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一
慢活客庄小鎮
鳳林鎮位於花蓮縣中區,早年此地稱「奉鄉」。日本時期治臺時,政府見此處林木茂盛,彎曲的樹枝猶如鳳凰展翅,於是將地名改為「鳳林」。史料記載鳳林最早的開發可以追溯至清代末期,當時已有漢人入墾,客家人約在清末曰初來到此地,到了日本時期初期便墾拓成獨立聚落。根據日本時期戶籍資料,光緒13年(1887)就有葉步專入墾六階鼻庄(今山興里)。之後的幾年,幾乎都有零星的移民透過先到此處開墾的親友,寫信回鄉告訴後山情況後,方舉家遷移至後山。他們都不約而同先搬到六階鼻,然後才找機會渡河來到鳳林街上。日本時期的饒永昌和吳坤,則是直接遷到鳳林庄開墾,日本官營或者私營而招徠的客家人,在日本時期數量更是相當的多。鳳林的客家人大多來自於新竹以及苗栗地區。
據鳳林鎮公所官網記載:「民國110年(2021)鳳林鎮人口約一萬人左右,其中有七千餘人是客家人」。由此可見客家人在鳳林的比重相當之高,因此還保留著許多的客家氣息。在這您可以直接講客語外,街上隨處可見客家主題的小吃,如菜包、水粄等。另外客家主題館舍也是東臺灣獨有,例如:鳳林國小的校內孔廟,前身是日本時期的校內神社,戰後首任校長戴文鑑先生改為孔子廟;鳳林當地的信仰中心壽天宮內側殿也祀有孔子像,由此可見鳳林當地對於教育的重視。
另外,日本時期鳳林支廳長官舍改造並活化的「校長夢工廠」,也見證了客家人天性勤儉樸實重視教育的精神,據館方統計資料,全臺鳳林客庄的校長就高達餘位。
鳳林鎮
花蓮著名退休校長廖高仁先生,退休後致力於鳳林當地文史,自民國82年(1993)開始寫作,至民國106年(2017)止已出版《悅讀十九世紀的花蓮》等冊書籍,同年還獲得薪傳獎,對於花蓮的文史史料貢獻相當大。而廖校長也是校長夢工廠的志工,不定期還會在此相遇,也可以聽聽校長講故事。
黃昏產業的菸葉,昔日的大榮里菸樓林立,每到採收之時村庄裡香煙四起,烘菸葉的味道瀰漫著整個村莊。但隨著菸葉的進口,臺灣菸葉也漸漸失去風采,傳統菸樓也失去它原有的功能。芳草古樹餐廳將昔日的閒置菸樓改造成民宿,並將擂茶文化在花蓮發揚光大,隨著年輕一代的返
鄉,傳統的客家料理與年輕人的創意結合,也產生出有趣的火花。美好花生的鍾順龍因照顧雙親決定返鄉,透過過去所學的攝影專業結合自家生產的花生,打造一座富有藝術空間的藝廊店鋪,它是藝廊;同時也是販售自家產品的店舖,在農村裡這是一個突破。當地農民結束每日工作後,路過此地都得從大型農機車上下車喝碗花生湯才肯回家,這碗庶民花生湯據說連雲門舞集的林懷民都愛喝。
來趟鳳林客庄慢活,體驗與感受一下鳳林客庄的慢活趣吧。
鳳林彭記菜包
當地著名的客家小吃店,目前由第三代經營。店裡招牌為客家菜包、肉圓、碗粿、草仔粿等客家美食,其堅持當天現做,口味相當新鮮。水粄加入了花蓮著名的精白米米漿及特製的調味醬料,十分美味。
校長夢工廠
鳳林鎮客家人勤勞儉樸並且十分重視教育,培育出許多士子,擔任校長的鳳林人更超過百餘位之多,被譽為「校長之鄉」。此建築原為日本時期「鳳林支廳長官舍」,戰後成為鳳林中學校長宿舍,後閒置空間經再利用而成為校長夢工廠。
鳳林鎮客家文物館
「鳳林鎮客家文物館」為東臺灣第一座客家文物館,一樓介紹花蓮客家人的墾拓紀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二樓則介紹客家傳統服飾、早期客家耕種農具。
芳草古樹花園餐廳
