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麻雀祕密】麻雀真的變少了?「害鳥」其實是誤會?成群結隊卻是啃老族?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3月20日20:25 • 發布於 2023年03月20日01:07 • 上下游News&Market
【麻雀祕密】麻雀真的變少了?「害鳥」其實是誤會?成群結隊卻是啃老族?

今日(3/20)是「世界麻雀日」,麻雀作為國人熟知的野鳥之一,近年常因「數量變少」而躍上媒體。根據特生中心的研究,台灣麻雀雖有減少,但數量並不顯著。麻雀個性調皮又可愛,牠們愛湊熱鬧又是媽寶,為什麼要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的什麼特徵是因為被玉皇大帝懲罰?日曬後長出的雀斑跟麻雀有關係嗎?這一天就來抖出麻雀的祕密吧。

麻雀背部的羽色仔細看也很美,只因常見而被民衆或賞鳥人忽略(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背部的羽色仔細看也很美,只因常見而被民衆或賞鳥人忽略(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真的變少了嗎?

這些年來,不時有「麻雀變少」的傳聞,各地愛鳥人士的觀察與說法卻不一致。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麻雀最大的棲地在農田,以台北地區為例,關渡平原休耕季節有幾千隻的麻雀活動,但平日在公園中很可能愈來愈不容易看到牠們。台東野鳥學會前任理事長吳志昇則表示,他觀察都市裡約廿來隻一群的麻雀並沒有減少,但幾百、幾千隻出現在稻田的盛況,確實不像之前那麼壯觀。

新南田董米創辦人、也是知名鳥人林哲安觀察到宜蘭麻雀數量有減少。台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潘致遠則直言,自己沒有特別觀察麻雀的數量,但台灣一直在都市化,人們主觀感受「會覺得麻雀變少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無論各地的愛鳥人士如何回應,他們都異口同聲指出,「感覺跟科學很可能有落差」、「必須要進行長期的科學調查」。

記者攤開《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數據發現,台灣北部地區麻雀指標值在十年前有一次雪崩式的滑落,媒體報導稱「麻雀數量減少約四成」,不過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該研究使用的方式無法排除極端值,才會有「少四成」這樣的說法,但他改用比較不會受偶發事件影響的新方法分析 2011 年至 2019 年《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數據,發現麻雀數量確有減少,只是減少數量未達統計顯著性,「如果再減少一些,就會列入顯著減少的鳥種名單」。

台灣麻雀數量雖有減少,但並未達統計顯著性。(截自「2009-2020鳥類族群趨勢圖」)
台灣麻雀數量雖有減少,但並未達統計顯著性。(截自「2009-2020鳥類族群趨勢圖」)

麻雀為什麼會減少?

林大利表示,撇開統計顯著性不談,麻雀指標值減少一成,情況雖不危急但不可忽略。坊間常有外來種八哥侵犯麻雀之說,也常有人點名「農藥危害」、「農地減少」是原因,林大利保守表示,「麻雀數量變少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林哲安則指出,台灣整體的農藥用量仍高;其次,農村原本可以讓麻雀築巢的古厝被拆掉重建,或是荒地與草叢開墾成道路,都是麻雀數量減少的原因,「理由應該是多重、加乘的」。

潘致遠認為,外來種八哥和麻雀雖然都是雜食性動物,但兩者食性並未完全重疊,八哥會吃動物屍體也會吃植物,但麻雀是看到什麼吃什麼,平常多吃草籽與穀類,育雛期會為自己與寶寶補充一些昆蟲,雖然八哥比較兇悍,但兩者競食的狀況並不明顯。「要說因為外來種增加導致麻雀減少,我覺得有些牽強。」他並且指出,台灣生態調查的能量與經費太少,只能放在瀕危的重點物種,「常見的鳥也應該要關注」。

收耕後的農地,常見大群麻雀集體覓食。集體覓食效率高,遇到天敵較有機會躲過追殺,是繁殖季節後麻雀的生存之道。(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收耕後的農地,常見大群麻雀集體覓食。集體覓食效率高,遇到天敵較有機會躲過追殺,是繁殖季節後麻雀的生存之道。(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沒了又如何?

或許有人會認為,麻雀對人類無足輕重,台灣沒有麻雀又如何?呂翊維指出,現在全球都在談「生物多樣性」,強調任何物種都有牠們扮演的生態功能,中國早年的「除四害」殺了幾億隻麻雀,後來引發舖天蓋地的蝗災,就是最好的警世教材。麻雀吃稻穀常被農民視為「害鳥」,但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姚正得指出,農田生態系若無麻雀等高度適應人類耕作環境生態的鳥類,農民因蟲害所衍生的損失將更為嚴重。

林大利也指出,鳥類因為活動能力強,環境一有變化就可以離開,再加上是極易受到注目的物種,已被證明是監測環境狀況的有用指標類群,它們的族群趨勢軌跡通常反映可識別的環境變化,而一個物種的消失通常不會只是該物種的問題而已。林大利認為,人類對自然所知有限,很難精準預測物種間的交互關係,「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維持原來的樣子」。

麻雀是台灣常見的鳥,是監測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圖片提供/新南田董米)
麻雀是台灣常見的鳥,是監測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圖片提供/新南田董米)

麻雀住在哪裡?牠們為什麼要「成群結隊」?

麻雀既然重要,又是台灣常見的鳥類,但我們對牠們有多少理解呢?

