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賣斷制,許多軟體新創公司更偏好以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商業模式為目標,透過訂閱制(Subscription)來創造穩定、可預期的收入。
打個比方,一次性賣斷的商業模式就像是遠古時代的狩獵生活,要是今天取下了一隻大的獵物,接下來好幾天就可以不用去打獵。然而,如果今天只獵到小隻一點的動物,吃完這餐就得再去拼下一餐。
而訂閱制的商業模式,則像是人類進化到農業社會後,只要持續地播種,就可以預期每一季的收成狀況,而原本的狩獵活動就變成了額外的加菜。
不管在公開市場,還是私募市場,投資人最喜歡這種有經常性收入(Recurring Revenue)的事業了,除了現金流較穩定,管理團隊也可以事先做好未來的規劃。此外,由於軟體相較於硬體較容易避開成長限制,隨著時間與規模變化,營業成本更有望進一步下降。這也是為什麼,SaaS 公司往往能拿到較高評價倍數的原因。
推算SaaS新創公司的估值方式
我們曾在創業必看:VC如何抓出新創公司的估值中,談過估值的幾種通用型算法。這一次,我們將針對 SaaS 新創公司,提出兩個常見的估值方式,分別是由「經常性收入乘數」及「EBITDA 乘數」推算而來。
基於經常性收入的估值
市場上衡量 SaaS 的財務指標很多,但最重要的莫過於 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每月經常性收入)、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經常性收入)了,它們暗示著未來可持續獲得的收入。 MRR 亦可年化推估 ARR,公式為 MRR * 12 = ARR。
調研機構 SaaS Capital 在 2021 年針對 SaaS 行業發佈了估值倍數的趨勢報告,截至 2020 年 12 月,在新冠肺炎導致的全球量化寬鬆下,B2B SaaS 上市公司的 ARR 估值倍數(中位數)為 16.6 倍,未上市公司則為 12 倍(相當於三成左右的流動性折價)。
若撇除 2020 年疫情下的特殊狀況,過去十年來,未上市公司的 ARR 評價倍數約介於 2~8 倍。
基於EBITDA的估值
企業價值倍數是由 EV 跟 EBITDA 所組成。其中,EV 是指 Enterprise Value(企業價值), 其由 Equity Value(市值)加上 Net Debt(淨負債)而得,而 Net Debt 又由公司「長、短期借款」扣除「現金、其他流動金融資產」而得(簡化版算法)。
EV(企業價值)= Equity value(市值) + Net debt(淨負債)
為什麼要計算 EV(Enterprise Value)呢,因爲一間公司的組成除了股東外,還有債權人的存在。即便今天有個土豪把一間公司的股票全買下來成為老闆,他也必須去承擔這間公司原本的企業負債。只有全數還清後,才算得上真正完全擁有這家公司。因此,EV 也被認為是更加準確的公司價值標準。
EBITDA 則是指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是衡量公司盈利的重要指標。
EBITDA = 淨利+利息+稅金+折舊+攤銷
為什麼不直接以「稅後淨利」的 P/E 來進行比較呢?原因有三:
1. 每家公司的資本結構都不一樣,把利息扣除後才有比較基準。
不同國家的稅負皆有所不同,EV/EBITDA 乘數避開了稅負因素,比起 P/E 更適合拿來與國外同業比較。
折舊、攤銷並沒有實際的現金流出,所以加回去後,更能反映實際的獲利能力。
顧問公司 Finerva 在 2021 年也針對 B2B SaaS 行業發佈了估值倍數的趨勢報告,裡頭統計了包含資安、支付、人資管理、AI 等領域的 53 家 B2B SaaS 上市公司的 EV/EBITDA 趨勢,該數據的中位數在疫情下自 2020 年 Q1 的 42 倍躍升至 2021 年 Q1 的 71 倍。可惜的是,這邊並沒有統計未上市公司的部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自行用流動性折價 30% 去推算。
「成長率」是影響估值乘數最重要的因子
在同個產業內,有些同業的估值乘數高得離譜,但有些則低得可憐,究竟有哪些因子會影響估值乘數的高低呢?SaaS Capital 在 2019 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ARR 估值乘數」與「ARR 的 YoY 成長率」具有最高度的正相關,且在他們過去 12 年的經驗下,其他因素都沒有 ARR 成長率來得顯著。
當然,除了 ARR 成長率外,就我個人的經驗,毛利率的高低對於估值乘數也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其他諸如企業營收規模、潛在市場規模(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影響 ARR 的客戶流失率(Churn rate)、客戶生命週期價值(LTV;Lifetime Value)、客戶獲取成本(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也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以上是幾個我認為比較相關的影響因素,若正在閱讀的你,未來也在市場上發現了其他影響估值乘數相關因子,也歡迎與我討論。
最後,本篇文章是以整個 SaaS 行業作為統計範疇。然而,實務上 VC 還是會針對創業者的垂直領域,來進行更深度的比較分析。因此,創業者在募資前,不妨也可以先透過上述方法,找尋對標的同業來估算自己的估值,這樣與 VC 的溝通會更順暢一些。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和有話說,原文標題:VC如何算出SaaS新創公司的估值?|大和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