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如何聽一場音樂會|出門前的Checklist- Get Ready with Me!

MUZIK古典樂刊

發布於 2020年01月03日06:40

買好音樂會的票後,記得將音樂會日期與時間加入行事曆中,並小心保存票券!這時候,距離音樂會或許還有一小段時間,為了避免當天突如其來的措手不及,在此我們列上一份出門前的清單,在倒數參加音樂會的日子,陪您一起「準備出門」!

000
000

音樂會的Dress Code

第一次踏入音樂廳的殿堂,該怎麼穿才算得體而不顯突兀,或許是許多人打開衣櫃時的煩惱。歸功於一些電影場景,古典音樂會給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宴會式華麗的隆重穿搭——男士們著燕尾西裝配上黑色領結、精緻的袖扣,女士們妝髮豔麗、披肩曳地晚禮服加上高跟鞋。

的確,在西方文化的歷史背景下,音樂會多半是皇宮貴族、或達官富豪的集會社交場所,人們大多習於穿著正式服裝參加音樂會。

不過,在人人都能欣賞音樂會的今日,為了不讓衣著成為聽眾與音樂會之間的阻礙,多數的音樂廳已沒有嚴格的服裝規定。只要整齊、乾淨、舒適,避免過份的奇裝異服(例如,睡衣、熱褲、拖鞋等絕對有失對台上音樂家的尊重,里約熱內盧的巴西交響樂團地處陽光明媚的海濱,就明列要求聽眾避免穿著短褲、人字拖和泳裝的服裝規範),大部分廳務人員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傳統而講究的音樂廳、或具威望的正式音樂節中,還是有特定的服裝要求:如琉森音樂節就在官網上,明確規範不能穿著夾腳拖及牛仔褲,女士需著以優雅的黑色,男士著以白襯衫、黑色西裝、黑色鞋襪、黑色領結等;著名的英國格萊德邦歌劇節,則要求穿著正式的傳統服裝,甚至有維持現場「服裝秩序」的警察。

避免到時不得其門而入,敗興而歸,參加正式音樂節前,還是先到音樂節官網查詢規範、搜尋音樂節的觀眾照片,提前準備相稱的服裝。

另外,如果是參加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聽眾們大多會盛裝出席。這時,不妨也用一件新衣,以慎重且愉悅的心情,和音樂家們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年吧!

001
001

▲英國格萊德邦歌劇節要求以正式傳統服裝來表達對演出者的尊重,為創辦人克里斯提(John Christie)的理念之一

交通情況

基本上,音樂廳大門會在開演前30分鐘打開。多數大型音樂廳在抵達後,離真正走到座位上仍有一大段路。千萬別以看電影或演唱會的方式計算交通時程,正規音樂會沒有前面的「廣告時間」或所謂的「暖場節目」,幾乎都是準時開演,並且不得在樂曲進行中出入座位。

交通狀況除了火車誤點可遇不可測(?),如果是平日的晚間音樂會,則要考慮上下班車潮、交通管制、停車等狀況,建議預留1小時的緩衝時間提早到達音樂廳,並提前10~15分鐘入座。畢竟比起氣喘吁吁地衝進音樂廳,多一點餘裕的時間上洗手間、調整呼吸和心情,必定能為音樂會帶來美好的開始。

票券檢查

出門前最重要的,就是票!

興高采烈來到音樂會當天,明明就放在「那裡」的票,竟然神隱少女、人間蒸發,該怎麼辦呢?如果是在國外,可到您所購買的售票系統尋索相應的機制。因為節目票券視同有價證券,若遺失或毀損,是無法進行「補發」的。不過,若保存好購買的憑證,屆時或許不至於完全被拒於門外唷。

在臺灣,根據文化部於 2012 年所發布的《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主辦單位與售票單位必須有「票券毀損或遺失時之入場機制」,當中列出兩種狀況,企業經營者不得拒絕消費者入場:(一)記名式票券:持有身分證及票券購買證明者。(二)劃位式無記名票券:持有票券購買證明,且無其他票券持有人入場者。

不過中間手續如何進行,在各大售票系統及廳院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建議先打電話到售票或主辦單位確認,將需要準備的文件資料備齊,並提前到服務台辦理手續、簽署切結書並取得入場證明。主辦單位會請沒有票的人在場外等待,開場前10分鐘,確認沒有人在您所購買的位子上,就由專人帶您入座。

萬一,遺失的無記名票券真的被人撿走,而且對方還持券入場的話,現場就會出現爭議。主辦單位可能會讓持票者入場,或讓雙方自行協調,的確有可能讓自己看不到演出。所以,票券千萬要收好喔!(最後補充提醒:若您購買的是「無記名」且「非劃位式」的票券, 便不適合按照以上程序要求入場囉)

