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中國稱台海為內海 學者:可能引發民主國家聯手反制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2年07月01日12:11 • 發布於 2022年07月01日12:11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左3)指出,中國宣稱台海為內海,這樣的說法不僅加深國際社會疑慮,更會遭受民主國家聯手反制。(記者楊丞彧攝)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左3)指出,中國宣稱台海為內海,這樣的說法不僅加深國際社會疑慮,更會遭受民主國家聯手反制。(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6月29日通過的新戰略概念,首次點名中國是北約未來10年的戰略優先要務。國策研究院今(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學者認為,今年戰略概念的趨勢可以看出「海洋北約」的雛形;而對於中國宣稱台海為內海,因為南海、東海涉及歐盟及東北亞的供應鏈安全,這樣的說法不僅加深國際社會疑慮,更會遭受民主國家聯手反制。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今年北約戰略概念可看出一些未來的趨勢,有些人形容是「印太北約」,但他認為是「海洋北約」的雛形。原本北約是以陸權為主,現在則開始關切海洋,首先可注意到日韓澳紐這些非北約成員國與會;其次,歐洲國家包括英法德等國海軍軍艦這兩年都出現過在印太區域,法、德、比利時等海軍現也參與「環太軍演」,都象徵北約可能放眼海洋安全的趨勢。

蘇紫雲認為,這種趨勢轉變除了與民主價值相關,也是因為南海、東海攸關歐盟跟東北亞的供應鏈安全。中國的台海內海化主張,也引發歐盟跟北約高度關切。中國這兩、三年來正在系統性地擴張,北約戰略概念也指出,中國是系統性的威脅。最近中國外交部不止做出台海為內海的錯誤論述,去年通過海警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是一步一步地在做。蘇紫雲笑稱,中國真的很有戰略耐性,從外交上跟法律上進行準備,是系統性的聯合作戰。

蘇紫雲也提到,中國為何被視為系統性威脅,「核武」也是另一個關鍵。中國目前核武庫約有350件核彈頭,可視為「有限核嚇阻」;近年則快速增加核彈頭及投擲載具,未來可能具備主動核攻擊能力,改變全球核武態勢,也就改變世界政治權力。另也會在傳統兵力的「區域拒止」外,核武也可能扮演阻絕外軍介入台海、東海議題之政治拒止籌碼。

最後,蘇紫雲指出,中國近10年大幅增加對北極的探勘,從水下冰情、洋流、溫度、設置永久探測系統等,都有益於未來部署潛艦作業。若中國的戰略核潛部署在北極,將大幅縮短核彈抵達美國航程的時間,形成更大核嚇阻。不過於此同時,也會對俄羅斯造成壓力。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