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專訪奧運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不需要閉上眼睛,也可以瞬間想像身在賽場

端傳媒

更新於 2021年09月03日12:00 • 發布於 2021年08月11日22:59

2021年7月26日,在日本東京夢之島公園射箭場上,因疫情而空蕩蕩的觀眾席悄然無聲,只聽得見周遭的蟬鳴。這一天,是東京奧運男子射箭團體賽的金牌戰,由台灣的魏均珩、湯智鈞和鄧宇成,對上他們的宿敵、同時也是射箭界的世界霸主南韓隊。

這是魏均珩當天的第4場比賽,這意味著他與隊友每個人已經反覆拉一把40多磅重的弓(約18.14公斤),至少24次。但這對專業的射箭選手來說,是家常便飯,雙臂不但仍要流利沉穩地拉開弓,雙手也幾乎不能有絲毫晃動—只要有一點點搖擺,出箭差之毫釐,結果便失之千里。

這一場由台韓搶金的神射手大戰,由南韓射箭選手金優鎮率先開弓。金優鎮已是南韓隊的老手,鬆手到放箭不過幾秒,靶紙上已出現一支「內10分」,觀眾席上為數不多的啦啦隊響起一陣歡呼──開場就射出最高分,金優鎮卻氣定神閒,連嘴角都沒有動一下。接下來的兩棒選手,更相繼射出29分的高分。

這對擔綱台灣隊「第一棒」射手大任的魏均珩來說,無疑有相當大的心理壓力。魏均珩的高中教練徐梓益分析,對於教練來說,一定會派抗壓性極強、性格穩定的選手,來負責射第一棒,「教練最希望的,就是第一棒開出去就是10分,氣勢就會整個拉上來。」

射箭規則

奧運射箭比賽的勝負是以參賽者射中箭靶目標的環數計算的,目前比賽大都採用五色十環靶面,自中心向外分別為黃色( 10 環、 9 環)、紅色( 8 環、 7 環)、藍色( 6 環、 5 環)、黑色( 4 環、 3 環)和白色( 2 環、 1 環)五個等寬同心圓色區,命中靶的箭越靠近中心,所得環數越高,在 10 環區內的同色小環稱為「內10環」, 若有同分時,則以內10環來分辨名次。團體賽每隊有三名運動員,射程均為70米。依個人排名賽中每隊3名運動員的成績之和排出男、女團體第1到16名的隊進入團體淘汰賽。淘汰賽中每隊共射24支箭,分4組,每組6支箭,每人射2支,限時2分鐘,獲勝隊進入下一階段比賽。決賽的發射方法、箭數和淘汰賽相同,最後分出冠軍、亞軍等名次。

射箭運動,是諸多運動中特別看重心理素質的一個項目。實力再強的選手,只要臨陣軟腳,就難再一戰。在團體比賽中,這是特別致命的。

而在東京奧運的決戰日,這萬鈞重的責任,落到了台灣隊第一棒、身為全隊「大哥」的魏均珩肩上。他是全隊三人中,唯一一位經歷過里約奧運的選手。只見魏均珩沉穩地把弓弦拉到唇上,瞄準,放箭──一支快且俐落的9分箭,穩定了台灣隊的軍心。緊接在後的隊友湯智鈞、鄧宇成,分別射出了8分、內10分的穩定成績。

這不是魏均珩第一次擔綱「第一棒」的重責大任,「均珩近幾年的成績穩定在前面,所以他的穩定性是比較高的,通常這種選手,教練會放第一棒跟最後一棒。最主要他先上場,會先判斷當時的風向,那他的節奏很快,而且10分的命中很高,如果這時候第一個就10分,就會給我們帶來自信心,也會給對手壓力,最後再作個收尾,」魏均珩在世大運的隊友彭士誠如是說。

2021年7月29日日本東京,日本東京夢之島射箭場,台灣的魏均珩。 攝:Clodagh Kilcoyne/Reuters/達志影像
2021年7月29日日本東京,日本東京夢之島射箭場,台灣的魏均珩。 攝:Clodagh Kilcoyne/Reuters/達志影像

