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專題】《不可能的任務3》:一趟很有事的漫長雲霄飛車之旅(上)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8年07月27日17:00 • 龍貓大王通信

在 2000 年高票房低評價的《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2,簡稱《MI2》) 之後,湯姆克魯斯最好的選擇也許是收錢走人──將第二集視為最後的一次幸運,拿著大筆片酬遠走高飛,讓這個系列繼續回到觀眾「很好看卻沒人改編」的清單中,然後等待 10 年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但是克魯斯選擇再來一次,這可是他最寶貴──而且完全屬於自己──的電影系列。

 

起伏跌宕的《 不可能的任務3 》

而約略在 2002 年左右,湯姆再一次地著手籌備《不可能的任務》電影……2006 年 5 月,《 不可能的任務3 》(Mission: Impossible III,簡稱《MI3》)上映了。

湯姆克魯斯 《 不可能的任務3 》。
湯姆克魯斯 《 不可能的任務3 》。

這將近 4 年的製作時間,似乎對於一部 2 小時的商業電影略嫌過長了,但事實是,這 4 年時光,是湯姆克魯斯人生中最慘烈的時期,同時也是系列作製作過程中最艱辛的一次。能拍出《MI3》這件事,堪比湯姆參與過的所有不可能任務都還要不可能,而這間接地造成了《MI3》的悲劇:

 

2002 年:不按常規的年輕人

大衛芬奇。
大衛芬奇。

故事從意氣風發但一直都非常自我中心──事實上是臭屁──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講起,1997 年票房慘烈的《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並沒有為他帶來打擊,因為稍後透過觀眾在 DVD 市場上對本片的熱烈回響、與熱情影評的再評價之後,大衛芬奇證明了他仍然是那個 2 年前拍出票房火爆之作《火線追緝令》的才氣導演。他充滿奇詭的敘事手法,讓喜歡嘗鮮的湯姆注意到他,於是邀請他加入了 2002 年《 不可能的任務3 》的製作。

《 鬥陣俱樂部 》: 艾德華諾頓 (左)、 大衛芬奇 (中) 與 布萊德彼特 (右)。
《 鬥陣俱樂部 》: 艾德華諾頓 (左)、 大衛芬奇 (中) 與 布萊德彼特 (右)。

哇喔,看看這精美的《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一集來自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信徒、第二集來自東方槍戰大師、而第三集呢?這位喜歡偏差人格與逆轉結局、年紀還不到 40 歲的年輕導演要加入了,畫風即將為之一變。

事實證明,1992 年口碑票房雙爆死的《異形3》(Alien 3) 在芬奇心上插進了一把刀。他搞砸了──他認為不全是他的責任──某個偉大科幻系列的第三集,而如今他又要接手某個偉大動作系列的第三集,這種詛咒般的巧合會讓許多人卻步。

《異形3》讓每個人都心碎。
《異形3》讓每個人都心碎。

當然,這不是什麼迷信,事實是大衛芬奇是個無庸置疑的控制狂,這位日後把所有大牌整出心靈陰影的魔王導演,其實無法習慣接手別人已訂下規則的系列作品,1992 年他想要在系列作中突破新局,最終卻沒有人買單,反而激怒了異形粉絲,連喜歡他作品的粉絲也不喜歡,這一切都不代表他在 2002 年的再一次嘗試就會成功。派拉蒙影業與克魯斯原本滿心欣喜能在 2004 年看到《MI3》上映,最終芬奇的離去讓他們的期待破滅──第一次破滅。

 

