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醫師呂紹達投入偏鄉義診 祖屋改建日照中心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2年07月05日07:10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9日11:20 • 胡吰誌 蔡奕輝 新竹

大醫院到偏鄉進行巡迴醫療,小診所也有醫師,發揮一己之力守護長輩,新竹竹東有一位內科醫師呂紹達,看診忙碌之餘,會到個案家中進行居家訪視,過程中因為發現有太多長者需要幫助,因此3年前和太太共同決定,將祖傳老屋改建成小規模日照中心,照顧失智或失能的老人家,發揮更大功用。

竹東鄉親:「(你覺得竹東老人家比較多?還是年輕人較多?) 老人家吧。」

竹東鄉親:「老人家比較多吧。」

記者 胡吰誌:「走在竹東街上,隨處可見老人比年輕人還多,根據官方資料統計,截至2022年5月,竹東鎮65歲以上人口超過15%,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留在鄉村的老人該如何是好。」

「37-6=31,剛剛好、剛剛好,這麼好。」

屋子裡傳來一陣歡呼、好不熱鬧,原來是一群長輩們,拿著手中的撲克牌加加減減,正樂活練習心算,這項日常的數學課,是長輩們天天夜夜期待著的小確幸,或許對你我來說覺得平凡無奇,但是但對他們來說,每答對一題都好有成就感。

這間小規模日照中心,住民多是來自竹東客庄,失智或有失能障礙的長者,每天機構為老人家安排的課程,不只動動腦而已,維持體力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課程,

「拉高、拉高一直拉,阿姨好棒喔,金蘭阿姨好會喔!」

每天固定的運動時間一到,金蘭阿姨都準時報到,透過輔具活絡身體,規律復建,心情既能放鬆又能擁抱健康,她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這樣的開心上課,是多數住民的日常,然而在另一個角落,有住民因為身體無法自主,就連想吃飯、上廁所,基本生理需求都必須仰賴其他人協助。」

「老師你醒了嗎?醒了、醒了。好,那我們吃飯囉!」

日照中心的老人家們,許多是因為家人無暇照顧,才讓他們來到這裡交朋友,在長輩的心中其實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有個陪伴。

日照中心住民 鳳妹阿姨:「(來到這裡有比較開心嗎?) 比較開心啊、有伴,大家這麼多朋友啊,有可以說說話,在家裡,笨笨的,沒有地方可以說話,」

日照中心負責人 蕭麗卿:「老人家沒什麼、沒什麼要求,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有專心的陪伴、專業的陪伴,對他們的心情,第一,會改善,第二,吃飯吃得好、營養才會夠。」

機構內的照顧服務員,每天與老人家為伍,和住民相處的時間甚至多過子女,他們幾乎各個都身懷十八般武藝,課程設計、教學樣樣精通,張羅用餐,從採買食材、備菜、烹調等,大動作、小細節都親力親為,來自印尼山口洋的照服員小霞,透過照護,把自己對家人的想念,寄託在這群長輩身上,把思念轉換成另一種付出。

照顧服務員 小霞:「看到那些老人家,就看到爸爸媽媽,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

照顧服務員 Aurora:「我會覺得比較難過,就是他們把他們的小孩養到這麼大,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多的耐心,去陪伴他們,其實我還是希望說,他們有時候對待他們的父母,像他們對他們的小孩一樣,多一點點的耐心。」

這間內部看起來並不寬敞,規模較小的日照中心,事實上是一棟平凡至極的老屋,負責人夫妻倆,對老人照顧很有一套想法。

記者 胡吰誌:「在我後面這間,小規模的長照機構很特別,是竹東一位呂醫師兩夫婦,沿用父親那代傳下來的老屋改建的,和緊鄰的新大樓相比,增添許多舊時代的韻味。」

「很有歷史、很有年代感,對,這是以前我們都在這洗衣服。」

老舊的洗手台,灶還有櫥櫃,這些家具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即使一旁有現代餐具,仍抵擋不住濃濃古韻,這間日照中心的前身,是呂家上一代人,經營了一甲子的老藥鋪。

日照中心負責人 蕭麗卿:「因為這是我公公和婆婆建的屋子,我公公以前在這裡開保順藥局,開了有60年,大家鄰居都認識,所以我就想,如果是這樣,就要延續他們的愛心。

就是一個單純、簡單的想法,為了延續上一代無私助人的宗旨,內科醫師呂紹達夫妻倆,3年前將灰舊的老家重新整修,籌組專業照服團隊進駐,經營2年多來,就算離收支想達到平衡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但這對夫妻努力咬牙堅持,說什麼也要繼續經營,為更多角落點亮光明。

記者 胡吰誌:「竹東呂醫師兩夫婦,因為有醫療背景,不只投入日照中心的服務,在疫情期間,他們也自願從事居家訪視的服務。」

巡迴車緩緩駛進操場,這一天,採訪小組跟著呂紹達的團隊,到天主教學校進行居家訪視。走進天主教學校,這一天要和有失智徵兆的年長修女們,溫暖敘敘舊。

「氣色不錯,現在比較認不得人了。」

雙手顫抖、身體無法自主,臥床三年多的黃修女,最近身體每況愈下,呂紹達進行例行確認病況之餘,還會想法子緩和氣氛逗患者開心。

內科醫師 呂紹達:「對、天主的藥,讓妳進來治療好,然後病從這裡就出去了。」

凡事設身處地著想,用小巧思引領患者暫時忘卻病痛,這是呂紹達不變的溫柔,不過他也坦言,從多年前開始義診、居家訪視以來,看到了小鎮上,有太多太多需要幫助的人,但卻無奈政府投入的資源遠遠不足。

內科醫師 呂紹達:「健保給付是給付你的出診還有藥費,其實這個車程,車程這個車馬費,健保規定是說可以向家屬收取,這、這怎麼可能。」

記者 胡吰誌:「其實現在偏鄉鄉鎮,行動不便,或是沒辦法自行就醫的長者很多,因此『居家醫療』,成為臺灣接下來的很重要做法之一,不過因為政策上,及醫療給付制度設計不完全,就有醫師表示,現在執行居家醫療,根本是在做功德。」

新竹縣診所協會理事長 洪才力:「為什麼做功德是說,其實在中間會有一些感動啦,就是說其實你真的看到很多民眾,需要你去看他,其實很多時候你去以後,你可以給他一些建議之後,那他生活真的能夠,醫療、身體狀況真的會能夠改善。」

從經營日照中心到居家訪視,光是小小的竹東鎮,就有許多需要幫助的長者,平時呂紹達除了要在內科診所看診,一找到空檔,就會立刻安排時間,到個案家中進行居家訪視,發揮一己力量 溫暖陪伴,替無援的長者們,撥開籠罩在內心的陰暗,注入希望與暖流。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