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讀什麼|輕裝抵達,探索旅行的意義:《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FLiPER

更新於 2024年01月18日13:27 • 發布於 2024年01月19日06:00 • FLiPER

這本由建築學者、旅行偵探李清志所著的新書,書中收錄 40 個台灣本土著名建築景點,以「遺忘、療癒、迷走、朝聖、再生」五個旅行能量為主題,帶著大家在後疫情時代來一場小旅行,在台灣城鎮間穿梭,這次不帶護照、不拉行李箱、不請長假,簡單輕裝就出發,讓我們一起用心探索家鄉,看見台灣建築之美,重獲旅行的意義。

木都嘉義的再發現

嘉義是一座適合走路的城市,特別是這個季節,氣溫舒適,黃花風鈴木盛開,非常適合在戶外走走;步行可以看見都市的各種面貌,也可以真正去認識一座城市的真實生活。

嘉義市素有「木都」的稱號,豐富的木造建築也成為城市的特色之一。日治時期阿里山林業的發展,造就了嘉義成為一座木材城市,製材廠、鋸木廠及木材加工業到處可見,甚至這裡成為台灣檜木建築密度最高的城市,很多老房子一走入室內竟然還可以聞到檜木香味。

利用連續假期,我前往嘉義進行徒步漫遊,穿梭大街小巷,尋找有趣的老建築再利用案例,去了熱門的木商咖啡館、新華美西裝社、穀谷餐廳等,都是老舊木造建築改造而成,原來嘉義市政府都發處有推動策略性地區的木造建築更新整建維護補助計畫,最高補助到維修費用的75%,讓嘉義保留豐富的木造建築,成為城市的特色。

漫步在蘭井街上,可以看見許多古色古香的木造建築,所謂的「蘭井街」,顧名思義應該就是跟荷蘭人有關,所以又稱為「紅毛井」,果然走著走著就在路邊發現了這口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井,而最近很受歡迎的木商咖啡館也在蘭井街上。

木商咖啡是一座兩層樓的老舊木屋,店家在整修時特意將整體彩度降低,呈現出老木屋古樸素雅的感覺;另外將二樓陽台的不銹鋼欄杆以及冷氣戶外機漆成黑色,立面上除了舊木頭門版之外,就只掛著白布的門簾,非常低調簡約,但是前往朝聖的客人卻在門口大排長龍,可見生意好不好跟招牌大小以及吸睛程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新華美西裝社則是街道轉角的二層樓老舊木屋,整修後保留陳列了昔日西裝店的許多舊道具與照片,雖然現在是作為餐廳使用,卻像是西裝店的博物館一般,讓人在木屋內用餐,環顧周遭文物,發思古之幽情。穀谷餐廳也在附近,餐廳老建築原本是老校長的故居,後方內院還有日式花園,聽說昔日老校長會在書房看著花園畫畫;店裡的泰式咖哩與印度烤餅都非常好吃,在這種建築裡吃著異國風味的料理,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

沿著街道漫步,欣賞將近百年的老舊木屋,也品嚐許多小吃美食,穀谷餐廳對面的高興紅豆湯,就是我常去光顧的小店,單純的紅豆湯,卻充滿自然材質的滋味,可說是百吃不膩!當然林聰明魚頭火鍋不變的美味,依舊是許多人到嘉義必要去吃的美食。

從街道轉入小巷,從咖啡店到市場,不同的空間轉換,讓人產生不同的心情;每一個轉角,都有不同的風景等待著我。我那天在嘉義,總共走了快兩萬步,卻沒有疲憊的感覺,因為在這座城市漫步,有太多驚喜與愉悅。

但是我發現在嘉義作城市漫步活動,雖然有趣也很舒服,但是市區交通真的是一大問題,因為嘉義市區很少有人行道的設置,連一些拓寬六線道的道路,竟然也沒有人行道,行人只能走在馬路上,然後汽車、摩托車從後方呼嘯而過,險象環生,令人心生畏懼!

相較於縱貫線鐵道上幾座大城市,新竹、台中、高雄都已經過度發展,而古都台南也因為遊客太多,呈現過度觀光化的情況;唯獨木都嘉義,雖然這些年發展較慢,反倒保留了一股清純質樸的氣質,成為週末假期一日遊的好去處。

雖然當地人習慣騎著機車大街小巷穿梭購物,但是混亂危險的交通,終究會讓人對這座城市失去好感,當局應該好好規劃徒步空間,讓木都嘉義成為適合行走的慢活城市,也讓這座城市成為縱貫線上最有魅力的城市!

橫山書法藝術館

桃園青埔地區最近出現了一座奇怪的公共建築,幾個岩石般的塊體,全黑的建築外表,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國內公共建築的傳統印象,這座建築其實就是最近非常熱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

書法藝術館在國內外十分少見,如果有的話,人們也會認為所謂的「書法藝術館」,建築造型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但是橫山書法藝術館卻以一種現代、抽象的方式去呈現東方建築空間的意境。

建築師潘天壹是國內少壯派的建築師,國內研究所畢業後,就投入建築實務的工作,他特別鍾情東方的建築,但是卻不是一味仿古的中國宮殿式建築,而是努力去呈現屬於東方的建築空間意境。

橫山書法藝術館位於桃園一座大型埤塘旁,建築師潘天壹將埤塘作為「墨池」、藝術館則為「硯台」來規劃,主體建築更有如五方篆印,這樣的設計概念,將人帶進了書法的世界裡,的確是建築師的藝術巧思。