2003 年:小孩舉大刀

喬卡納漢。
喬卡納漢。

所以芬奇離開了,第一次挫敗沒有關係,第二位導演加入了,2003 年 5 月,喬卡納漢 (Joe Carnahan) 加入了,2002 年卡納漢的上一部電影《緝毒特警》(Narc) 正是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Cruise/Wagner Productions) 製作的,克魯斯喜歡卡納漢電影裡那些直言不諱的黑色寫實手法──這點卡納漢至今都沒有變過──因此,卡納漢登堂入室成為了《MI3》的導演。卡納漢真的只差一點點就要成為這個系列作的功臣之一,他的計畫是讓伊森韓特挑戰現實的重大犯罪案件,這很新穎,考慮到前兩集都發生在過去 (後冷戰時代的第一集) 或是虛擬的時空 (脫離現實的第二集),讓伊森韓特重新回到 2000 年代的當下美國,也許是不錯的想法。

卡納漢的目標是奧克拉荷馬爆炸案。

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宛如被惡魔咬了一口。
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宛如被惡魔咬了一口。

這個慘絕人寰的聯邦慘案,造成 168 人死亡 850 人受傷,是 911 事件之前美國本土史上最大的恐怖主義攻擊事件。1995 年,一位前退役軍人提摩西麥克維 (Timothy McVeigh) 開著載著定時炸彈的卡車,停在奧克拉荷馬的聯邦大樓外,而炸彈在早上 9 點爆炸──許多小朋友已經在大樓內的托育園裡上課,許多死者正是這些絲毫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孩子們。

美國本土的在地恐怖主義份子攻擊事件,需要伊森韓特這位神勇特務來掃蕩罪惡,麥克維將由笑面虎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飾演。而伊森的隊員包含了舊愛新歡:1999 年用拳腳打出名氣的凱莉安摩絲 (Carrie-Anne Moss)、剛剛因為《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而走紅的 19 歲青春少女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在第二集變成病毒魔女的女主角奈雅 (由譚蒂紐頓飾演) 也在回歸計畫之內──但最終紐頓拒絕了這次機會。

19 歲的青春少女黑寡婦。
19 歲的青春少女黑寡婦。

這看起來是一個完美的計畫,卡納漢奮鬥了 15 個月,但是他最終在 2004 年 7 月,離開這部差點就要成行的電影。原因很簡單,一直都在拍攝小規模寫實電影的卡納漢,突然收到了一項預算高達 1 億 5 千萬美金的巨大計畫──包含多個海外城市取景的拍攝行程。小孩第一次拿大刀,可想而知他的適應不良有多嚴重,但他仍然努力了 15 個月──這點肯定喬卡納漢的毅力。最終他忍痛向湯姆克魯斯告訴他的辭職決定。

而這件事也對他產生了心靈傷害。他是真的想要拍一部《不可能的任務》,他也認真做了功課,但最終在片商與監製都信任他的狀況下,他發現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統籌一部高預算的商業大片,這個內心的自省擊潰了他的信心。

卡納漢 (右) 與天龍特攻隊。
卡納漢 (右) 與天龍特攻隊。

我他媽的對《天龍特攻隊》一點興趣都沒有。

6 年後,2010 年卡納漢執導了熱鬧有趣的《天龍特攻隊》(The A-Team)──原諒他的粗話,你可以追蹤他的推特,他平常就這樣講話──但這背後其實是一次對自己的挑戰,而無關他對這個經典影集有沒有愛,

我就是要再一次挑戰,那個我沒在《MI3》跨過的門檻:我到底有沒有執導一部他媽的大製作動作電影的才華。

 

2004 年:那我們就等那新人一年

好萊塢奇才 : J.J. 亞伯拉罕。
好萊塢奇才 : J.J. 亞伯拉罕。

7 月卡納漢痛苦地離開了,一切又回到 2002 年的原點,湯姆克魯斯都已經拍了兩部大成本電影──其中一部是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拍的《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這很重要──與一部小成本電影,《MI3》的進度卻沒有任何變化。但一切即將改變──克魯斯可能花了幾個晚上,一次看完了影集《雙面女間諜》(Alias) 前兩季,他為之著迷,而且他從中嗅到了希區考克的味道──這影集背後的主創,明顯是個對「麥高芬」(MacGuffin) 著迷的傢伙。

《雙面女間諜》的男配角當時很不紅 (但他演得很棒!)
《雙面女間諜》的男配角當時很不紅 (但他演得很棒!)

