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專訪:「合作是德國政府對華戰略的基本要素」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023年07月16日07:39 • 發布於 2023年07月16日07:39

德國之聲:德國為什麼高調宣布出台中國戰略?

盧瑪麗(Marina Rudyak):本屆政府的執政條約規定制定一部中國戰略。但對它的設計以及是否應該公布與眾,聯邦政府內部存在分歧。盡管如此,該戰略還是反映出德國政府認識到了對中國的一些關鍵依賴,以及從經濟和安全政策的角度看這些依賴所帶來的風險。

制定該戰略的過程或許比最終文件本身更為重要,因為這是所有聯邦部共同制定對華政策的願景,而這尚屬首次。鑑於德國經濟與中國的緊密聯系以及地緣政治的變化,此舉早該進行。中國早已不再是中國事務小組和相關部門的議題,而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政級別的橫向問題,幾乎無處不在。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一過程也有助於提高德國的"中國能力",這方面的欠缺還很大。從這一點上,反對派認為文件不夠深入,他們更希望看到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中國能力中心"。

德國之聲:怎樣理解定義中國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

盧瑪麗:此前,國家安全戰略中對中國"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的定義,延續了歐盟對華關系的定義。中國戰略也順理成章地采用了這一定義,並明確強調,德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與歐盟共同對華政策的目標和原則相一致。

德國之聲:中國戰略傳達的最主要信息是什麼?

盧瑪麗:該戰略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該戰略的核心是承認德中關系的復雜性,因此,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必須比以往更加了解情況。最大的風險在於缺乏足夠的了解。

德國之聲:去年11月流傳到媒體的戰略文件初稿曾引發廣泛的討論。現在的最終版本"新"在哪裡呢?

盧瑪麗:2022年11月的版本是外交部起草的第一稿,尚未與其他部委協調,現在的最終文件是聯邦政府的文件,反映了各部委的優先事項以及他們的考量。有關台灣、中俄關系和無強迫勞動供應鏈的文字與歐洲的共識保持了一致。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與中國的經濟規模相比,德國--或任何其他歐洲國家--都是輕量級的。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由於歐盟內部市場和中國對歐盟的經濟依賴,是一個重量級的集體。因此,將德國的對華政策納入歐盟共同對華政策,成為其目標和原則的一部分,是正確和重要的。

德國之聲:去年11月的初稿中提到 "在制度競爭中,我們決不能留下任何戰略空白",有人批評這是冷戰思維的延續。這句話還有效嗎?

盧瑪麗:這句話沒有再出現在新版中,新文件裡也沒有"制度競爭"一詞。相反,中國戰略將"制度對立"定義為對國際秩序或人權原則的不同看法。同時,該戰略強調,與中國的制度性對立並非意味著不能進行合作。不過,從中國國家媒體最開始的反應看,中國沒有認為這是一種淡化。

德國之聲:肖爾茨總理曾說,需要在"關系密切"和"保持距離"之間找到平衡點。該文件裡能夠看到尋求平衡的努力嗎?

盧瑪麗:中國戰略旨在為合作提供防護欄。正如德國外長在介紹這份文件的演講中強調的那樣,該戰略的目的不是"脫鉤",而是指出德國如何在不損害價值觀和利益的前提下與中國合作。文件指出,合作是德國政府對華戰略的基本要素。

這裡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塑造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一方面讓中國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讓中國的價值觀和標准繼續符合歐洲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

盧瑪麗(Marina Rudyak)博士是海德堡大學漢學系講師、哥廷根大學東亞系代理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