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赤穗事件成喜劇?《浪人 47 愁錢中》從經濟學角度改編「忠臣藏」,歷史與電影又有何差異?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4月29日18:50 • 另起爐灶

日本電影《殿下萬萬稅》(殿、利息でござる)導演中村義洋的幽默經濟學又來了!這次他的最新作品《浪人 47 愁錢中》(決算!忠臣蔵/The 47 Ronin in Debt)從金錢、數字的角度切入,探討日本三大復仇事件「忠臣藏」:江戶時代的元祿赤穗事件!

 

從經濟學角度切入「忠臣藏」元祿赤穗事件的《浪人 47 愁錢中》

元祿赤穗事件是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元祿十五年 (1703) 的赤穗藩(位於今兵庫縣赤穗郡),47 位家臣為主君報仇的事件。當年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淺野內匠頭)因故在將軍居城「江戶城」的大廊上拔刀殺傷吉良義央(吉良上野介),此事件讓將軍德川綱吉在眾人面前蒙羞,因此在尚未深究調查的情況下,便命令淺野切腹謝罪並將赤穗廢藩,令眾臣與人民議論紛紛。

因為當時基於天下大法「鬥毆之輩,無論是非,皆為死罪」,兩人必須受到同等的處置,既然淺野切腹了,那吉良也應該受到懲罰。但吉良始終未受到處罰,讓許多人認為幕府的決定十分偏頗,因此以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為首的赤穗家臣們共 47 人,決定密謀夜襲吉良宅邸,斬殺吉良義央為主君復仇。

對日本文化稍有認識的觀眾,應該都有聽過赤穗事件的故事,不僅屢屢改編成各種藝術創作、文豪芥川龍之介為他寫過小說,甚至基努李維 (Keanu Reeves) 也演過《浪人47》(47 Ronin)!

日本的「元祿赤穗事件」數百年來改編作品不絕,基努李維主演的電影《浪人 47》也是其一。
日本的「元祿赤穗事件」數百年來改編作品不絕,基努李維主演的電影《浪人 47》也是其一。

《浪人 47 愁錢中》的原型元祿赤穗事件在日本是家喻戶曉。

而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則改編自東京大學教授,山本博文的同名書籍《決算忠臣藏:從帳冊史料解讀元祿赤穗事件的真相》(台版由遠流出版社發行),過往探討「忠臣藏」元祿赤穗事件的作品非常多,但多由「武士道」、「武士的一分」縱使賠上性命也要維護名譽的倫理觀切入,而本片則讓我們見到了當初武士的日常生活,光靠忠義精神無法拿下仇家首級,在身為武士之前要先當個「人」才行!復仇的每一步都需要縝密計畫,人力、金錢都需要充分計算,而越拖越久錢也就花費的越快。

電影中的大石內藏助(堤真一 飾)周旋於家業再興派和江戶激進派兩者之間,來回的旅費就花了不少,對急於復仇的江戶激進派而言,只有說理是不夠的,拿出實際的計畫/金錢來說才有說服力。因為對江戶的同伴而言,不僅受到了主公切腹的重大打擊(相信他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責任,或必須與主公同生共死才行吧,電影中人們發覺武士們不打算復仇,便對他們冷嘲熱諷即是實例),生活逐漸支絀也是一大原因。

與其成為浪人逐漸餓死,不如一舉復仇還能留下美名。《浪人 47 愁錢中》以喜劇的方式包裝這段故事,以下就來為你細數電影與歷史上的不同之處。

日本歷史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與歷史中的「忠臣藏」元祿赤穗事件有哪些差異呢?
日本歷史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與歷史中的「忠臣藏」元祿赤穗事件有哪些差異呢?

 

電影與歷史有何異同? 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殺傷吉良義央的動機

雖然電影中將淺野長矩(阿部貞夫 飾)砍傷吉良義央的動機描繪成「無法忍受收受賄賂之人」,但歷史中的記載卻是眾說紛紜,有認是私怨、淺野受到刁難或侮辱等原因,並沒有明確寫下真正的理由。但的確有留下吉良上野介喜愛收受貴重贈品、風評很差的紀錄。

日本歷史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將復仇悲劇化為幽默喜劇。
日本歷史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將復仇悲劇化為幽默喜劇。

《浪人 47 愁錢中》赤穗藩藩主淺野內匠頭(阿部貞夫 飾)。

 

