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我首顆低軌通訊衛星 拚2025年升空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3年02月26日09:17 • 發布於 2023年02月25日21:30
國家太空中心推動B5G計畫,將自製國產低軌通訊衛星,引領台灣進入下一世代行動通訊產業。圖為B5G通訊衛星EP1(實驗酬載一號)模擬外觀。(太空中心提供)
國家太空中心推動B5G計畫,將自製國產低軌通訊衛星,引領台灣進入下一世代行動通訊產業。圖為B5G通訊衛星EP1(實驗酬載一號)模擬外觀。(太空中心提供)

太空中心推動B5G計畫 今年完成關鍵模型 估8成元件台灣製造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全球衛星科研如火如荼,台灣B5G低軌通訊衛星亦馬不停蹄,太空中心首顆我國自製通訊實驗衛星在去年完成系統初審,今年衝關鍵技術及設計模型過審,明年將投入太空環境測試,估八成以上元件為台灣自製,拚二○二五年發射;國科會認為,台灣已具備小型衛星本體製造技術能力與經驗,可切入國際蓬勃的低軌通訊衛星市場。

烏俄戰爭啟發 衛星通訊突破軍事封鎖

烏俄戰爭中,利用衛星通訊突破軍事封鎖,讓國際開始關注此科研方向,目前已有Starlink、Oneweb等公司數千顆衛星布局太空,台灣二○二○年也啟動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規劃四十億元打造兩顆國產通訊實驗衛星,目標二○二五年、二○二六年各發射一顆,並輔助企業發射四顆民間衛星,讓台灣搶入下一世代行動通訊產業。

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B5G計畫主持人蔡東宏表示,我國B5G通訊衛星EP1(實驗酬載一號)已在前年定義系統需求,去年完成系統初步設計審查,今年要衝刺衛星本體的關鍵設計與通訊酬載,包含資料傳輸量要達到六百Mbps標準、最大電力需求一六○○W等,預計年中通過審查,明年投入太空環境測試,拚後年升空。

台灣具備小型衛星本體製造技術能力與經驗

蔡東宏說,B5G衛星EP1目前規劃一立方公尺大小、重量約三六○到四○○公斤之間,傳承過去福爾摩沙系列衛星等研發元件,估自製比例將達八成以上,更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通訊酬載的關鍵IC晶片,可在太空自行故障排除,若獲飛行履歷認證,將比地面IC晶片增值多倍;也與成大合作開發國產反應輪,類似馬達,用來控制衛星移動等,今年完成工程驗證體發展。

國科會表示,台灣在電子與機械產業具一定技術能量,並具備小型衛星(五百公斤以下)本體製造技術能與經驗,在B5G計畫可開發更多元件,取得飛試驗證後,可建立台灣衛星供應鏈,且地面設備有國內多家廠商如昇達科、同欣電、公準等,都已陸續打進SpaceX、OneWeb及Kymeta等歐美衛星指標廠供應鏈。

助業者發展地面通訊設備 切入國際衛星市場

國科會更說,為鼓勵國內相關業者,經濟部已透過「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開發補助計畫」,引導業界發展自主化低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的地面通訊設備,相信未來B5G成功升空後,國產通訊酬載關鍵元件能爭取到穩定的國際訂單。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