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肉體之愛」愛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12月04日14:08 • 發布於 12月02日02:2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肉體之愛」愛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大學開始瘋狂讀書那幾年,讀的書絕大多數是自己買的,少數是租書店租的,非常少數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因為讀的量大,所以買的量也大,俺會把一天的餐費壓縮在一百元內,盡量不進行其他玩樂,把省下的錢拿去買書──當時俺以為俺寧可苛待自己也不怎麼依靠學校圖書館的原因,在於圖書館新書進得不快、專業書籍偏多而俺最常讀的小說偏少,但某天俺半夜拿起一本小說重讀(手頭的錢不夠買新書俺就重讀舊書)的時候忽然明白:俺買書的真正原因,是希望俺想讀哪本書的時候手頭就能拿到,毋需再去他處尋找。

有些人買了書會在書裡標注購買日期甚至購買地點,但俺的習慣是讀完了才寫下完讀的日期時間,蓋上標有「狼」字的藏書章,有陣子還自己設計了好幾款藏書票。俺認為書讀完了才算真的擁有那本書;喜歡的書重讀幾次都很愉快,初讀時不算喜歡的書,隔一陣子再讀可能會有不同感受,讀過的書擺在那裡就和自己有某種連結,實際擁有書很要緊。

現今俺一年讀百來本書,彼時大約半年就會超過這個數量(顯見沒在理會那些與學校成績直接相關的書),貪得無厭的購書結果就是小小的住處很快就會被書佔據,於是俺每隔幾個月回南部老家時,就會扛著一大袋書,把書堆到自己老家的臥室;待到北返住處,看見書櫃有了空位,就繼續肆無忌憚地買書。扛回家的自然是俺已經讀過但可能暫時沒打算再讀的書,不過有時突然又想讀某本書但它不在手邊時就不免懊惱,覺得這樣完全違背了俺買書的本意,只是居住空間是個實際問題,沒法子不處理。

有回讀了一本關於愛書人各種行徑的文集,其中提及有些讀者對書有「肉體之愛」──他們不會把讀到一半的書翻開書頁朝下擺放、不會折角做記號、不會在書裡劃線寫筆記,不會拿書去蓋泡麵(不,那本文集是英文翻譯書,沒寫這事);總而言之,他們會珍惜「書」的實體部分。俺喜歡買書,本也覺得俺對書算是有「肉體之愛」,俺不會把翻開的書朝下擺,也不會折角做記號(俺會隨便拿一個什麼當書籤),高中後就沒在書裡劃線寫筆記了,應該沒有用書蓋過泡麵(俺承認這事俺不大確定)。不過俺沒有文集裡提到的其他行為,例如小心不讓它們曝在陽光底下、舒妥地放置(俺都能塞就塞)、留神不讓飲料潑濺(俺每餐都帶書伴食,可能濺上的可不只飲料),甚至控制溫溼度──這幾項裡頭有些與經濟能力相關,例如放書的空間和溫溼度控制,但俺很明白就算俺的荷包夠飽,俺也壓根兒沒想過要做這些事。

也約莫是那段時間,俺開始把一些高中時的小說習作打進電腦轉成電子檔案──那些習作全是用手寫在筆記紙上的,其中有兩篇在大學時投稿了校內文學獎,都拿了名次,投稿時按規定以稿紙謄寫,得名之後製作刊物時交給打字行打字排版,所以雖然印出來了,但俺並沒有電子檔。筆記紙早被俺折得爛爛的、稿紙又交出去了,把習作打字存在磁碟片裡是很合理的儲存方式。俺會打字這事當年讓校刊社學長姊嘖嘖稱奇──現在的大學生大約無法想像整個以文字處理為主要業務的校刊社只有一個人會打字是哪種光景。

謄打習作時俺想通了自己對書的「肉體之愛」是怎麼回事。俺買書,以及大致珍惜書籍實體的原因,不是為了擺起來很壯觀或者保持它們的美觀,而是希望那些承載在其中的內容俺可以隨時再讀,所以俺必須讓「載具」,也就是書的實體,盡量就在俺伸手可及之處、盡量保持在沒有損毀的狀況;倘若這些內容以其他載具承載,例如磁碟片,只要俺仍然隨時能讀,那麼俺就沒那麼在意書的實體。

大學畢業時父親開車幫俺載行李回老家,看看狀況說還好嘛東西不多;返家隔天貨運行找上門,父親才發現他認為「東西不多」的原因是俺把十幾箱書送到貨運行去了。

開始工作後重新北上,又開始買書,不過讀書的速度開始逐漸趕不上買書的速度;幾次搬家,扛的書裡「俺想讀但還沒讀」的越來越多。留在老家的書有部分曾經被搬到租書店去,後來又搬回來,有些是俺讀完後家人說想讀所以拿了回去,可是似乎一直沒被動過;俺已經無法確知有沒有哪本書在搬來搬去的過程裡失蹤,妙的是老家書櫃裡還會出現俺很確定俺沒買過的書,而家人也說不上那幾本書是哪裡來的(對,然後俺就把它們帶回北部讀了)。是故,目前住處仍塞滿了書,「已讀」和「未讀」總共三面書牆兩個書櫃都呈爆炸狀態(其中一個的隔板這幾天剛被壓垮),有更多的書堆在地上,佔據的寬度與俺的工作桌相仿,高度則已然超越。

不過俺近十年左右大多數新購書都已經是電子書了。一如當年謄打習作的心得(加上俺後來直接用電腦寫作),俺對書的「肉體之愛」並非真的在意它的「肉體」,而是其中承載的內容,只要能讓俺方便閱讀,那「肉體」就不重要,況且電子書還解決了空間問題,避免讓俺的住處太像囤積癖老先生的居所(雖然現在已經很像)。

至於「買電子書是否應該擁有該書檔案」一事,購買電子書前俺曾考慮過──身為創作者和出版從業人員,自然知道把書檔外流可能造成的問題,它可能在被破解之後無法控制地流通,當一個讀者拿到免費書檔、閱讀自己喜愛作品的同時,都是在剝削創作者和產製內容的出版社,讓內容生產端越來越放棄生產,讓新作品越來越少。只是,單純站在讀者角度,俺買了書卻沒拿到書檔,感覺好像付了錢卻沒買到什麼。

這事沒多久後俺想通了。

同樣與對書的「肉體之愛」有關──俺買書買的是「閱讀」,有書在旁的好處是隨時可讀,讀過的書才是俺真正擁有的書;那些俺從前讀過、後來由於種種現實因素如今已不知身在何方的書,都曾經帶給俺許多思考與愉悅、在俺的生命裡留下印記,俺不確知它們現今何在,但俺從不認為俺花錢在那些與它們發生的「閱讀」關係是種無謂的虛擲。有否拿到書檔與「閱讀」並不相干──事實上,有個網路空間讓俺把書檔全堆在那兒、想讀就讀,完全是樁網路時代才會發生、讓「閱讀」變得更輕省純粹的爽事。

於是俺買了更多書。

買書吧: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沒有留言。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