雖然是「浪人 47」但真正切腹的只有 46 人

上級與中級家臣們參與者較少,反而是下級家臣參加的人數比較高,其中甚至有身分較低者,而實際行動的 47 人中只有 46 人被下令切腹,可能是因為寺坂信行(寺坂吉右衛門信)並非武士,死掉的話就太可憐了,因此其他人要他逃跑。

而即使寺坂逃走了,幕府也沒有前去追捕他,可見當時的風氣十分同情這些武士,事件被定性成「義舉」一事;寺坂最後活到了 83 歲。

浪人不破並非一開始就受到接納

在電影中,不破正種(不破數右衛門,橫山裕 飾)拯救了大石內藏助而重返復仇陣列,但歷史上,不破正種卻因受到內匠頭的處罰而被逐出赤穗,當時正在江戶當浪人,事發後跑到京都山科去拜訪大石內藏助,懇求加入復仇。

原先大石內藏助非常猶豫,因為不破是「亡君在世懲處之人」,但因為不破決意甚堅,大石內藏助也沒有再多說什麼了。元祿十四年冬天,大石內藏助下江戶時帶上了不破,他跪在亡君目前叩拜,請求赦免不破,不破才得以加入 47 義士的一員。

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成功改編史實更結合經濟學元素,成為對現代觀眾親切又有趣的喜劇。
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成功改編史實更結合經濟學元素,成為對現代觀眾親切又有趣的喜劇。

《浪人 47 愁錢中》不破正種 (不破數右衛門,橫山裕 飾) 。

 

往返江戶的旅程並非步行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一次從江戶來回,人物們都是以步行的方式前往,但實際上旅費所佔的開支比例相當高,算是寬裕的旅行;史書上記載的武士們遠行多騎馬或乘坐轎子,並非完全依靠走路。

 

被流放離島的遺孤受到款待

歷史中對 46 義士的懲罰並非僅止於切腹,遺孤中只要有 15 歲以上的男子,都必須流放伊豆離島,而 15 歲以下的孩子則暫時交給親戚扶養,日後也必須流放──但不包含女子。

46 義士的家屬中有 4 人被流放,但當時他們的風評已被廣為流傳,因此在離島上受到很好的待遇,應該不可能發生如電影中灰頭土臉的模樣。在瑤泉院夫人等人的爭取下,寶永 3 年 (1706 年)遺孤都獲得了赦免得以回到江戶,遺憾的是其中 1 人已經在前年病故了。

改編歷史的日本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由濱田岳、妻夫木聰、竹內結子與石原里美等人主演。
改編歷史的日本喜劇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由濱田岳、妻夫木聰、竹內結子與石原里美等人主演。

 

悲劇成分被大幅削減

歷史上的「忠臣藏」元祿赤穗事件悲劇色彩非常濃厚,例如許多成為浪人的赤穗家臣們因無以為生而顛沛流離,書中記載多筆因為生活艱苦而援助的生活費,另外也有些武士因為眾多因素下而無法加入復仇,例如萱野三平就夾在同伴與親人之間難以抉擇,最後選擇了自盡。

 

金錢並非萬能,卻能讓《浪人 47 愁錢中》成功復仇

電影《浪人 47 愁錢中》用幽默的手法一步步描寫赤穗家臣們的心境轉變,不論是復仇或是再興家業,武士們都必須活下去才能做到,而他們將廢藩後的處理、後事的妥善安排,不留下負擔給他們,完美地呈現了武士負責任的態度。

而輕輕帶過的,是這同時其實還有很多同伴處於貧困、飢餓的狀態,因為退職金早早就不夠用了,下級武士有的成功轉職開了小商店,而上級武士們成了浪人後,卻難以再找到其他生計。也因此,有些人認為加入義舉的武士中,不乏為了生活費之人(陸續有人逃跑、退盟),甚至批評大石內藏助拖了太久才出擊,不然會有更多人加入。

改編歷史事件的日片《浪人 47 愁錢中》讓觀眾重新領悟,金錢在任何事都占了不小比例,錢非萬能但沒錢更煩人。
改編歷史事件的日片《浪人 47 愁錢中》讓觀眾重新領悟,金錢在任何事都占了不小比例,錢非萬能但沒錢更煩人。

無論以上這些是非,《浪人 47 愁錢中》都讓我們見識到或許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只有忠義之心是不夠的,剩餘的金錢讓 47 義士們可以穿上鎖子甲防禦、買下大斧破門,電影讓人重新發現經濟學無所不在,將忠臣復仇戲碼融合數字計算,在悲劇色彩的故事添了一些歡樂氣氛,相信觀眾們也能體會導演的用心而會心一笑。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