「譬如說像張飛,他張開眼睛睡覺,他真的有在看嗎?沒有啊,但是他確實在睡覺,所以你去嚇他,他還是沒在看,他是在睡覺,但他眼睛是張開的。重點是要怎麼讓自己進入那個情境。」

2020東京奧運 射箭男子團體賽銀牌得主 魏均珩

穩定的魏均珩,面對世界強權南韓,射出「第一支箭」的沈重壓力,面無懼色。卻已經讓不少螢幕前的台灣觀眾直呼「心臟不行了」、「看射箭比賽看到快要心臟病發」,對於魏均珩來說,只是平日練習了數萬次的幻想場面,終於成真的那一刻而已。

魏均珩告訴我們,一個射箭選手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質,而鍛鍊心理素質的法門,是他們平日每天都會規律進行的「意象訓練」,「(意象訓練)其實閉起眼睛想像,練習想像你要做的事情,你會存在的空間、時間跟畫面。」

聽起來相當玄妙的「意象訓練」,具體是如何做到的?魏均珩解釋,在練習的時候,要先把想像中的「環境設定好」,舉例而言,在每日的練習中,他可能會想像「我今天在東京奧運的比賽場,然後我要在那邊做什麼?(哪些動作)可以做?哪些可以不做?」

這套根據運動心理理論發展出的練習方式,練到最後,熟練的選手已經可以讓自己彷若身在情境當中,「我可以閉上眼睛真的做,也可以張開眼睛,」魏均珩說,訓練到最後,他覺得自己睜不睜開眼睛都已經沒有差別,「譬如說像張飛,他張開眼睛睡覺,他真的有在看嗎?沒有啊,但是他確實在睡覺,所以你去嚇他,他還是沒在看,他是在睡覺,但他眼睛是張開的。重點是要怎麼讓自己進入那個情境。」

今年27歲的魏均珩,就是這樣在日復一日的練習當中,反覆揣想自己在東京奧運會場上的情景,直到站上賽場那一天為止。

即便是已經經歷過一次奧運、一次亞運、三次世大運,擁有豐富的國際賽事經驗,魏均珩依然會緊張,「緊張是一定會啊,說不緊張一定是騙人的啦,誰不會緊張?但我覺得是要能夠享受那個緊張,因為你那個緊張在練習的時候一定沒辦法達成,你透過那麼高張力的比賽,享受自己心跳180、200的這種時候去射箭,其他不可能有這種時候去練習嘛。」

連心跳200的緊張感都能當做享受,說來輕易,但正是魏均珩從小縱橫賽場的祕密。作為他的高中教練,徐梓益回憶,「均珩從小就非常地穩,是一到三棒都可以射的那種全能選手。」

縱觀其過去在國際射箭場上的表現,魏均珩確實不是整場比賽射出最多滿分箭的選手,但他放箭快而果決,就算得分未到10分,也不會出現失常低分,可說是相當穩定。這樣的特質,在個人賽事裡或許不夠突出,但在男子團體項目裡,宛如全隊的定心丸。比賽過程中,不時可以看到魏均珩主動碰拳肯定、拍肩安撫隊友,適時給予鼓勵。

「他就是會很搞笑,很會說笑話,常常很出其不意就給你來一下那種,有他在,整個氣氛都會很好。」魏均珩在世大運的隊友彭士誠回憶,有魏均珩在,大家便彷彿吃了定心丸。當我們問彭士誠,還記不記得魏均珩都講了什麼笑話來激勵學弟士氣?彭士誠帶著一點小為難、一點調皮地笑了起來,「有的忘記了,有的…好像不是很適合公開講欸!哈哈哈哈哈!」

在會說神祕笑話激勵士氣的「大學長」魏均珩帶領下,東京奧運迎戰南韓隊,台灣隊選手的表現穩定,幾乎所有箭矢都落在黃區(9至10分),「箭著點」相當集中。箭著點,指箭在靶紙上著陸的點,箭拔下來之後,若看見靶紙上的破洞很集中,意味著選手的得分很穩定。

