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深入了解芬蘭教育中「多玩少作業」的理念。
如果你認為好的教育就是由許多的作業、競爭、考試所組成,那麼不妨走一趟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或許會讓你完全改觀。芬蘭在1971年徹底改革教育制度,如今已發展得相當完善。
芬蘭的教育重視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與遊戲,因此未滿七歲的孩子是不允許接受正規教育,而年滿七歲的孩子每上完45分鐘的課程,則必須給他們至少15分鐘的遊戲時間。
芬蘭的教師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包括如何以非正規的標準化測驗來評量學生。
教師很少出作業,而同一個班級中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的天賦,但重點在於給予具有學習或行為障礙的孩子特殊的教育,當中有30%的孩子在某些時候都需要特殊的協助。
這樣的教育制度似乎運作得很好;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籌畫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廣泛影響教育政策的訂定,該計畫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中,針對15歲的學生施行標準化測驗,而芬蘭的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的表現始終名列前茅。
這項測驗同時顯示,芬蘭學生的資質差距是全世界學生中最小的。
芬蘭教育暨文化部發展處處長Jouni Kangasniemi表示:「我們一直以來都很樂意借鏡值得學習的想法,並透過密切的合作,將這些想法轉化成我們專屬的理念,並讓教師融入教學。」
「我們對芬蘭開發的教學和學習實踐非常開放,與其他國內外專家進行公開對話,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發展。」
芬蘭對未滿七歲的孩子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將重點放在情緒發展、個人成長,以及與其他孩子間的互動。「芬蘭人認為遊戲是孩子的天職。」Sahlberg說。
「芬蘭的家長,包括我,以及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孩子有權享受一個漫長、健康的童年。我們相信孩子能夠透過遊戲、朋友與手足的相處,以及家庭的親密關係,學習所需的一切。多數的教育家以及家長,都不相信提早接受正規教育,在日後就能表現得更突出,更沒有研究支持這番論述。」
「芬蘭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國家,主要的關鍵是創意。芬蘭人堅信與其模仿其他人,不如靠自己創造更好的成果。想成為創意人才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小開心地玩。」
芬蘭的學校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最大的原因或許是對教師的信任。芬蘭政府沒有設置督察,也不對學生、學校或教師進行排名,反倒鼓勵教師自行設計課程與測驗,培養學生具備多元的知識。
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擠進錄取率10%的師資培訓校院,而且如果想當教師,還必須具備教育學碩士學位。培訓過程皆由政府出資,日後取得教職也有優渥的薪資,因此教師在芬蘭是眾人爭搶的夢幻職業。
延伸閱讀:值得列入考慮的十家傑出英國公立學校
「許多國家都面臨到一個很大的阻礙,那就是評量制度,這不僅妨礙學生學習,還讓他們將同儕視為競爭對手。」Kangasniemi說。
「芬蘭的教師都受過嚴謹的訓練,水準也很高,不過他們專精的是學習科學,而非教學科學。教育制度的改革並非一蹴可幾,我們也是經過數十年的磨練才有今日的成果,想要大幅改革既有的制度,是沒有捷徑可循的。」
Sahlberg又說:「除非你百分之百相信教師和學校對教育孩子的理念,否則你沒辦法完全依賴他們,尤其當教師跟校長都是教育專家時,你更應該相信他們。教師不但要表現得像專家,也必須被視為專家,就像醫生跟律師一樣,而且也應該獲得專家該有的報酬。」
訂定政策及改革時都必須傾聽他們的聲音,因為他們最懂得如何實踐。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真正專業的學校教育文化,讓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好,前提是必須具備道德準則、訂定政策的專業形象,以及各校深入合作的專業精神。
延伸閱讀:去美國當小留學生──全美最好的十大寄宿學校
另一個好處就是節省成本。國家慷慨贊助教育費聽起來似乎很昂貴,但芬蘭仍然設法以低於其他富裕國家的成本來教育孩子,例如芬蘭的孩童教育費就比美國的要低30%。如果你信任教師,這表示你可以聘僱少一點的行政職員,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此外,少了標準化測驗也能省下一筆資金。
芬蘭目前的教育革命正往主題式學習靠攏,期待學生能從跨學科的角度學習特定的主題、事件或現象。
不過這將會隨著傳統學科成為課程的一部份,其實芬蘭有很多學校早就這麼做,現在只是讓它變成常態。
Kangasniemi說:「主題式學習早在2016年八月就納入國家核心課程,通常在一年的課程中會實施一到二次。顯然芬蘭的學校早已熟悉這樣的教學方式,由於成效卓越,因此逐漸擴散至整個教育系統。」
翻譯/Chun-Feng Huang (Ivan)
留言 1
哪像台灣跟中國一樣,從古至今就是背書背書,會背才有前途,有病,前途不帶表錢途好嗎...
2020年08月30日06:4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