橫山書法藝術館一樓外牆是清水混凝土,表面還留有杉木的自然痕跡;進入藝術館內參觀,在觀賞路徑上,不時可以從天橋或開窗,望見室外的埤塘及天空,讓參觀者的視線,在書法筆劃之間的空間,與建築戶外的水色天光之間游移,感受到書畫中抽象的空間與現實自然空間的互動;讓那種書法藝術的感動,與大自然的感動,可以交織融合在一起。事實上,建築師認為藝術館空間就有如宣紙,人們迴游行走其間,就有如另一種筆墨的書寫。

內庭的池水與戶外建築旁的池水,不時反映出建築物的身影;池中的奇石有如硯台上的墨條,池旁的廣場空間,則可以讓人在此就地揮毫表演。我忽然想到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為了學好書法而苦練,寫完了十八缸水;書法家張芝臨池寫毛筆,每天都在池塘洗筆,最後池塘竟然全黑。如果今天書法家在橫山藝術館旁的埤塘畔書寫,埤塘的水可能一輩子也寫不完;如果人們還在埤塘洗筆的話,恐怕污染了一整個埤塘,將變成可怕的環境問題。

館中的作品也令人驚艷! B 棟一樓挑高空間中的電子藝術裝置,由藝術家林俊廷所創作的「造象 Word to World 」,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創作者運用電子藝術裝置,呈現出一幅巨大又會移動變化的電子水墨畫作品,在山水雲霧中,出現摩天輪、飛機、神獸,以及潛水艇等事物的畫作,不落俗套,也讓人耳目一新,感受到書法藝術的未來可能性。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所設計的庭園植栽,呈現出他獨特的荒原美學,狼尾草在書法館旁,正有如毛筆一般,看似凌亂卻是堅韌有力,與館內的草書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館邊種植的幾株楓樹,隨著季節變換顏色,在黑色牆面的襯托下特別明顯,也呈現出強烈的季節感。

這座建築呈現出書法的禪意、空間的意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呼應,可說是一座非常優秀的公共建築作品,改變了我們過去對於公共建築不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公共建築並非由日本或歐美建築師來操刀,而是出自於我們本土的建築師。從橫山書法藝術館,我們看到了國內公共建築的新氣象,的確是令人感到興奮與感動!

現代桃花源、閒情落花院

因為現代城市生活的緊張生活與快速節奏,現代人已經失去了所謂的「閒情逸致」,慌亂的心境甚至不懂的如何去面對生活的空白;因此特別需要找回那份閒情,以及獨處安靜的能力。

茶聖千利休曾說:「茶道,就是要找回清閒之心。」台灣各地興起的茶道風潮,基本上就是一種企圖找回清閑之心的風潮,不過國內茶道的流派很多,強調的精神信念也不同;茶空間的風格更因為看重的事物不同而各異其趣。

有些茶空間崇尚自然簡樸,有的則是一味地模仿日本庭園;有的走的是中國園林的路線,有的則是百花齊放雜亂不堪。位於台中新化的「飛花落院」,是一座庭園式的餐廳,同時也是一處茶空間,因為設計美學品味非凡,雖然地處鄉下郊野地區,卻吸引許多人前往朝聖,甚至被喻為是全台最難訂的餐廳之一。

事實上,飛花落院並不是附近唯一的庭園餐廳,但是這家餐廳之所以會異軍突起,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學」。新化地區其他庭園餐廳雖然也標榜日式庭園禪意空間,但是整體風格卻比較接近中式園林設計,而且菜單食材道具等,也都比較是中餐的風格,並沒有讓人感受到那種荒蕪困頓的淒美禪意。

來到飛花落院裡,可以強烈感受到這裡充滿著京都侘寂的氛圍,粗糙的清水混凝土牆面,與枯山水庭園十分搭配;枯山水中腐舊發白的破木舟,道盡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而被雷擊燒黑的樹幹,則突顯了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老件改造的木門,竹管吊掛成的屏障,每一個細節都呈現出設計者的用心與品味。

經營者張智強、魏幸怡夫婦不僅重視美學細節,同時也很在乎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與保護,當年餐廳工程進行時,燕子竟然就在工地建築一樓築巢,他們為了尊重自然生態,特別停工一段時間,等待小燕子長大,從鳥巢中飛出去之後,才又開始進行工程。他們很希望這樣的溫柔舉動,可以吸引燕子再次回到這裡築巢,果然到了第二年,燕子又飛回來築巢在二樓,永久與餐廳建築共存,基地內保留的老樹上,還有五色鳥啄出來的樹洞。燕子的築巢,樹種的保留,尊重四季節氣的變化,真正體現了唐代詩人蘇頲《山驛閒臥即事》的詩,「息燕歸簷靜,飛花落院閒」。

雖然飛花落院並不認為自己是日式庭園餐廳,但是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一種侘寂美學的存在。媒體介紹飛花落院時,總是強調這是目前國內最難訂的餐廳之一,而且是一個耗費鉅資、費時打造出來的餐廳空間;但是我卻認為,飛花落院的成功不只是花錢堆砌出來的,而是代表著一種美學的勝利,不只是餐廳美學的勝利,也是一般消費者的美學勝利。飛花落院的受歡迎,代表著國人美學的改變,逐漸可以接受自然、質樸,不完美的呈現;開始懂得去欣賞淡泊、孤寂與極簡的美學。

我唯一無法接受的是,飛花落院的餐點實在太華麗豐盛了!十道菜的無菜單料理,兼具味蕾的美味與視覺的美感,是太過豐盛的饗宴,與侘寂美學的困頓寂寥、物質缺乏相互矛盾,不過這也是為了迎合國人強調美食的心態吧?

不論如何,對於許久未能到京都旅行我而言,來到飛花落院用餐喝茶,撫慰了我長久失落的心靈。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新書分享會
時間|1/20(六)19:00-20:30
地點|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 27 巷 1 號)
主講|李清志(本書作者,都市偵探)
主持人|蕭巧怡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更多資訊|博客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