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向南走,來到浪漫臺三線的第三展區,苗栗卓蘭、臺中東勢,有藝術家汲取在地材料來創作,還有藝術家楊登棋、徐景亭回到故鄉,以自身生命經驗重新解構,醞釀出一件件視覺衝擊的創作,這些藝術家集結在地特色與環境,藉由藝術來詮釋客家文化精髓與底蘊。
記者 錢薇如:「來到卓蘭的豐原客運,可以看到這件藝術作品,全是用葉子做出來的,可以讓這些藝術作品陪著大家等公車。」
一片一片用紙雕塑做出的榕樹葉,吊掛在日式建築內,作品利用榕樹葉的染汁來上色,在卓蘭的詹冰文學館,結合地方環境,創作出與居民連結的物件。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藝術總策展人 林怡華:「卓蘭這邊附近有很多很多榕樹伯公,所以我們這次特別邀請若枚(藝術家)來進行,和榕樹之間的一個想像和對話,現在的狀況同時也回應到詹冰的文學,這個具非常現代主義知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在地的詩人的創作。」
記者 錢薇如:「來到臺中東勢的鯉魚伯公公園,這裡有很多色彩豐富的旗幟,這是藝術家、學童、在地居民,一起做出來的作品,這也代表了多元的族群文化,同時還有身分認同。」
一根根將高接梨樹修剪下來的枝條,以垂吊方式,排列成一件作品,臺中東勢的藝術季作品,與在地產業高接梨做結合,展現嫁接技術,也表現出客家人適應環境時,為生活找解方的生活態度,更希望藉此隱喻過去較少被提及的客家女性勞動者的辛勞。
「這個花是塑膠花,然後它是用指甲(片)做的。」
藝術家楊登棋也首度回到故鄉創作,從個人成長經驗、節慶、自己的阿婆,並揉合當地居民口語裡,時常提及的傳奇人物「阿比百」,進行物件、影像創作,運用強烈色彩,來展現陰柔美學,顛覆大眾對於客家意象的想像。
藝術家 楊登棋(登曼波):「性別流動,然後其實陰柔的,還有女性的作品,我感覺這些作品是我想要表達的作品,這個靈感從阿比百開始,這作品也和我阿婆有關。」
與地方串連,產生對家鄉的記憶、情感,藝術作品也讓大家深入看見,客家文化對在地對話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