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蘋果 M2 Pro 和 M2 Max 處理器還是沒有你想的神祕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3年01月29日11:26 • 發布於 2023年01月30日08:10

「有錢人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這句話也很適合套在「定期更新」蘋果產品發表,尤其以 M1 開始的「Apple Silicon」,那套極簡主義風格的產品演進邏輯,總會讓筆者產生「我是不是又寫了一篇和一年前大同小異的文章」的詭異錯覺。

M2 家族最新成員 M2 Pro 和 M2 Max(和尚未亮相的 M2 Ultra 與還在迷霧中的 M2 Extreme),一如筆者預期,未有一絲一毫驚喜,像「製程升級到 3 奈米讓台積電獨吃大單」等偉大臆測,也統統沒有發生。但一切都無所謂,這就是蘋果這間公司的本色。

▲ 蘋果的 M 系列一直有很清晰的發展脈絡和產品定位,所以筆者也很納悶為何有人望文生義,以為 M2 是取代 M1 Pro 甚至 M1 Max。

從 M1 家族複製貼上的相同套路

M2「橫向擴展」(倍增大核心數量、繪圖功能單元、記憶體界面、系統快取記憶體)成 M2 Pro,M2 Max 再「垂直延伸」(繪圖功能單元、記憶體界面、連結其他晶片的界面),基本上就跟 M1 家族如出一轍,整個世代也維持相同製程技術(台積電第二代 5 奈米)。

但還是要提醒一點:M2 Pro 和 M2 Max 還是不同晶粒,絕對不像 M1 Pro 和 M1 Max 發表之初,網路某些幻想文描述的「生產過程 M1 Pro 晶粒『外掛』新增區塊就是 M1 Max」,光用想的就知道充滿一堆不合理。

擴充方式還是有微妙差異點

相較 M1,這次 M2 擴展方式還是略不同,像 M2 Pro 和 M2 Max 的「CPU 小核」就維持 M2 的四個,沒有減半,蘋果也宣稱多出來的兩個小核,可讓 CPU 多執行緒效能,比 M2 Pro 和 M2 Max 提高 20%。

GPU 也出現有趣數字:「19」和「38」,沒有直接從 M2 的「10」加倍。乍看似乎是關閉部分 GPU 核心,如 2020 年版 iPad Pro「封印解除 A12X 的第八個 GPU 核心就變成 A12Z」手法,一般不是為了提高晶片良率,就是「擠牙膏」以區隔市場。但國外網站分析 M2 Pro 晶粒的結果,GPU 核心的確就是「剛好」19 個,M2 Max 也就是加倍後的 38 個,代表蘋果一開始就決定是這規格。

效能表現,還是讓人想打呵欠

搭載 M2 Pro 與 M2 Max 的新 MacBook Pro 已上市一段時日,網路也不缺效能測試數據與比較,「相同體驗,效能更好」(Same Experience, Better Performance)大概就是共通結論。

反正蘋果就踏著台積電「最先進」製程演進時程表,穩扎穩打一步步往上爬,除非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必須在某些環節規格做跨代等重大取捨,或蘋果產品設計捅了什麼大簍子,否則「只會更好,不會更糟」是任何人都可預期的結果,效能成長幅度也不會大到刺激用戶願意隔代換機的程度。

至於一如往昔的「藉著較量自家 MacBook 的末代英特爾機型」變相突顯最新 Apple Silicon 威能,這招唯一作用,說穿了也只有催促舊客戶快點升級的效果,論 CPU 效能競賽,不會有人把蘋果最新晶片「屠殺」英特爾舊款處理器真的當成一回事。

展望 M3:蘋果何時才能換掉 Mac Pro 的 Xeon

▲ M2 應該還是會走完 M1 的擴充之路,但 M3 後會不會有變數,就要看蘋果有沒有意願讓 M 系列「往上爬」了。

外界謠傳(或說「依專業財經媒體記者爆料」)M2 家族除了連接兩顆 M2 Max 的 M2 Ultra,會有將兩顆 M2 Ultra(或四顆 M2 Max)「包水餃」成 M2 Extreme,當成新世代 Mac Pro 心臟,實現 Apple Silicon 徹底替換英特爾 x86 處理器的「歷史大業」。

多處理器環境,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Cache Coherence Protocol)與相應實作,對整體系統效能有非常舉足輕重的影響,設計取捨、多核心處理器內部連結、系統匯流排架構、快取階層規劃、快取回寫方式、與快取區塊置換策略等,有密不可分、環環相扣的關聯,一點都不簡單。

回顧 M2 Max 晶粒圖,最下方有「暗示連接其他晶片」的不明區塊,中間疑似「快取記憶體占大多數」的部分,看似多處理器系統常見的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的「目錄快取」(Directory Cache)或「窺探過濾器」(Snoop Filter),追蹤並記錄所有快取區塊的共享狀態。

此外,比對 M1 Ultra「兩顆 M1 Max 整排對接」連接法,M2 Max 預留的應是訊號走線更少的高速匯流排,能連接更多晶片。從這點看,蘋果的確有考量 M2 世代更大的多晶片延展性,M2 Extreme 應不是空穴來風,畢竟預定取代的對象是「28 核心的 Xeon」。

但近期據傳 M2 Extreme 的複雜性與成本問題,讓蘋果擱置計畫。其實仔細想想,即使將四顆 M2 Max「送做堆」,變出 48 核心 CPU(32 大核、16 小核)、152 核心 GPU(19456 執行單元)、384GB 主記憶體的 M2 Extreme,光最高記憶體容量也還是看不到 2019 年款 Mac Pro 的車尾燈(1.5TB),能否另裝顯示卡也是大問號。

況且,這樣「狂堆系統單晶片」(這點很重要,需要特別強調)後的實際效率,也極可能不如人意,不足肩負淘汰英特爾高階處理器的重責大任,且搞不好所費不貲,得不償失,沿用英特爾或 AMD 的產品持續升級 Mac Pro 還比較划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蘋果決心用 Apple Silicon 一統蘋果園,先不提 IBM 這種伺服器領域打滾幾十年的始祖,最起碼英特爾和 AMD 在邁向伺服器之路遭遇的困難,蘋果一個都躲不掉。但照蘋果那套「水到渠成」行事風格,台積電製程技術發展到某個時間點,這些問題就會全部迎刃而解了。也許吧?

(首圖來源:蘋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