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73歲的羅先生,平時很少外食,每天都走一萬步運動,很注重養生,但今年初,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進一步追蹤,發現大腸長了4公分的息肉,如果不處理,有癌變的可能。醫師提醒,息肉的形成,除了和飲食相關,其他像是基因以及環境因素,也有關聯,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
羅先生:「我今天已經走了,1萬零254步。」
73歲羅先生,天天健走鍊體能,也相當注重飲食。
羅先生:「三餐都在家裡吃,很少在外食。」
自認身體還不錯,沒料到,大腸息肉潛伏已久,就醫檢查發現,已經長到四公分大,醫師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不需要轉介到外科,及時安全去除病灶。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林裕鈞:「2公分以上的(息肉),我們就會額外做一些黏膜下的注射,把這個病灶,讓它能夠浮起來遠離腸壁,這樣之後,我們在切除,要通電燒的時候,才不會說,在下面造成一個穿孔。」
所謂大腸息肉,是指發生在黏膜表面的突起組織,大部分是良性的,有些會癌化成惡性腫瘤。
台中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 黃德劭:「只要你有直系親屬有大腸直腸癌,或者沒有大腸直腸癌,但是有那些腺瘤(息肉),這個東西就是代表基因(或)環境、飲食,可能是有問題的,家族裡面有這樣的傾向,可以提早做健檢。」
如果,同時又有血糖控制、體重過重,以及腸道菌相失衡的問題,可以提早到40歲就開始,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早些篩檢,遠離癌症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