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全球網路末日」探討 太陽風暴的潛在風險

389 觀看次數

數年前,一名美國專家提出超級太陽風暴具有引發全世界網路大癱瘓的風險,進而導致「全球網路末日」上演,引起民眾及科技公司的關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喬蒂(Sangeetha Abdu Jyothi)曾於2021年發表研究報告,標題為「為『網路末日』做準備」。喬蒂於文中介紹,超級太陽風暴具有引發全球網路大癱瘓長達數個月的潛力。喬蒂解釋,網路面臨的最大威脅為「日冕物質拋射(CME)」,指的是太陽向太空噴射大量磁性物質的現象。CME會透過電磁感應使地球表面出現「地磁感應電流 (GICs)」。不過規模要夠大、夠極端,GIC才有機會進入網路纜線造成損壞。她分析後提出的結論是,海底纜線比陸地纜線更容易損壞、美國的網路中斷風險比亞洲國家高。網路安全監測組織NetBlocks指出,美國網路中斷一天的經濟損失估計會超過美金110億元(約新台幣3436億元)。不料,喬蒂的研究報告讓「網路末日」這個詞在網路爆紅。加上,有部分TIKTOK網友誤會美國太空總署(NASA)派克太陽探測器的功用,以為探測器是用來「防止世界網路中斷的工具」。又由於2025年太陽會進入「太陽活動極大期(Solar maximum)」,必定會有太陽風暴出現,使得「網路末日」近日又再度被多家媒體炒作,在網路上引發恐慌。《Snopes》事實查核網站透露,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曾警告會有「網路末日」發生,官方發言也從未使用過「網路末日」這個詞。上述喬蒂的研究報告在探討太陽風暴對網路纜線的影響也未用到NASA的數據,研究也未涉及到NASA。最後喬蒂向《華盛頓郵報》表達後悔,稱自己「不應該」在研究報告中使用「網路末日」這個詞,而報告又引來「太多人的熱烈關注」,才會使大眾產生那麼大的誤會。

TomoNews

發布於 2023年07月13日06:00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1

  • Jim Wu
    自己嚇自己
    2023年07月13日07:45
顯示全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