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侏羅紀世界》這系列恐龍經典電影是許多人在童年、甚至是長大後每次看都會覺得興奮的作品之一,近日官方也釋出 2025 年暑假即將上映全新系列電影《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並由「史嘉蕾喬韓森」帶領觀眾探索恐龍世界!這次的故事中,地球絕大部分的地方已不再適合恐龍居住,倖存的恐龍只能在赤道附近孤立生存,而其中有幾隻恐龍體內含有關鍵性成分,能製造一種奇蹟續命藥,而被困在小島上的科學家們,即將發現一個隱藏了數十年,既驚人又邪惡的秘密!相關解析可參考 GQ 文章:《侏羅紀世界:重生》公布首支預告背後的 3 件事
雖然恐龍是曾經真實存在於世界上的生物,但之於人類已經是傳說,不過依然有許多科學家持續的研究牠們,在《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上映之前,GQ 找來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館的副館長內森史密斯(Nathan Smith)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侏羅紀公園》中的出現的 22 隻恐龍!
1. 腕龍
腕龍是草食性的長頸恐龍,從《侏羅紀公園》第一集中就可以看到牠用細長的脖子吃高處的樹葉,還打了個噴嚏在小孩臉上。
2. 副櫛龍
牠們會使用頭上修長的冠飾來發聲,也會用來區分不同種類或是求偶,特別的是他們口中有數百顆不斷生長的牙齒,幫助他們咀嚼植物。
3. 迅猛龍
迅猛龍是《侏羅紀公園》中最著名的恐龍,不過現實中迅猛龍身形其實算嬌小,大概跟一隻超大火雞差不多大而已。另外迅猛龍的身上有部分區塊是有羽毛的,這證明了牠其實和鳥類關係相當近,同時牠也跑得很快,可能比其他種類的恐龍都還來得迅捷許多。
4. 三角龍
三角龍也是晚白堊紀地獄溪地層的代表恐龍之一,最具標誌性的就是頸盾上的三隻大角。三角龍因為和暴龍住在同一地理環境,所以常常被描繪在一起,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在《侏羅紀公園》第一集中因為不適應植被而生病的那隻恐龍,就是三角龍!
5. 暴龍
暴龍也是《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代表恐龍,同時也是人氣最高的恐龍之一,在那個年代暴龍常被描繪成最強恐龍,但其實在這 15 到 20 年的近期研究中,學者發現了一些更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物種,也因此暴龍已經不能算是最大、最具侵略性的恐龍了。
有看過《侏羅紀公園》第一集的觀眾應該都有發現其實暴龍最大弱項就是「視力」,或許就是因為這項缺陷讓牠其他感覺系統,像是嗅覺等發展地比較好。
6. 雙冠龍
雙冠龍就是風雨中在吉普車內把納德利打敗的那隻恐龍,不過現實中的雙冠龍標本可能比電影中描繪得還要更大,但在能力上多少有加油添醋的成分,像是他們可能並沒有那麼那的頸傘,攻擊人時比起噴出毒液,是屬於直接衝上前用牙齒攻擊的類型。
7. 似雞龍
似雞龍就是曾經出現在《侏羅紀公園》名場景之一,也就是主角亞倫葛蘭特和孩子們登場的那幕。其實那時牠們正在被一隻飢餓的雷克斯暴龍追趕,在被放養的那片遼闊草原奔馳。
8. 原美頜龍
原美頜龍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掠食性肉食恐龍,雖然身型嬌小,但牠們在《侏羅紀公園》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9. 劍龍
劍龍也是最具代表性、大家最愛的恐龍之一。牠帶有裝甲,最具標誌性的就是尾上作為防禦性武器的尖刺,有趣的是,其實到現在學者依然搞不清楚劍龍背上的骨板是做什麼用的。
10. 厚頭龍
顧名思義,厚頭龍具有厚顱頂,也因此在電影中我們常會看到牠們常以頭部撞擊彼此,在要攻擊那些想控制牠們的員工時也是會以頭攻擊。
11. 角鼻龍
你可能對於角鼻龍沒什麼印象,牠算是不太出名的恐龍物種。屬於獸腳亞目的肉食性恐龍,鼻子上有尖角,比較特別的是經過學者研究發現,角鼻龍的演化譜系跟《侏羅紀公園》中大部分肉食恐龍是不同的。
12. 冠龍
冠龍是屬於鴨嘴龍科中的賴氏龍亞科的草食性恐龍,牠有著極似鶴鴕的半圓形頭冠,跟一般我們在奧氏櫛龍或副櫛龍身上看到的長型頭冠不太一樣。
13. 甲龍
甲龍是一種帶有裝甲的四足恐龍,四隻腿短而粗壯,最著名的武器就是牠強而有力的尾錘。(不過不是所有甲龍都具有尾錘!)
