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麻煩出的好關係—獨立戰爭中的天才謀略家

信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21小時前 • 信傳媒編輯部
怕害怕別人?其實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圖片來源/Askar Abayev@pexels)
怕害怕別人?其實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圖片來源/Askar Abayev@pexels)

不麻煩別人,關係就無從建立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種現象: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家庭裡父母大多偏愛總是提要求的孩子;平時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以為可以省去諸多麻煩,卻漸漸地變得被人孤立;而經常喜歡麻煩別人來回走動的人,反而人脈更廣、人緣更好。

許多人遇到事情不好意思打擾別人,所有事情都獨自承擔,久而久之就會故步自封,與外界斷了聯繫,中國民間有句俗話:「你不來我不往,就沒了來往。」人們在互相幫助中增進感情,不麻煩別人,關係就無法建立。更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想要和一個人結交時,不要為他做一件事,而是讓他為自己做一件事,效果會更好。

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就洞察到了這一點。

18世紀末期,富蘭克林還只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名議員,有一次他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時,其中有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意見,也發表了一篇演講,並且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的觀點。這讓富蘭克林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又十分想爭取這位議員的認同。

富蘭克林知道這位議員固執難纏,自己又不願卑躬屈膝地向他示好,一時覺得非常難處理。過了一段時間,富蘭克林採用了這麼一種另類辦法,他打探到這位議員家中收藏了一本絕版的稀世珍書,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信中隻字未提政治上的意見,只是說自己對議員家的這本藏書興趣濃厚,不知能否借來看幾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議員二話不說便把書送了過來,富蘭克林則於一週後歸還,並附上了一張字條,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在這一借一還中,雙方的關係似乎產生了變化,接下來發生的事,如同富蘭克林事後描寫的:「當我們再次見面時,他跟我說話了(他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做過),而且很有禮貌,後來他還向我表示,他隨時願意為我效勞。」

之後這位議員化敵為友,還在很多事情上表達了對富蘭克林的認同,於是他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這種友誼持續了一生。

富蘭克林說:「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想取得一個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幫個忙,事情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這種神奇的心理現象,被人們稱為「富蘭克林效應」。

後來心理學家和行銷學專家根據富蘭克林的經驗,將生活中的這種現象總結為:相對於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這也印證了我們上述所說的,為什麼適當麻煩別人會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牢靠。富蘭克林在爭取國家利益的外交風雲中,更是將「富蘭克林效應」這一現象運用得淋漓盡致。

精通人性,才能吃定任何人

1776年,年過七旬的老人富蘭克林踏上了趕赴法國的巨輪,儘管年事已高,痛風和腎結石折磨著他。此時正值18世紀中後期,北美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美利堅民族市場已經有了雛形,13個殖民地開始聯合起來, 呼籲建立殖民地聯盟,為了脫離英國管制走向獨立,在1775年爆發了北美獨立戰爭。

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英國打敗了西班牙,奪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在英美戰爭初期,雙方軍事實力懸殊,經過一年的戰役,美軍連連敗退,一時軍資匱乏,士兵衣不蔽體,夜無氈毯,眼看就要淪陷,在這種緊迫的情況下,美方決定尋求國際幫助,富蘭克林等人被派往法國。

法國是歐洲強國,但是屢屢受制於英國,失去了世界霸權的機會,英、法兩國早已是結下梁子的死對頭,眼看英美打得熱火朝天,法國必定暗自歡喜。此時富蘭克林如果能尋求到法國的援助,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如果說當時有些法國人說不清楚華盛頓的名字,的確情有可原,但作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富蘭克林早就在整個歐洲家喻戶曉了。當這位慈善和藹的老人抵達巴黎時,受到了法國人民的愛戴和歡迎,甚至掀起了一場「富蘭克林熱」,當時法國的一些社會名流紛紛邀請他參加宴會和沙龍,他的身分方便了他的外交工作,他藉此機會在公開場合到處演講,希望透過社會輿論,取得人們對北美戰爭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富蘭克林的外交工作遠沒有想像中簡單,法國並沒有同意他提出的請求──簽訂軍事同盟,並展開友好通商。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局勢對美軍愈來愈不利,法國不想與實力龐大的「日不落」帝國公開作對,只是暗地裡給美軍一些軍事援助。既不想得罪英國,又不想看到英國勝利,只想坐收漁翁之利。

