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特斯拉Optimus將量產!人型機器人高成本、高故障率下為什麼巨頭仍要砸錢投入?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2年09月26日03:51 • 發布於 2022年09月26日04:10

越來越多科技巨頭投入製作人型機器人的行列。繼小米、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NASA等之後,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也表示將在9月30日「人工智慧日」(AI Day)當天亮相雙足機器人Optimus,並預計於明年開始量產。

雖然機器人專家和分析師目前普遍不看好Optimus的前景,打造人型機器人從來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容易,但科技公司還是紛紛投入資金,要打造出雙手雙腳、有頭有臉的機器人。

又貴又複雜,雙足機器人的開發有其必要?

說到機器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就非掃地機器人iRobot莫屬,截至2020年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台。iRobot現在的形狀就是一塊有厚度的圓盤,方便在地上移動,表示(經過幾代的改進後)現在的型態是最適合用來執行清掃任務,除了方便移動到房子中的各角落,也能減少碰撞造成的傷害。

但同時,iRobot已經很難以低於1,000美元的價格來販售,若以其他形狀來製作,恐怕還會增加不少成本,運行效能也不一定會更好。讓現在的掃地機器人再多出一雙手臂不只不務實,也增加更多潛在的故障點。

iRobot

這都說明了,只要能最有效率的執行任務,機器人不一定需要擁有人的形貌,而且機器人擁有越多關節,移動方式將會更複雜,也增加可能的故障機會。不是沒有人想製造過人型機器人,只是要克服的困難太多。

外媒TechCrunch就點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公司願意砸錢,投入人型機器人的計畫?

從科幻到現實,「我們」與「它們」的距離

原因其實不難。第一,符合大眾影視媒體自科幻作品興起以來,人型機器人就存在我們對未來的想像當中。再者,比起只有基本方體、圓形的機器人,類人型體更能帶來親切感。

從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到電影星際大戰、再到魔鬼終結者,無一不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大眾對機器人的期待──人形。在許多大眾媒體的表現當中,機器人一直被視為「我們」人類的機械版本;它們與我們相差無幾,只是大腦由電腦複雜的運算代替,關節肌肉由不同的電線和機械結構組成。

既然機器版本的「我們」和人類相差無幾,我們就更容易將自己投射到機器人身上。我們更容易被和我們相近的形體吸引,因為人類天生就能夠辨別看起來像人類的東西,即使是卡通圖案,我們也會自動認出,那應該是個人類角色、那不是人類角色。這也是為什麼雙足機器人在科幻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幾乎就是「我們」,「它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做到的事、甚至做得更好。

馬斯克在發表Optimus計畫就表示,希望Optimus可以幫人類處理一些必要但具有危險性、重複性、或是必須但是人們懶得做的工作,如搬運工作、家務打掃和老齡照護等等。

AI DAY-3.jpg

這就不免提到,尤其是在服務和照護方面,人形的機器人也可能更容易受到青睞和歡迎。它可能有手有腳,搬重物、攙扶、行走樓梯大概不會是問題;它如果有臉有眼睛,雖然它可能面部表情很僵硬,但你在說話時,可以看著它的眼睛。

如果人們在未來要需要與更多機器人互動,那它們使人們感到親切就有其必要。外媒Forbes一篇由Ben Goertzel寫的專欄也這麼說:「除了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在不露面的機器主導的世界中更加豐富,類人型機器人還能在未來為人類、機器人和其他人工智慧以互相同理和協調的方式互動。」

此外,人型機器人在互動的實際應用中也有所成效。例如Nao、Bandit、Kaspar和RoboKind Zeno等人形機器人的研究證明,自閉症兒童對類人機器人、治療和社會培訓等反應良好。南加州大學教授Maja Matarić自2014年以來一直使用機器人,幫助自閉症兒童模仿社交輔助機器人的動作,並在2015年幫助中風康復患者進行上肢鍛煉。當受到機器人的鼓舞和激勵時,患者更有動力鍛煉。

2017年NASA推出火星探索機器人Valkryie並對製作人型機器人提出了看法:在太空站等由人類設計的環境中時,操作雙足的類人機器人並無不合理。「開發像我們的機器人是因為,我們的環境(指太空站等)是為了我們(人類)而設計的。」Valkryie機器人的研究員Murphy Wonsick這樣告訴外媒TechCrunch,「我們在完善的環境中工作,那為什麼像我們一樣的機器人不能在這個環境良好運作呢?」

雖然我們可能很少意識到這件事情,但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為了人類形體所設計的,例如樓梯可以上樓,門把可以旋轉打開;機器人的類人形型態就是為了這些需要靈活性而設計的。能夠在不同環境中做多種事情的多功能機器人,尤其在房子裡移動,機器人就很可能需要是人形的,就像有腿和手臂一樣。也許是帶有可展開輪子的腿,或多個可換的手臂等等。

亞馬遜投資的Agility,也正在研發人型機器人Digit在倉庫負責搬運工作,被視為是特斯拉接下來的競爭對手。CTO兼創辦人Jonathan Hurst就表示,(人型)機器人有更高靈活度,讓人類專心做需要創造力和判斷力的工作;和之前只能完成單項任務機器人相比,有更高通用性。

Agility Robotics 雙足機器人 Digit

至於為什麼會想要機器人的眼睛只在頭的前面?為什麼不在脖子上,擁有更多的自由度?這又要考量人類與機器人互動的舒適度。NASA的另一個太空任務機器人Robonaut的腿令人毛骨悚然,一個無頭的機器人敲門的時候大概也是如此。

這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機器人都應該要具有人的形貌,像是iRobot,有個明確、單一的任務,就不需要過於複雜的形體。Robonaut擁有非人類的腿,也是因為人類的腿在太空中基本上沒有用處。

當然,人型機器人為我們做事、甚至到聊天,大概很長一段的時間要走,畢竟人類全身上下擁有兩百多個關節,除了故障率,更別說與肌肉的協調度還有許多要克服的難關。但存在於科幻世界的想像,隨著科技慢慢發展,能夠兌現的應該還會越來越多吧。

資料來源:TechCrunchForbesEuroNews

責任編輯:侯品如

延伸閱讀

特斯拉AI Day 9月底登場,人形機器人成焦點!馬斯克的大作會變怎樣?
跟特斯拉比拚?小米宣布推人形機器人CyberOne,還能兩腳走路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