芳草古樹餐廳位於鳳林鎮東側大榮里,現在由第三代接棒。除了原有的客家餐廳、客家擂茶體驗與菸樓民宿外,還結合了手沖咖啡的服務,店內更展示許多客家元素的手工藝品。餐廳外還有一棵超過二百年的老樟樹位於戶外屋旁,也成為餐廳的一大特色。
鳳林菸樓文化聚落
早年鳳林是日本種植菸葉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日本時期至戰後共有超過近40餘間的菸樓。戰後,隨著烘烤菸葉的技術改變,傳統式菸樓逐漸喪失功能之後,便慢慢地失去昔日風華逐漸沒落。至今,當地的舊式大阪菸樓仍有十餘棟之多,為花蓮地區菸樓數量最多的鄉鎮,也成為鳳林鎮的特色之一。
美好花生
「美好花生」早年由鍾順龍母親在鎮上自家農機行小量販售鹹酥花生,隨著年紀增長無法負荷炒花生等繁雜事物而決定退休。之後鍾順龍與妻子便放棄北部專業的工作,返回家鄉與媽媽學習炒花生手藝。
鳳林國小孔廟
鳳林國小設立於1920年,至今已超過百年。在校門右側設有一座孔廟,孔廟前身為日本時期的校內神社。1941年,時任校長戴文鑑為慶祝創校三十周年,將校內神社改建祭祀至聖先師的孔廟,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祭孔大典,至今仍持續辦理,為鳳林地區及學校的一大盛事。
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鳳林文史工作協會為凸顯地方客家文化特色及維護生態、永續環保,在做為社區文化產業交流及行銷平台理念下,於2009年成立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目前除規劃植物染體驗課程外,店內還有展示及販售各類使用花布及植物染製成的拼布文創小物。
鳳林壽天宮
鳳林壽天宮是鳳林地區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戰後,當地有心人士將日軍留下的倉庫做了整理,並在原址建造了一座廟宇,名為「壽天宮」。該宮主祀關聖帝君,配祀城隍爺、神農五穀大帝,左殿則供奉義民爺。
路線二
客庄小鎮風情畫
在鳳林車站後山的鳳林山南側,山麓櫻花隧道每到花季相當漂亮,猶如一條粉色隧道。居高臨下,俯瞰客庄風情,
有時還可見奔馳在縱谷的紅白列車停靠在山腳下的鳳林車站。
車站旁的明新冰菓室,過去因附近的鳳林戲院生意相當火紅,但戲院歇業後,冰菓室生意慘淡經營,幾年前行走節目、網紅部落客的爭相報導,又讓這間小店起死回生,甚至還在花蓮市開了分店。另外,鳳林山北側山麓的月廬食堂,其濃濃的客家口味,讓饕客一碗接著一碗,其中招牌梅子雞是必點的一道,若沒吃到這一味就等於是白來了。民國66年(1977)10月6日,平靜的小鎮發生了一件驚動全島的事情,張箭、鄧玉瑛兩位老師與幾位山興國小的老師,在颱風過後的一早準備涉水過溪到山興國小上課,但不諳水性的鄧老師遭大水沖走,張箭老師為了搶救落水的鄧老師也不幸遭沖走。這件慘案被刊登在全國版的新聞,也驚動了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政府於是撥了一筆經費蓋了一座橫跨花蓮溪的箭瑛大橋,甚至在民國74年(1985)拍了一部《箭瑛故事》來紀念這兩位老師。如今,第二代新式鋼筋混凝土式橋樑於民國110年(2021)7月29日通車,橋上兩座雙手合十的橋塔,象徵兩位當年殉難的老師守護著山興里的里民。
