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海保署首次調查蘭嶼海洋底棲生物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3年01月11日08:26 • 發布於 2023年01月11日08:26
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物種發現三十二種新紀錄種,其中也發現台灣的新紀錄種小雙鱗蛇尾。(海保署提供)
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物種發現三十二種新紀錄種,其中也發現台灣的新紀錄種小雙鱗蛇尾。(海保署提供)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首次調查蘭嶼海洋底棲生物多樣性,發現多達三十二種蘭嶼新紀錄種,包含二十一種甲殼類、七種棘皮動物及四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更是台灣的新紀錄種。

海保署指出,海保署於去年委託國立中興大學所組成的專業團隊,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物種普查,第一次調查即發現三十二種蘭嶼新紀錄種。

蘭嶼甲殼類新紀錄中,在野銀潮間帶的粗腿擬瘦招潮是蘭嶼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紀錄;同一地點也發現斯氏折顎蟹,是中興大學教授施習德與博士生許智惟在二0二0年所發表的台灣新種,此次蘭嶼採集則是台灣的第二筆紀錄。

蘭嶼甲殼類新紀錄中,在野銀潮間帶記錄到粗腿擬瘦招潮,是蘭嶼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紀錄。(海保署提供)
蘭嶼甲殼類新紀錄中,在野銀潮間帶記錄到粗腿擬瘦招潮,是蘭嶼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紀錄。(海保署提供)

另蘭嶼沙灘潮上帶發現數量不少的中華沙蟹,但在過去蘭嶼的文獻或調查報告中只有心掌沙蟹的紀錄,推測可能原因是兩種的形態類似,以至於辨識不易所造成的。

調查所發現的棘皮動物與軟體動物的新紀錄種,都因非常見種,如桑氏柄體參,或個體偏愛躲藏如台灣新紀錄種小雙鱗蛇尾等。

海保署表示,首次的調查就已記錄超過一百五十種個體,且蘭嶼新紀錄種約佔百分之二十,顯示蘭嶼的海洋底棲生物物種相當豐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時間深入探查,今年將持續進行調查,調查成果將出版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解說手冊,讓大家對蘭嶼有更深入的認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