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最後的滑移樂趣 - BMW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試駕

小七車觀點

更新於 2017年10月30日02:15 • 發布於 2017年10月26日07:30

身為市場中唯一一款後驅小型掀背車,BMW 1 Series 自推出以來就受到不少個性買家的青睞,也因為 1 Series 的 BMW 品牌價值、多樣化的車型選項以及好上手不極端的駕馭特性,也能吸引不打算把車拿來「蕭呸」的女性買家等走時尚路線的客群。

原廠代號 F20 的第二代小改款(LCI) BMW 1 Series 從 2015 年 4 月登台以來也過了兩年餘的時間,在外界不斷傳出下一代 1 Series 幾乎確定將改採 UKL 前驅平台的風聲之下,也讓許多車迷感到不勝唏噓。而在這款後驅掀背傳奇走向休止符之前,總代理引進了 2018 年式的 1 Series ,除了 120i Sport Line 以上配備 Shadow Edition 風格化套件外,更將已經普及在其他車系的 BMW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列為全車系標配,在更個性化的妝點下也能讓駕駛享受更具智慧化的移動過程;此次試駕的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更將互聯駕駛套件內的六項智能服務全數上身,售價 205 萬元。

2018 年式 1 Series 的 Shadow Edition 風格化套件可分為 M-Sport 、 Sport Line 及 M140i 專屬樣式等三種配置,在這三種不同的前後保桿造型搭配下,也替 1 Series 塑造出大相逕庭的風貌,但同樣都具備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燻黑頭尾燈的配置,創造更強烈的跑格氣息;此次試駕的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除了搭配上述風格化套件外,更搭配使車高降低 10mm 的 M 款跑車化懸吊、18 吋 M 款雙幅式鋁圈及前四後二活塞的 M 款煞車套件;而 M140i 的跑車化懸吊更加入電子可調機能。

此次試駕的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配備 M-Sport 前後保桿,搭配 Shadow Edition 獨享的燻黑頭尾燈及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的配置。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額外配置使車高降低 10mm 的 M 款跑車化懸吊、前四後二活塞的 M 款煞車套件以及18 吋 M 款雙幅式鋁圈,前後配胎尺寸分別為 225/40R18、245/35R18。

 

有別於近期國內市場導入的多數 BMW 車款趨向重視內裝質感及高檔用料的作法,坐進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車內,從黑色天蓬、 M 款跑車化方向盤、包覆於跑車化座椅的 Alcantara 麂皮/藍色網格織布混搭材質以及充斥車艙的鋁質格紋飾板,感受到的是硬派的運動化風格;不過 8.8 吋觸控螢幕中滿載各項功能的全新 iDrive 6.0 介面以及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系統,相較於同品牌的其他老大哥也絲毫不遜色。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及 M140i 皆標配真皮 M 款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含換檔撥片)

 

 

除了 M 款方向盤之外,車室內的鋁合金休息踏板、帶有象徵 M-Power 三色標籤的座椅以及座艙充斥的 Alcantara 麂皮和藍色網格織布,都能讓人感受 M-Sport 車款的硬派性格。

 

儀表仍然採實體指針式設計,但儀表下半部的圖示也幾乎全數位化,能顯示的機能也就更多元;而系統一旦偵測到碰撞風險時,也會以圖示及聲響警告駕駛。

 

2018 年式 1 Series 將 iDrive 6.0 介面及 BMW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系統列為標配,包含智能緊急求助、遠距售後服務、智能遠端遙控及線上生活資訊等功能,而在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以上等級更多了即時路況資訊與旅程諮詢秘書機能,iDrive 控制旋鈕也加入手寫功能。

 

BMW ConnectedDrive 不單只有聯網方面的功能,車道維持、駕駛注意力及主動防撞輔助系統更是它的核心機能。

 

雖然是強調競技氛圍的座艙,但前雙座六向電動調整跑車化座椅外加駕駛座記憶功能,是身為新世代 BMW 一份子應該要有的基本價值。座椅選擇織布麂皮混搭的配置不單只是營造氣氛用,這兩種材質達成的防滑效果實屬上乘,經過強化的兩側蝴蝶翼也有十分良好的包覆性,而下方的手動腿托更能依照身高進行調整,因此即使在激烈操駕時身體也不會有任何位移,長途行駛也不會對大腿帶來任何不適;但後座空間確實就不是 1 Series 的強項了,除了 FR 設定帶來的後地板高聳中央隆起之外,膝部空間對於身高 180cm 以上的成員來說也是岌岌可危;不過好在後座頭部空間尚可接受,後座中央也有空調出風口的配置,而向後傾斜角度較大的椅墊也算是補足了大腿支撐不足的問題。

高聳的中央隆起使得中央成員乘坐起來較為辛苦,幸好支撐性良好的後座設定及後座出風口可說為後座舒適度截長補短。

 

在動力部分,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搭載 TwinPower Turbo 2.0 升直列四缸雙渦流引擎,可發揮 224hp 的馬力,也擁有 310Nm(31.6kgm)的峰值扭力,與 Steptronic 運動化八速手自排搭配之下,0~100km/h 加速可在 6.1 秒達成,極速可達到 243km/h。

F20 1 Series 原本就屬於較為刁鑽取向的短軸距掀背車款,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在搭載 M 款運動化懸吊後呈現的是更上乘的指向性及快速進彎後的支撐性;而後輪驅動的設定讓動態上帶有些許的轉向過度,適逢出彎時增補油門,車尾便會帶點滑移,但是在 DSC 動態穩定系統的掌控下,卻又能夠輕易且明確的控制車身重心及車尾的偏移量,而透過動態行車模式的切換,在 Sport+ 模式下,油門具有更敏捷的反應及較晚介入的動態穩定系統,提供較多的操駕自主性。

雖然 M 款運動化懸吊帶來的明顯路感,能夠在激烈操駕下提供駕駛十足信心,但相對來說在一般通勤代步下的舒適度則明顯的受到妥協,通過坑洞也會伴隨著強烈的彈跳。但如果單純作為偶爾開上山劈彎娛樂的 Fun car 使用就沒有這問題存在了。

 

雖然放眼台灣汽車市場有許多同樣稱為鋼砲的同性質的產品,各自也都有不少擁護者,甚至在同集團也有 Mini Cooper S 這樣的狠角色;但做為後驅掀背車的卻僅此一號,絕無分店。而面對 1 Series 掀背車在未來轉變為前驅身分的極高可能性,也讓人開始珍與這款最終後驅忍者相處的時間。雖然 125i M-Sport Shadow Edition 沒辦法給消費者太多實用性及親民的售價,但未來的經典就此一檔,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