如果你喜歡《MI3》,那你必須要看《雙面女間諜》前兩季──也是整部影集最好的兩季。《雙面女間諜》是主創 J.J. 亞伯拉罕 (J.J. Abrams) 的一次致敬希區考克的儀式:劇中女主角在整個故事中,都在追查一個神秘古代天才製作的「蘭博蒂裝置」,而這些裝置能做什麼?劇情中沒有交代太多,一切都是謎,但我們都知道它們很重要,搶一個是一個,為此勾引出 CIA、KGB、與各個私人邪惡情報組織的明槍暗箭攻防。放心,就算妳看完《雙面女間諜》全五季,妳還是不太知道「蘭博蒂裝置」是什麼。

「蘭博蒂裝置」,別問我那是啥。對了,《星艦爭霸戰》裡也出現過。
「蘭博蒂裝置」,別問我那是啥。對了,《星艦爭霸戰》裡也出現過。

這是 21 世紀對希區考克的「麥高芬」手法致敬最成功的一次,《雙面女間諜》非常地緊張刺激,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刺激當中的核心到底是什麼,但那都不是問題,我們仍然會擔心女主角的生命安危、擔心她諜對諜的家庭會不會再次破裂、而且,別忘了 J.J. 亞伯拉罕的另一項絕活,逆轉、逆轉再逆轉。《雙面女間諜》中幾乎所有配角都至少正邪逆轉過1次以上,它讓台灣鄉土劇那些動輒洗白染黑的角色設計甚至相形見絀。我們可以回想《不可能的任務2》,這部電影裡克魯斯就逆轉角色三次之多,這部把面具用到極致的續集,讓湯姆克魯斯選擇了這位害他通宵好幾晚的電視導演。

《 不可能的任務3 》湯姆克魯斯、 J.J.亞伯拉罕 。
《 不可能的任務3 》湯姆克魯斯、 J.J.亞伯拉罕 。

最後,J.J. 亞伯拉罕同意了克魯斯的邀約,選擇《MI3》作為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但問題來了,當時 J.J. 亞伯拉罕正卡在《雙面女間諜》與《LOST檔案》(Lost) 的合約中,他願意執導這部電影,但要求等他一年的時間,給他有準備地暫離這兩部影集。而克魯斯的答案是:等就等吧!此時,終於確定了這幾年來最重大的決定,J.J. 亞伯拉罕將在一年後──2005 年 7 月──正式開拍《MI3》。

 

2005 年:我戀愛了!我戀愛了!

一切似乎都塵埃落定了,只要等一年就好了,2005 年看來是個湯姆轉運的年頭,他正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第二部電影──先前 2002 年合作過《關鍵報告》,在那之後他們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如今再合作《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 看來是駕輕就熟。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2005 年才沒那麼美好呢,這一年是湯姆克魯斯人生中最慘的一年。

2005 年 4 月 29 日,在一場羅馬的公開活動上,湯姆克魯斯大方地牽著一位女子的手走在紅毯上,她是從電視圈走紅的凱蒂荷姆斯 (Katie Holmes)。全世界都透過這再明顯不過的舉動,知道克魯斯交了一位新女友──向先前的潘妮洛普克魯茲 (Penélope Cruz) 說拜拜──事實上兩天前晚上,八卦狗仔隊早就拍到了兩人在羅馬夜遊的牽手照。巨星大方示愛,自然讓人不禁好奇,兩人的好事可能將近。而事實證明,湯姆克魯斯真的瘋狂地、瘋狂地、瘋狂地愛著凱蒂荷姆斯。