林田移民村現今的客家後代,仍勤奮地打拼著。林田神社原為日本人的信仰中心,戰後卻成了當地的忠烈祠,也是當地著名的風景名勝。雖然在民國60年代,因政府的去日條款遭到拆除,但數年前又因政府的計畫挹注,讓這一座日本神社古蹟現場重新修建。神社內苑玉垣水泥護欄上,寫著當年飄洋過海的日本移民姓名;神社參拜道兩側,則種植象徵客家的油桐花。不同的國情,卻因「生存」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出發。大榮里的客家阿婆詹碧霞傳承長輩的好手藝,開設手工醬油、豆腐乳的製作課程,延續客家的好味道。每每開班授課,碧霞阿婆便會仔細示範手工釀製醬油的繁複工序。徐媽媽兒子、鳥居農場主人徐明堂,則在一旁協助擔任助理,由母子倆攜手傳承這一項幾乎快失傳的手工醬油。
優美的小鎮,透過輕旅行走訪鳳林,賞櫻俯瞰縱谷壯麗景色,並品嚐在地知名特色料理。感受移民村歷史現場與手作體驗,學習傳統客家技藝傳承職人精神,相信這一趟會是您感性且豐富的客庄之旅。
鳳林櫻花步道
鳳林鎮公所約在十多年前,沿著鳳林山產業道路栽植綿延約二公里的山櫻花,現今每到櫻花盛開之時,皆會舉辦賞櫻活動,相當熱鬧。每年農曆春節前後為山櫻花盛開時節,總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賞花。
明新冰菓店
明新冰菓店在地經營超過50年,冰菓店對面曾是鳳林戲院,每當電影散場時,鄉親都會來此享用冰品,是許多鳳林人兒時記憶的冰菓店。檸檬汁、月見冰、三豆刨冰都是人氣商品。
月廬食堂
2017年,鳳林月廬食堂決定吹熄燈號,讓許多老饕感到相當惋惜,也成為許多尚未到訪旅客心中的遺珠之憾。直至2019年,店家決定重新開店,讓令人回味的梅子桶仔雞再次重出江湖。
箭瑛大橋
1977年10月6日清晨,黛納颱風來襲過後,花蓮溪水暴漲沖毀便橋,山興國小的教師張箭、鄧玉瑛遭大水沖走不幸溺斃。此事件經過媒體的報導而轟動全國,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也深受感動,決定在該處興建水泥大橋,並命名為「箭瑛大橋」。2021年夏天,嶄新的箭瑛大橋終於竣工啟用,第二代箭瑛大橋設計23公尺的橋塔,雙手合十造型代表兩位殉難老師持續守護用路人。
林田神社
林田神社在1915年建立,戰後一度改為鳳林區忠烈祠。1970年代,隨著政府的「去日化」政策遭拆除。2006年,神社原殘存的殘跡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2014年,鳳林鎮公所向環保署申請經費,將昔日神社參拜道、鳥居與石燈籠重新修復整建。
廖快菸樓
廖快菸樓主人為廖快女士,而阿嬤的菸樓是一棟傳統的大阪式菸樓,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修繕、活化再利用,一度成為鳳林地區菸樓教學的場域。現今由徐明堂先生接手經營,除了與母親詹碧霞女士成立徐媽媽手工醬油教室外,也兼菸樓參觀導覽解說。
徐媽媽手工麴醬油
「徐媽媽手工麴醬油」進駐廖快菸樓,與兒子徐明堂先生分工合作。徐媽媽詹碧霞更是不藏私地教導手做甜酒釀、豆腐乳、醬油和紅龜粿的養麴發酵,吸引遊客報名參加。現場還有販售自家生產的米、甜酒釀、豆腐乳與醬油等產品,為村莊增添了一些熱鬧的氣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