姚正得指出,麻雀是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屬,多分佈在歐亞大陸和東南亞各島嶼,台灣麻雀則以低海拔環境為主要棲地,牠們依存人類聚落,包括都市綠地、農村與低海拔耕作環境都是牠們覓食與築巢的地點,不過整體數量很難估算。

呂翊維補充,麻雀是巢洞型的鳥類,不會把巢築在樹上,而是找樹洞、建築物的屋瓦夾層或凹縫、道路標示的鐵支架或隄防的泄水口來築巢,都市裡外掛式冷氣機或排油煙機通風管也常是麻雀築巢的選址。

麻雀為什麼經常一大群聚在一起?姚正得分析,小型鳥類在非繁殖期多有聚群的行為,一方面可分享找尋食物的經驗,再者,躲在群體中可減少自己被天敵捕食的風險。

麻雀台語稱「厝鳥仔」或「厝角鳥仔」,偏好在人類住家房屋的縫隙中築巢繁殖過生活,是與人類很親近的鳥種(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台語稱「厝鳥仔」或「厝角鳥仔」,偏好在人類住家房屋的縫隙中築巢繁殖過生活,是與人類很親近的鳥種(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可以活多久?牠們多久生寶寶?

特生中心鳥類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范孟雯指出,麻雀在台灣主要的繁殖季節為 3 至 7 月,牠們每窩可產兩至五枚蛋,孵蛋時間約 10 至 12 天,一年可繁殖一、兩窩,不過若食物充足,也可能超過兩窩。

姚正得補充,麻雀這類體型的鳥類最長壽命約十年,平均壽命估計約兩、三年。

麻雀臉頰上的斑點是「俊美與否」的標準(圖片提供/新南田董米)
麻雀臉頰上的斑點是「俊美與否」的標準(圖片提供/新南田董米)

麻雀到底吃什麼?

呂翊維指出,麻雀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穀物或草籽維生,但許多吃素的鳥類在育雛時會需要一些動物性的蛋白質,麻雀在繁殖期就會吃一些昆蟲,也會以昆蟲餵食幼雛。林哲安則表示,雖然沒有人計算麻雀到底是吃蟲多還是吃穀多?但麻雀若全面消失,台灣就必須投入更巨大的成本去做害蟲防治。

林大利坦言,我們很難控制麻雀不要吃穀粒,但霧峰有農民自承從來不會驅趕麻雀,「因為牠們只吃得到外圍三排的稻子」。他提到里山倡議或是友善農業就是希望用這種「損失」來換得產品的附帶價值,「台灣土地資源有限、人口密度高,野生動物與農作物必須共享土地資源,務農時多為野生動物思考,相對來說,也是作物的食安保證。」

麻雀為雜食性,吃葷也吃素,照片中的麻雀正在享用一隻小蟲(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麻雀為雜食性,吃葷也吃素,照片中的麻雀正在享用一隻小蟲(圖片提供/台南市野鳥學會)

愛玩水也愛沙浴,麻雀愛打架,也是啃老族?

公園裡的飲水機台、空地上的小水窪、農田裡的淺水灘,常常可以看到麻雀洗澡的畫面,呂翊維表示,除了水浴,麻雀為了清除身上的寄生蟲,也會在草地旁比較乾燥的地方進行沙浴,「就是乾洗啦!」若看到沙地上有小凹坑洞,很可能就是麻雀「滾」、「蹭」出來的。

另外,麻雀是群居動物,不時會因為求偶或其他領域行為而追逐、甚至打架,呂翊維觀察到,麻雀打架時旁邊還會有「觀戰者」,舉止妙趣橫生。

麻雀繁殖期過後,麻雀群中有些嘴喙顏色比較淡或是偏黃,就是當年度出生的幼鳥,幼鳥會跟在親鳥後面,親鳥們不時也會回頭看一下寶寶們有沒有跟上來。呂翊維提到,大部分小型鳥離巢後仍會有一段時間跟親鳥一起活動,看起來像成鳥,「卻還像啃老族一樣跟隨著親鳥」。

麻雀沙浴是為了清除身上的寄生蟲。(圖片提供/呂翊維)
麻雀沙浴是為了清除身上的寄生蟲。(圖片提供/呂翊維)

麻雀被罰戴腳鍊?雀斑跟麻雀有什麼關係?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但是姚正得指出,麻雀的體重約為 20 克、身長平均 13 公分,體型並不算特別小,只是在小型鳥中,牠們與人類有比較緊密的關係,也與人類的聚落發展有文化情感的連結,所以才會被放在成語中。

有神話故事提到,麻雀被玉皇大帝懲罰,戴了腳鍊,所以無法像其他鳥一樣行走,除了飛只能靠「跳」來前進。姚正得表示,鳥類的腿部骨骼與肌肉結構決定了牠們行走的方式,麻雀的小腿與跗蹠都短,腿骨中間沒有可以彎曲的關節,導致牠們無法用腳走路,只能用跳的。林大利則補充,麻雀主要依賴飛行來躲避危險,用跳躍取代走路可以讓牠們遇到緊急狀況時可隨時起飛。

另外,我們臉上長的雀斑,跟麻雀又有什麼關係呢?真的如網路所言,雀斑與麻雀蛋殼上的斑點類似嗎?還是跟麻雀臉頰上的黑斑有關呢?范孟雯提到,她雖不知傳言真假,但就生物特性來看,麻雀臉上的斑點事關「俊美與否」,如果公鳥臉上的斑太大或太黑,確實有可能不受母鳥青睞。

麻雀蛋殼上的斑點據說是「雀班」之名的由來。(圖片來源/Wikipedia)
麻雀蛋殼上的斑點據說是「雀班」之名的由來。(圖片來源/Wikipedia)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Jackey
    應該要報導一下八哥為何數量愈來愈多,要如何控制?
    03月23日11:02
  • 木云
    麻雀小可愛❤️
    03月23日07:4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