但南韓隊的世界霸主實力,並非虛名。在第一局尾聲,南韓隊三人率先射完6支箭,除了一支9分箭,其餘全數滿分,總共59分。開局為台灣隊射出第一箭的魏均珩,此時頂住壓力,拉開弓弦發射第一局的最後一箭,10分。

可惜,魏均珩的穩定,還未能在這次東京奧運扭轉戰局。連續三局持續領先後,南韓最終以6比0的點數擊敗台灣,第三度獲得奧運射箭男子團體項目金牌,讓許多台灣觀眾直呼可惜。一聲「可惜」當中,蘊含著民眾已經「看見」射箭男團可與南韓一爭高下的肯定。

在台灣,這可謂是「射箭運動」少數進入大眾視野的時刻。儘管自2004年雅典奧運奪下男子團體銀牌、女子團體銅牌以來,射箭一直都是台灣相當有奪牌希望的「強項」,2016年的里約奧運,也由雷千瑩等三人再度拿下女子團體銅牌,但對於這門外型「文靜」而不若跆拳道、桌球一般令人熱血沸騰的運動,大眾的認識始終不多。

「射箭算是閉鎖性的運動…打球(的選手類型)有速度型、力量型,我們沒有,」魏均珩笑著說,「我們看起來就是站在那邊沒有動,好像在拍照一樣。」

射箭的「靜」,不只在於比賽瞬間的無聲,而是透露在選手生涯的每一個角落。我們與徐梓益教練約在台灣的「國立體育大學」射箭場見面,這一天,徐梓益帶領永豐高中射箭隊前來參加「桃園市市長盃射箭錦標賽」暨「全國運動會桃園市射箭代表隊選拔賽」。

豔陽高照,空氣因炎熱而扭曲的射箭場草地旁,數十位來自桃園各校的射箭選手聚集在走廊屋簷下,從手提箱裡拿出半人高的弓,靜靜地調整弓弦,宛如演出前悠閒調音的樂手,無人推擠喧鬧、大聲嬉笑。一反大眾對運動員「好動」的印象,這群從調弦到射箭都安安靜靜進行的國、高中生,竟是要來爭取全國運動會射箭代表的頂尖學生運動員。

徐梓益說,這正是許多父母隊射箭運動有好感、喜歡送孩子來射箭隊的原因,「爸媽覺得射箭隊看起來每個都很乖啊,整個行為舉止都很靜。看孩子這樣,爸媽可開心了!」

這樣的「靜」,來自從小的反覆訓練。魏均珩回憶,自己一開始「練」射箭時,還以為是在玩,「國小的時候資源、器材都不夠,啟蒙教練也都做了很多自己DIY的器材讓我們訓練,那時候只覺得好好玩!其實不知道,那已經是在訓練了。」

2021年7月26日日本東京,台灣隊的魏均珩、鄧宇成、湯智鈞在男子團體比賽中獲得銀牌。 攝:Justin Setterfield/Getty Images
2021年7月26日日本東京,台灣隊的魏均珩、鄧宇成、湯智鈞在男子團體比賽中獲得銀牌。 攝:Justin Setterfield/Getty Images

在台灣射箭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這批草創期的教練,發明了許多「免費」的訓練方式。魏均珩舉例,自己當年曾經受過一個訓練,教練把拖把木柄裁到與肩同寬,讓小選手兩隻手握著兩邊,「下面綁一條繩子,繩子剛好長到可以垂到地板的長度,然後末端綁一個寶特瓶(膠樽)裝滿沙子,叫我們捲捲捲捲捲捲捲捲上來…再慢慢慢慢慢…放下。」

魏均珩說,後來才知道,這樣的動作是在訓練小孩的手部小肌肉,「一開始覺得好玩,後來其實很累,但就是這樣慢慢在訓練體能,」魏均珩突然冷不防開了一個玩笑,讓我們見識到大學長得冷笑話功力,「就是因為這樣訓練,後來騎摩托車都把油門線轉斷好幾條…沒有啦開玩笑的,沒這麼厲害啦!」