即便知道困難重重,但這並沒有撼動富蘭克林的信心,面對生性浪漫的法國人,他投其所好,用他的個人感染力,在觥籌交錯間築起了深廣的上流人脈關係網,並且多次麻煩法國外交官維爾仁,瞭解法國內部動態,仔細分析歐洲各國間的局勢,一來二去,他們成了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1777 年,美國人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薩拉托加大捷。這一勝利讓戰爭形勢發生了改變,英國政府向富蘭克林遞出了橄欖枝,希望英、美兩方能夠在帝國之內高度自治原則下講和。

富蘭克林沒有及時答應,而是將這一消息透露給了法國宮廷,並言稱,如果講和,英國將繼續擁有美洲大陸的占有權,它將會實力大增,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了。

這讓法國上層惴惴不安,深恐分裂英國的絕好時機再難獲得,於是同意與美方簽訂《美法同盟條約》,開始承認並公開援助美國,加入美國作戰,獨立戰爭的轉捩點才拉開序幕。

讓他為你做一件事

美法同盟後,富蘭克林決定順水推舟,他和「好兄弟」法國外交官維爾仁開始在歐洲四處煽風點火,遊說各國為了自身利益加入戰爭。西班牙為了收回被英國占領的直布羅陀,率先以法國同盟軍的名義加入了對英戰爭。

後來又在富蘭克林和維爾仁的鼓動下,俄國沙皇聯合丹麥、瑞典,在 1780 年 2 月成立「武裝中立同盟」,之後普魯士、神聖羅馬帝國、荷蘭也先後加入,共同對付英國艦隊,打破英國的海上霸權。

原本只是一場英國的國家內戰,被富蘭克林生生弄成了各國圍攻英國的世界大戰,這才真正撼動了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幾乎整個歐洲對英國實行了外交孤立,英國面臨四面楚歌,在1781年10月,北美軍在法軍的協助下,取得了約克鎮戰役的勝利,英國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於是開始談和。就在各國準備簽訂合約時,美方又無事生非。

在談判過程中,法國和西班牙因為領土問題站在一起,與美國的利益產生了衝突,美方的一個代表約翰.傑伊覺得,既然法國與美國的利益有衝突,不如拋開法國,單獨和英國談判,於是他沒有告知富蘭克林,就與英國單獨簽訂了初步和平條款,條約中英國承認北美獨立。然而這個擅自莽撞的行為,完全違背了美法同盟條約,說好的在一起,你美國卻自己偷偷來?法國自然不會同意,並且提出了強烈抗議。

這下可好了,萬一這時法國因此不再與美國合作,轉而去幫助英國,美國的獨立計畫可就功敗垂成了。為了修復美法關係,富蘭克林再次出馬,他寫信向維爾仁道歉並解釋了這一切,表示這個誤會差點讓英國坐收漁翁之利,這次事件讓英國誤以為離間了我們兩國的關係,可實際上我們兩國的關係依舊牢不可破。

為了證實這一點,富蘭克林又開始尋求法國的幫助,他在信上表示,懇請維爾仁為美國安排新的一筆貸款。不久後,600 萬里弗爾轉到了美國的帳上,就這樣利用「富蘭克林效應」緩和了美法之間的關係,又為美國贏得了一筆應急的財源。

從暴君手中奪下民權

我們都知道,1783 年英美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北美獨立戰爭最終取得了成功,美國也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這離不開歐洲各國對美國直接或者間接的援助,而幕後的推波助瀾者,正是那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富蘭克林。

作為一位天才謀略家,富蘭克林機智靈活,善用技巧並且深諳人性,他能洞察人性所需,並且巧妙地運籌帷幄,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儘管在初入法國時困難重重,但是他依舊等待時機,不怕麻煩,直到取得了法國高層的信任,為日後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基礎。

富蘭克林被認為是美國自由和獨立精神的象徵,人們稱他為「從天上奪下了雷電,從暴君手裡奪下民權」,作為一名集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出版家於一身的天才,為整個人類事業做出了諸多的貢獻,富蘭克林的生平事蹟和處世之道,帶給了我們諸多啟發。

例如他所發現的「富蘭克林效應」,懂得在麻煩別人的過程中,獲取他人信任從而增進與他人之間的情感,在200多年後的當代依舊受用,一味地付出換不來回報,麻煩一下他人,引導對方付出可能更有用。

不得不說,富蘭克林用科學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幫助自己走向巔峰,最後笑著出現在100美元的紙幣上,他的精神滲透於整個美利堅合眾國。

<span style=
內容來源:《富蘭克林效應:沿用200多年,簡單又耐用的人際關係法則。好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幫過你的人,比你幫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布克文化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