愛孩子、為家庭盡心盡力的那一面,而這也是為什麼跟父母和解會那麼難。
有些人心裡明明不能諒解父母,卻還是勉強自己去原諒父母、和父母和解,因而耗費了大量的精神和能量,令人惋惜。你越用力,失望與傷痛就越大。所以與其執意去改變時機未成熟的事情,不如多接近那些真正愛你、疼惜你的人。先療癒好自己,不要讓過去的創傷和痛苦阻擋了心靈成長的機會。
比起要求父母說對不起或雙方大和解,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療癒創傷」上。先處理自己的傷口之後,才能有所成長,不被過去綁架。不讓情感缺失代代相傳的最有效方法,是讓自己內心成長,做出跟父母不一樣的選擇。
世界上最珍貴的情感莫過於親子之情,但也不必因為自己的家庭不盡完美就過度焦慮或苛責自己。親子關係也只是其中一種人際關係罷了,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雙向的,只要一方不打開心門,另一方也是無計可施。所以,你能做的是把自己照顧好,不要因為太執著於這段關係而錯失其他重要的人際關係,或讓自己陷入困境。你的心必須靠自己來呵護,這麼做才能成為人生真正的主人。
留言 4
CHUN
「原諒」是不滿意但接受!
「和解」是不滿意,但只能接受⋯
04月28日05:51
Peter Liu
可惜一個人活到快70歲還是老愛把那個年代的事拿來說嘴,嚴以待人、雙重標準,我想這輩子應該是沒有機會被原諒了
04月15日06:09
sindy shih
如何原諒虐待你而毫無歉意的母親?
只能當她不重要,當那些依舊苛薄惡毒地言行舉止,像髒空氣一樣躲避
04月28日10:09
鄭小掬🎸
如果把「原諒」替換成「放下」,更能理解其中深意
04月18日02:2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