除了掃把木柄綁沙瓶,魏均珩還記得,教練要求他們「盯著時鐘秒針看」,「老師就說盯著那個,一直看看看到眼睛開始流眼淚,但不能停下來,還是要看著。這是訓練專注的方法。」

教練另外還有絕招讓他們培養專注,是將五個乒乓球一一黏在牆壁上面,「你只要一直盯著中間的那顆,盯到最外面兩顆會消失、再來中間這兩顆也會消失,盯到你只剩最中央這顆的時候,你就成功了!」魏均珩解釋,小孩子的眼球還在發育,視力還沒有很固定,「這個訓練對我們焦距的調整會比較快速,射箭要一下看近、一下看遠,這樣的練習後來都有幫助的。」

而除了這些靜水流深的項目之外,徐梓益透露,教練們從小對魏均珩的期待,還有希望他養成王者的「霸氣」,好在關鍵的時候跳出來穩定隊友軍心,「你注意看他在東京,射出去有好表現的時候,他就會握拳、大叫,好像在示威的那種感覺」,徐梓益說,這不是每個選手都能勝任的角色,有些人做起來就是彆扭,但魏均珩不一樣,「他就是天生的大哥。」

魏均珩這樣一路練進全國賽、世大運,亞運,奧運。回顧2017台北世大運、2018印尼亞運、2021東京奧運這三場國際級賽事。無論台灣隊陣容有什麼改變,魏均珩總是固定班底,且無論輸贏,都是由魏均珩擔任開局第一棒、最終局壓軸,這可以看見他穩定度高、抗壓性強,既能在第一棒提振全隊士氣,也能在最後一棒扛住勝負壓力。

永豐高中射箭隊教練徐梓益(左)。 攝:唐佐欣/端傳媒
永豐高中射箭隊教練徐梓益(左)。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桃園市射箭委員會主委、中華射箭協會常務理事賴文郎。 攝:唐佐欣/端傳媒
桃園市射箭委員會主委、中華射箭協會常務理事賴文郎。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1年8月11日台灣林口,全運會射箭選拔賽在國立體育大學中的射箭場舉行。 攝:唐佐欣/端傳媒
永豐高中射箭隊教練徐梓益。 攝:唐佐欣/端傳媒
永豐高中射箭隊教練徐梓益。 攝:唐佐欣/端傳媒

奪牌之後:走向職業、走向基層,走向…夜市?

四年前的世大運,或許是許多觀眾第一次記住魏均珩的時刻。四年前的夏天,魏均珩搭檔同是永豐高中射箭隊出身的彭士誠、當時還只有18歲的鄧宇成,對上南韓代表金優鎮、李成延、李宇錫,爭奪世大運反曲弓男子團體金牌。

最終,2017年台北世大運反曲弓男子團體決賽,台灣隊以0比6敗給南韓,比數和本屆東京奧運的積點相同,獲得銀牌。如同今年奧運賽況,儘管台灣男子射箭隊過關斬將,挺進金牌戰,最後仍是差了那麼一點。

不過,到了隔年,2018年第18屆亞洲運動會上,台灣男子射箭隊以一箭之差,擊敗宿敵南韓,抱走反曲弓男子團體金牌。

當時,台灣男子射箭隊成員一樣有魏均珩,同隊隊友則是與他同歲的新竹選手羅偉旻,以及時年17歲的湯智鈞,對上萬年不變的老對手──南韓選手金優鎮、2017年世大運曾交手過的李宇錫、三年後又在2020年東京奧運上碰頭的金牌老將吳真爀。

在2018年印尼亞運會上,同樣是在賽末的關鍵時刻,壓軸的魏均珩,必須頂著壓力,在最後射出一支10分箭,才有機會與南韓一拚延長加局—或是由裁判評斷,他在第四局開局時射出的一支落在9至10分線上的爭議箭,究竟落在哪個區間—才能決定輸贏。扛著全隊勝負壓力的魏均珩,一箭射在內10分線上,與南韓拚成同分。