現在國內外廳院漸漸都推出了電子票系統,在臺灣,於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完成後,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中下載OpenArts - 和表演在一起」*APP電子取票,無須支付額外的取票費用,還有便利的分票及轉票功能。優點是:存在手機中,不怕掉票!屆時只需在撕票口亮出APP內的電子票券(截圖無效),交給驗票人員感應即可,非常方便。*(目前此服務僅限訂購「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淡水雲門劇場」、「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中壢藝術館音樂廳」之演出節目)

用餐考量

吃飯皇帝大,不過進入到觀眾席時,是禁止飲食的!(注意:即使不吃,也不能把食物帶入場內。)一般的晚間音樂會時間也是多數人享用晚餐的時間,若是美好的音樂當前,肚子卻一面誠實地餓了,在音樂會進行期間不受控地發出飢餓的呻吟聲,也許會減損您及鄰座聆賞音樂的心情。

所以多數音樂廳都設有館內餐廳,建議利用提早到音樂廳的時間享用晚餐。若真的趕不及在音樂會前好好吃頓飯,在音樂廳大廳飲食是允許的,可以提前自備乾糧或巧克力等輕食,進場前稍微止飢。

音樂會前的飲食沒什麼禁忌,只有以下幾點小建議:

1.盡量避免吃太快或吃太飽,在演出時頻頻打嗝,對自己與周圍的聽眾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2.喝大量的水,需頻頻進出座位

3.盡量避免容易引發咳嗽的食物,如花生塊、芝麻製品等

遲到處理

大部分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節目編排有個不成文的模板——上半場以一首較短的序曲開場,接著一首協奏曲,(中場休息),下半場則是一首交響曲——這樣的安排,主要就是為了讓遲到的人能在第二首作品演出前的空檔入席。

因為只要音樂會開始,所有的出入口大門都會關閉,直到樂曲演出完畢才能再次開啟。如果真的太遲,第二首都開演了,就必須在外面等到中場休息才能入座了。

萬不得已遲到時,可以禮貌地詢問館方工作人員廳內音樂會正在進行的曲序,以及下一次的入場時間。有些廳院會在場外設有簡易的電視區,同步轉播廳內的現場演奏,不過也有應演出者要求關閉轉播的情形。

遲到進場有幾點需注意:

如您在等待時間滑手機,記得在進場前將手機關機,動作輕,壓低音量地入席。這時候場內的聽眾已經「進入音樂會狀態」了,請避免高聲交談或交頭接耳,儘速調整自己的心情,避免破壞其他準時入席聽眾的情緒,好好地享受音樂會。

現在有越來越多音樂廳、或曲目嚴格的音樂會,為維護演出品質會限制遲到的入場者,一開演就大門關上,必須等到中場休息後才能入場。還有些音樂會不設中場休息,一旦遲到就完全錯過了!擔心的朋友們不妨先了解確認,做足準備好好享受音樂會。

其他⋯⋯?

1.現金

音樂廳的水資相對高貴,如您需要到投幣式飲料機購買飲料,零錢是必備。另外,如果您還計劃要購買節目冊、音樂家在現場販售的專輯或音樂廳紀念物等周邊商品,現場未必可以刷卡,如果有喜愛的演出者的話,現金沒帶足可就扼腕囉!

2.望遠鏡

如果買不到近距離座位區,坐在外圍的樂迷通常會自備小型望遠鏡,能一睹台上演奏家的細微表情,彌補距離所造成的缺憾。

3.想拿給音樂家們簽名的專輯或物品

好不容易能現場聆聽自己喜歡的演奏家演出,可詢問主辦單位是否在音樂會後有簽名的活動,準備好值得紀念的物品,帶好帶滿!(若沒有簽名會,期待在路上「偶遇」音樂家的話,簽字筆記得一起丟進包包裡。)

4.包包

輕便為主,音樂廳座位區沒有非常多充裕的空間。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攜帶容易灑得到處都是的東西在包包裡,也避免配戴鈴鐺吊飾、大串鑰匙、或塑膠袋等會輕易發出響聲的物品。攜帶大件行李、厚重大衣、長柄大雨傘的觀眾,大廳服務台通常設有寄物櫃,演出結束後記得回頭領取。(貼心提醒:音樂廳有時候會很冷,建議塞一件小外套在身上。)

5.喉糖

特別是在流感盛行或比較冷的幾個月份中,樂章間連接的空檔總是會騷起廳內此起彼落的咳嗽聲。若您擔心自己會忍不住在音樂進行中忍不住咳嗽,可以自備一些喉糖即刻救援。不過小心,如果您的喉糖包裝是會發出響聲、招人側目的,先另行分裝會比較好唷。

本文選自《MUZIK古典樂刊》No.149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