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運算技術興起,提升終端裝置對AI運算和低功耗的需求,也使得RISC-V 與Arm等精簡指令集架構,成為物聯網晶片開發的首選。特別是RISC-V本身的開源架構、可擴展、模組化等特點,降低了CPU開發難度並縮短研發週期,更是廣受開發者歡迎。
堪稱晶片界的Linux,RISC-V廣受國際大廠喜愛
其實,RISC-V經常被比喻為「晶片界的Linux」,其開放性架構的特色,讓開發人員可以自由、靈活且迅速地用它來進行產品設計,就如同Linux一般,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層原始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
而這樣的特色,也大大吸引英特爾(Intel)與蘋果(Apple)等國際大廠目光。特別是Intel還宣布下一代7奈米處理器開發平台Horse Creek將採用RISC-V架構,同時盛傳欲斥資20億美元收購RISC-V大廠SiFive。Apple則是積極招募「RISC-V高效能工程師」(RISC-V High Performance Programmer)人才,可見布局開源架構領域野心。
另外,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分析,在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RISC-V本身的高自主性優勢,也更受中國廠商所重視,主要希望能藉此甩開國外業者對於自身發展晶片的限制。反觀台灣,目前也有晶心科技、聯發科、瑞昱科技、創惟與智成電子等業者投入其中。
RISC-V自2010年起源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於2015年8月成立RISC-V基金會後,RISC-V指令集正式走向了全世界。相比於Arm架構,RISC-V的指令集更小、可以模組化擴充、客製化設計自由度等優點,經過數年發展,漸成為Arm架構的有力挑戰者。
鞏固九成市佔率,Arm祭出客製化、彈性授權平台方案
RISC-V的來勢洶洶,Arm也有其應對措施。要有效發揮指令集的能力,具有完整生態圈是關鍵要素,相較於RISC-V,Arm無論是在軟硬體、IP、開發套件、偵錯工具等各環節都略勝一籌,且於行動晶片和物聯網晶片市佔達9成以上,應用生態系相對完整。
因此,面對RISC-V在多元化物聯網晶片開發所具備的彈性優勢,Arm仍做出以下因應鞏固其晶片開發生態體系。
首先,在Cortex-M系列提供應用端晶片運算效能、記憶體等規格微調之多元選擇。再者,提供Arm Flexible Access平台,允許IC設計業者在晶片原型開發階段免費使用Arm的授權IP,而僅於量產晶片時收取權利金,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透過 Arm Flexible Access,企業將能驅使他們的設計團隊擁有更多的實驗、評估與創新的自由度,讓既有的合作夥伴與新進入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得以應對物聯網(IoT)、機器學習、自駕車與 5G 帶來的全新成長機會。此方案推出至目前為止,全球共計已有超過 100 個合作夥伴加入。
另一方面,為了支持全球新創團隊加速落實創新,Arm也推出Arm Flexible Access新創版,讓籌資不超過 500 萬美元的新創公司,以零成本的方式取用各式各樣 Arm 領先業界的矽智財,以及全球性的支援及訓練資源,協助新創公司朝推出商業化矽晶片與擴大商業規模邁進。目前全球共有超過 40 個新創團隊加入其中。
最後,在新近發表的Cortex-M33、M55二款晶片核心IP中增加了可客製化定義的指令集區塊,增加了依應用需求客製化設計晶片的彈性有一定競爭能力。此外,面對5G時代所需的高效能運算處理能力,Arm亦提供Cortex-X客製化CPU方案(Cortex-X Custom, CXC),堪稱具備最高效能的CPU,滿足差異化的旗艦手機與大螢幕裝置需求。
【熱門焦點】
【圖解】PChome搶投資,一張圖看懂「先買後付」!為何在電商、科技圈掀起熱潮?
台灣半導體稱霸世界,普通上班族卻嚐不到甜頭?黃崇仁點出疫後多個「不均衡」現象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