最終,裁判在仔細判斷後,將魏均珩的關鍵爭議箭,判定為10分箭。台灣隊以一分之差擊敗南韓,拿下2018年印尼亞運男子團體金牌。

魏均珩與隊友在2018年的優異表現,也給台灣射箭界醞釀已久的「企業聯賽」臨門一腳,正式成立。

在最早期,射箭本是台灣少數玩家的休閒娛樂。中華射箭協會常務理事、桃園市體育會射箭委員會主委賴文郎說,「射箭本來是貴族運動,跟高爾夫球一樣。」昂貴的射箭用具,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因此台灣最早的射箭社團,是由醫界人士之間開始推展的。

賴文郎回憶,在1960年代前後,由台大醫院醫師、護理師以及醫學院學生所組成的「台大醫學院射箭學會分會」,是台灣最早的射箭社團之一。接著,業餘射箭人士先後發起的「北市體育會射箭委員會」、「台灣省體育會射箭協會」,其負責人,皆是當時台大醫學院外科主任林天祐。1973年,中華射箭協會正式成立時,林天祐也出任了首屆理事長。

「那些外科醫師老了以後手會抖嘛,」賴文郎側面觀察,「開刀的時候,手會抖是不行的,他們就練射箭,所以早期射箭都是外科醫生想維持自己手的穩定度,比較在『玩』啦,其實不是在『練』。」

這樣的趣味觀察,是否真的是所有醫師投入射箭運動的原因,不得而知,但1938年出生於台中富裕家庭的賴文郎,確實有個喜愛射箭的醫師哥哥。賴文郎本人高中時期原是田徑選手,但自1970年代起,隨哥哥積極投入射箭運動,征戰國內各大運動賽事後,意識到台灣的射箭選手若要在國際賽事上取得成績,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我開始覺得這樣玩不行,出去比國際賽沒有成績,教育部他也要成績啊!所以我就提倡運動一定要從學校,不能從社會人士開始,」賴文郎說,「社會人士要有成績很困難,因為要顧全家大小的生計,就沒辦法全心全意去練。」

2021年7月26日日本東京,台灣隊的魏均珩。 攝:Justin Setterfield/Getty Images
2021年7月26日日本東京,台灣隊的魏均珩。 攝:Justin Setterfield/Getty Images

1972年賴文郎和交情要好的「結拜兄弟」林圭璋(1964年代表台灣參加東京奧運的田徑110公尺高欄選手),以及幾位射箭運動同好,組成「新竹商業職業學校射箭隊」和「新竹縣體育會射箭委員會」,將射箭運動由社會人士的休閒愛好,開始推廣到中學學校教育。

由於「新竹商校射箭隊」和「新竹縣體育會射箭委員會」的地緣關係,加上賴文郎1982年起受聘於桃園中壢家商、在該校創辦射箭隊,因此至到今天為止,台灣青少年階段的射箭運動,都以台中以北、桃園新竹一帶最為興盛。魏均珩的教練徐梓益,也是土生土長的桃園在地人。

射箭運動在幾位「以箭會友」的人士推動下,逐漸成為主流運動,甚至成為台灣的奪牌希望。2018年,魏均珩與隊友擊敗南韓、奪下亞運金牌時,讓國內射箭愛好者大為振奮,讓醞釀已久的「企業射箭聯賽」正式登場。

在擊敗南韓奪金的這場關鍵比賽後,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理事長祝文宇立刻宣布,預計在隔年三月開辦企業聯賽,提供國內選手更多比賽機會,從中吸取經驗,並且瞄準2020年東京奧運金牌。

這個史無前例的射箭企業聯賽,由甲山林企業、凱撒集團、寒舍集團、台中銀行、恆耀工業等企業組成,平日即舉辦各種對抗賽,讓台灣射箭選手能獲得薪資保障並能以賽代訓,及推廣更多人認識射箭、觀看射箭比賽。魏均珩即是以這種方式,拿下首屆企業聯賽的冠軍,並成為寒舍集團的一員。