2005年的 湯姆克魯斯 ,帶ˋ著 凱蒂荷姆斯 大方晒恩愛。
2005年的 湯姆克魯斯 ,帶ˋ著 凱蒂荷姆斯 大方晒恩愛。

2005 年 5 月 23 日,湯姆上了電視女王歐普拉的日間談話秀,這是歐普拉日後最後悔的一次訪問:當談起湯姆的感情狀況,湯姆就像個不受控的孩子──更像是突然暴走的黑猩猩,跳上跳下,狂笑尖叫,直接跳上沙發好幾次,不時還來個「英雄落地勢」,甚至緊抓歐普拉的雙手──像是玩弄破爛的布偶一般──折來折去。

2005 年,阿湯哥接受歐普拉的訪談。
2005 年,阿湯哥接受歐普拉的訪談。

這麼多年後,這段畫面仍然流露著濃濃的詭異感,而當強作鎮定的歐普拉說起似乎凱蒂也在現場時,湯姆真正不受控的動作來了:他一路跑向後台,不願上台的凱蒂早就跑了老遠,但湯姆絲毫不放棄,他就像獵捕無辜野鳥的獵犬一般把她拉回台上。

這段影片嚇壞了全球媒體。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說:

湯姆是為愛瘋狂嗎?還是只是瘋了?

而時人雜誌 (People magazine) 舉辦了票選活動,最終有 3 分之 2 的票數質疑這一對全球放閃的情侶只是某種煙霧彈。湯姆與凱蒂的新聞天天充斥在各種大報與小報上,而這讓派拉蒙影業慌了。

「湯凱戀」(TomKat),一個地球人已經遺忘(好家在)的新聞單字。
「湯凱戀」(TomKat),一個地球人已經遺忘(好家在)的新聞單字。

據傳,派拉蒙在 2005 年 6 月初──別忘了,再過一個月,大忙人與大救星 J.J. 亞伯拉罕就要回來了──慎重考慮是否要取消《MI3》的預算,就是因為湯姆克魯斯的脫軌行為,已經讓他們懷疑《MI3》的製作水準。特別考慮到《MI2》的低評價與過長的等候期,派拉蒙特別關注《MI3》不能有一絲製作上的風險。

雖然最終在 J.J. 亞伯拉罕回歸前,派拉蒙影業仍然通過了這筆天價預算。但是這反映了當時全世界擔心湯姆克魯斯狀況的程度,特別在於小報的連番轟炸之下,觀眾對湯姆兩字甚至都產生了厭惡感。而這對於好萊塢那些以大明星掛帥的電影來說,是很大的風險,特別是在觀眾已經對《MI2》明顯不滿的狀況下。

不斷晒愛的阿湯哥對《 不可能的任務3 》的製作有十分大的影響。
不斷晒愛的阿湯哥對《 不可能的任務3 》的製作有十分大的影響。

沒想到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就在 6 月 29 日,湯姆與史匹柏的《世界大戰》正式上映,這對好萊塢的不敗金童好麻吉,卻在宣傳期起了衝突。問題就在史匹柏不滿湯姆,竟然把《世界大戰》的宣傳變成了他個人的宣傳──湯姆在訪談上大談與凱蒂的甜蜜世界。

不只如此,湯姆還把宣傳變成了山達基教的傳教廣告──湯姆大肆抨擊讓注意力缺失症 (ADD) 兒童服用利他林 (Ritalin),是一種「藥物濫用」:如同指控父母讓兒童吸毒。問題是利他林是非常普遍用於治療注意力缺失症的藥物,而湯姆這樣批評的原因,來自於他是個虔誠的山達基教徒,而山達基教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騙局。

湯姆克魯斯 與 史蒂芬史匹柏 。
湯姆克魯斯 與 史蒂芬史匹柏 。

史匹柏說,他與湯姆不再是朋友了。

不管史匹柏的憤怒是真是假,他倆日後再也沒有合作也是明擺著的事實,而湯姆在《世界大戰》宣傳的脫序發言,又成為了小報的最好頭條。

 

……待續。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其實我真的也納悶了好多年…他那年到底是中邪還是怎麼了…做了一堆奇怪的事情!
    2018年07月28日04:19
  • 盧CC
    這是英翻中嗎...這文法......
    2018年07月29日17: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