14. 棘龍
棘龍是作為電影中的主要反派,牠的最大特徵就是背上的棘帆。棘龍科動物都屬於半水生動物,有一半的時間會待在水中、在靠近水域的地方生活與進食,包括以大型魚類為生等等,可能比我們之前所認為的更熟諳水性。
說到棘龍的名場景大概就是他在《侏羅紀公園》第三集中和暴龍的打鬥畫面,不過經過近期的研究顯示,棘龍在現實中可能比暴龍的體型還要大,電影多少有戲劇化成分在。
15. 無齒翼龍
無齒翼龍其實不是恐龍,牠是屬於翼龍目的一種飛行爬行動物,和恐龍的關係很近,但依然不屬於恐龍的一種。如果你有看過《侏羅紀世界》的話,應該有印象一幕無齒翼龍攻擊主要園區的著名場景,牠用後肢把整個人抓起來,不過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無齒翼龍絕對不可能像老鷹那樣用爪子去抓住和攻擊獵物,因為牠們沒辦法承受這樣的重量。牠們在現實中攻擊和獵捕的方式會比較像現代的鸛。
16. 滄龍
滄龍屬和滄龍科都不屬於恐龍,不過牠們和蜥蜴之間的關係相當近。滄龍常會被發現在淺水地帶,甚至有可能會在水裡攻擊其他動物,在電影中也曾經描繪滄龍在水邊攻擊獵物的畫面。
17. 重爪龍
乍看你可能會發現重爪龍長得很像少了那片大棘帆的棘龍,事實證明牠們的確同屬棘龍科!
18. 食肉牛龍
「牛龍」稱號是因為在牠們的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短角而得其名,牠屬於阿貝力龍超科,常見於晚白堊紀時期的南半球,擁有一對粗短的前肢。某種程度不管在外型還是侵略性方面,食肉牛龍的角色可以說是南半球版的雷克斯暴龍,都是屬於大型的掠食性恐龍。
19. 異特龍
異特龍也是屬於體型大的掠食性恐龍,在侏羅紀晚期時相對劍龍、迷惑龍和腕龍等,屬於食物鏈的頂端。
20. 迷惑龍
迷惑龍是一種大型草食蜥腳下目恐龍,牠和腕龍一樣有著很長的脖子,但更水平一些,反映出他們在攝食上的差異,可能在侏羅紀晚期吃的是不同高度的樹葉。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其實迷惑龍和雷龍長得非常相似,有研究指出雷龍可能就是成人版的迷惑龍,也因此兩者常被混為一談。
21. 帝王暴龍
在新的《侏羅紀世界》中的帝王暴龍其實是結合不同恐龍的特質去創造電影效果,這不僅為電影本身打造出很棒的反派角色,也讓整部作品有一種新的主題感,像是有一幕帝王暴龍開始和迅猛龍溝通,代表了帝王暴龍帶有一些迅猛龍的 DNA,雖然很明顯是誇張效果,但也是如此才讓我們一腳深陷劇組所創造的世界觀裡。
22. 帝王迅猛龍
帝王迅猛龍是一隻在《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中登場的新反派恐龍,他們將帝王暴龍和更多迅猛龍 DNA 結合,為電影創造出一隻更危險、更致命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