魏均珩說,「企業聯賽是真的有助於延續我們學生運動員的射箭生涯。因為基本上企業賽創立之前,很多運動員都是在學生時期接觸、畢業之後就可能沒辦法延續下去,很多有天份的選手,可能畢業了還是要找工作、所以忍痛放棄,這樣真的很可惜。」寒舍集團發言人、副總經理閔桂鈴也透露,他們成立企業聯賽的初衷,確實就是希望「延續這些選手的職業生命,不會說畢業以後沒有職業隊可以去。」

對於一支有望奪下金牌的隊伍來說,台灣成立職業聯賽的速度,是慢了一些。不過,從勁敵南韓的經驗來看,或許也不算太晚。

雖然韓國今日已經幾乎是射箭項目的霸主,但在射箭運動史上,韓國其實稱得上是個「後進國家」。在韓國崛起之前,射箭運動的傳統強國是美、日、蘇聯,而韓國一直要到 1988 年的漢城奧運之後,才終於奠定自己在射箭界的地位。

韓國在射箭項目上的崛起,某程度上來說,也是「韓國模式」的其中一個例子:即使身為後進國,卻依然會積極透過組織方式學習西方/外來技術,進而在世界上獲取一定位置;射箭這個運動項目在韓文裡的稱呼——「양궁」(漢字為「洋弓」),也都反映了這個現象。此外,韓國在射箭運動上的發展,也不僅止於運動員的訓練,還包括發展射箭用品的自有品牌。

韓國崛起之後,不少韓國的射箭選手也開始轉往海外擔任教練;2016 年里約奧運期間,甚至有韓國媒體指出,「射箭場上,幾乎就是韓國教練的同學會」,包含美國、台灣、墨西哥、西班牙、馬來西亞、伊朗、日本的射箭代表隊,都由韓國人出任教練。

其中,為台灣代表隊執教的具滋晴,便出身自韓國的國家射箭代表隊,曾在 1985年的世錦賽,以及 1986 漢城亞運上獲得金牌;韓國代表隊參加 2009 年世錦賽時,代表隊的總教練也是由他擔任。

徐梓益回憶,具滋晴對魏均珩等台灣選手的指導,可謂是十分用心,「我常常看到她拿著平板在拍攝小魏射箭,回放給他看、糾正他的動作。」魏均珩也肯定,具滋晴給了他很不一樣的視野與想法,「對我們每個選手,韓國教練用他們在韓國的經驗、用他們的方式調整我們國家的選手,肯定有不一樣的感覺。」

歷經了「披金戴銀」的戰果,也在奧運累積了民眾支持,甚至也從向韓國學習的階段、走向與韓國一爭金銀的時代。台灣的射箭運動,是時候可以做下一個夢想。問問屢次參與奪牌時刻的魏均珩,如果能為台灣射箭運動許一個願,他會想要什麼願望?

魏均珩原本還笑著吐槽,「說什麼夢想,那就是不可能實現的嘛!」但轉念想想,他又真的許起願望來:希望射箭運動基層結構、從小開始培養環境,可以更健壯一些,「從基層慢慢培育起來到國高中、國家隊,就一定會長得茁壯,然後企業聯賽也可以讓有天份的選手不要為了生計放棄比賽,很可惜。」

魏均珩觀察,南韓的射箭運動從基層開始培育就很堅固,「他們的射箭人口就是我們的幾倍,我不知道幾倍…反正好幾倍啦!他們有能力選到國家代表隊,就幾乎一定能夠拿金牌的隊伍,因為他們光國內的選拔,強度就已經超越國際賽了,」魏均珩透露,東京奧運因一停賽的這一年,「他們的出賽陣容就一直一直在變,變個不停,嚇死人!」

魏均珩對「基層」的一部分想像,也很台灣,「我剛剛突發奇想一個,也可能推廣說,大家去夜市的時候—當然不是專業的器材—但主要是可以體驗放箭的成就感,那個氣球(被射破)『磅』一聲!就是一個成就感。再來稍微深入一點,可以到運動中心、民營的俱樂部。真的很有興趣的話,那大家就一起來參加射箭隊吧!」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