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在城市邊緣 與青山綠水展開無縫接軌:臺北市永建國小遷校校舍新建工程

id SHOW好宅秀

更新於 2021年06月23日10:38 • 發布於 2021年06月30日01:00 • id SHOW居家設計平台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創立於1952年,原名考試院附設中興小學,由首屆考試院院長鈕永建所創辦,當時僅是單純考慮院內員工子女就學安全及方便所設,後因學校經費不足,經營困難,故於1968年經董事會研議並徵得臺北市政府同意後,移交市政府管轄,1969年,為紀念鈕永建對學校的貢獻,更名為「永建國民小學」。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校舍配置以有機的形式開展融入自然

隨著時光流逝,學生人數逐漸增加,而原有校地過於狹小不足以容納,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獲得地主同意捐贈土地,並於2010年展開校舍設計、2014年破土動工,2018年終於正式由臺北市文山區試院路2號搬遷至木柵路一段現址。學校位於台北市南區自然生態豐富的仙跡岩山腳下,台北盆地山坡與平地的交接處,此處100年前還是農地、水塘與聚落,因此自然與生活的風景密不可分。在近一世紀台北都會環境變遷下,陸化的台北盆地邊緣已為成都市與自然的分界帶,在這分界帶上的建築皆以不同的姿態回應著仙跡岩。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建築與樹梢齊高水平展開,創造與自然和諧的對話關係

永建國小基地基地長約250公尺,順應山坡地形呈現不規則的形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因此建築團隊將校舍配置以有機的形式開展融入,做為與其他都市小學不一樣的校園特色。此外,團隊期待透過校園設計,針對建築計劃嘗試教學場域的定義與圍塑,還希望藉由校園建築群的姿態,讓自然得以共存在校園空間架構中。校舍配置緊密的與自然及都市整合,鼓勵學生深入體驗自然,同時建築採用斜屋頂與露臺綠化,令永建國小成為隱沒於樹梢間的綠意校園。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採用斜屋頂與露臺綠化讓永建國小成為隱沒樹梢間的校園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既有的老樹原地保留下來打造寧靜安全的學生上下學路徑

來到校園前,會發現建築團隊沿著木柵路藉由幼兒園、表演廳、體育館、游泳池以及樹下廣場打造永建國小與周邊社區共享的都市節點空間;校地西南角同時為木柵路仙跡岩登山步道口,刻意壓低的幼兒園斜坡量體與退縮,保留木柵路與仙跡岩山景的視線軸,打開了如綠色隧道的登山步道口與遠處山景,當木柵路往來人車看建廣闊的天空與山脈時,就能聯想起永建生態小學與仙跡岩,藉此讓都市與自然能夠以正面的態度共存、彼此滲透,重新拾回遺失許久的永續生活。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建築物間留下來的縫隙也是孩子創造力發揮的場域-「丸子區」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綠樹、微風、陽光是校園中未曾缺席的部分

國小校園是可以讓小朋友學習日常生活知識的場所,所以須在每個角落不經意地提供不同的教學與社交場景。對師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可以共同投入、經營、資源共享、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進而享受樂趣的校園場域,以強化學生對於校園情感記憶的累積與認同。為了疏解上下課期間擁擠的人潮及家長接送,既有的老樹原地保留下來打造寧靜安全的學生通學路徑,並規劃校園主入口廣場,以塑造校園入口意象。校園西側與北側沿校園與仙跡岩介面打造「生態日記溼地」做為校園與仙跡岩的隱形圍牆,與教室群落共同形塑雅緻的生態自然棲地,是物種豐富的生態戶外教室,在野放的環境中探索,對成人是身心靈的休息,對兒童是快樂無比的學習。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生態濕地戶外教室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仙跡岩山腳下樹影遊戲區與操場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仙跡岩山腳下樹影遊戲區與操場

老師的教學設計與孩童們的學習活動不應被教室的那道「牆」束縛,教室應該是讓小朋友在生活中學習自主、創造與互助分享的場所,因此這裡的教室充滿著不同的驚喜與使用方式,有適合低年級學童與教室共融的班群教室,也有針對中高年級教學使用的獨立班群教室,落地窗設計的教室陽台不再是難以清潔管理的服務空間,而是生活教育的教學場所;通廊上的大平台、窗台邊的木座椅等,每個角落不經意地提供著大小尺度的教學與社交場所,讓師生能夠更自由的運用空間。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班群教室提供更具彈性及多元使用的教學空間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校園是可以讓小朋友學習日常生活的場所,須在每個角落不經意地提供著不同的教學與社交場景

至於校舍外立面則採用45 x 95外牆磚混合5%閃光釉面磚,低彩度色系融入大地環境,閃光釉面磚於不同的時間及空間順應太陽軌跡呈現不同的反射度,豐富建築表情與視覺經驗。體育館及游泳池大跨度結構使用膠合木樑結合鋼構系統,膠合木的溫暖感回應生態小學的獨特性,外牆利用弧形玻璃帷幕將其輕輕包覆,期望於木柵路呈現較輕盈且穿透的意象,並於夜間呈現不同的都市風貌。外部串連南北校區間的鋼橋,採錯落微彎的鋼圓柱與背景融合,順應跑道的邊緣於平面上輕輕畫出弧線,線上的一邊可眺望整片的綠,聽見鳥鳴,另一邊則可清楚看見整個校園的活動。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低彩度的建築材料將建築物融入於自然光影中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採膠合木樑結合鋼構系統呼應自然山景圍繞的學生活動中心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採膠合木樑結合鋼構系統呼應自然山景圍繞的學生活動中心

從學生使用的桌椅配備到整體學校的配置,本案的核心價值-「創造增加人民福祉的建築」從未改變。這樣的概念包含學生如何在充滿激盪、開放、創意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社區如何妥善利用校園並與之互相得利,以及周遭的自然生態如何與人造建築共榮。或許設計的流程已經結束,但圍繞著永建國小的生活卻從未停止,每天都有新的人事物正在實踐。對於設計團隊來說,看到學校中無數的微笑是最好的回饋,而創造一個將自然與城市無縫接軌的開放式校園,則是達到此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從永建國小的設計表現獲得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公部門基礎建設/環境適意工程類銀獎》的驚人成果而言,無庸置疑的他們成功了。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

校園夜景

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小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1段311巷1號
02-2937-7199
https://www.yjps.tp.edu.tw/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