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淑芬∕台南報導
南山公墓基督教墓園有一區幼兒墓園,即將被遷葬,計有32門,有台灣人、英國人、日本人的孩子,幾乎都是來不及認識世界的幼童,這些墓塚也見證早年台灣歷史發展軌跡,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等相關團體提報古蹟審議,希望在刨除前確認墓塚歷史價值。
這些即將被遷葬的墓塚,最早的一門,是清末來台傳教的彼得醫師(Peter Anderson)二女兒,署名「安二女英之墓」年代是1891年,墓碑橫額更明白寫著「大英」,這恐怕是全台灣唯一一座清代外國孩子在台灣的墓塚。
「高善善墓塚」更特別,他是府城名人高再得醫師三兒子高俊傑的兒子,出生僅一天就過世,他的墓塚是父親高俊傑、母親高孫發一起合葬。
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指出,墓塚型制結合西洋、漢式及日式,這些反映時代特色的墓塚若被移入納骨牆,殊為可惜;長老教會在台扎根已久,對歷史和文化的重視,大眾有目共睹,甚至長老教會總會還有成立歷史委員會及檔案館,期望教會能重視並善待這些長眠於此的孩子們,共創一個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基督教墓園。
這些墓塚都是1943年從三分子墓地遷移過來,與巴克禮牧師、涂為霖牧師等歷史名人葬在一起;根據遷葬公告,公告期滿後,10月起會將這一區32門兒童墳墓全部刨除,起掘安置到墓區邊緣的納骨牆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