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從古羅馬帝國到東西德統一 | 德國兩千年景點穿越之旅

致旅程

發布於 2024年11月17日06:56 • 夏金剛

歷史與風景的交織,使德國成為世界上最令人著迷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從日耳曼蠻族的鬥爭到現代統一的壯舉,每一個地標都講述著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旅遊歐洲國家時,通常必訪首都,但柏林可能是個例外,因為台灣僅有直飛法蘭克福的航班,部分人因此誤認法蘭克福為德國首府。行程規畫專家「陳依福」雖已旅德十多回,但在2024年的踩線任務中,他把視角轉向柏林,發掘許多觀光元素,陳依福規劃行程時,不單注重顏質,更講究景點在人類史上的地位或影響力,所以他演講的開場白一向是:「我喜歡以歷史脈絡串聯行程,而不是簡單地介紹每天去哪裡。」

今天,我們就跟著陳依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穿越德意志。

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是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期的首都之一,曾有七位皇帝在此執政,全城人口高達五萬,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城市,其城門「大黑門」、教堂、浴場、劇院等,均在1986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城市不大,人們可以在「2000步」內跨越「2000年」歷史。

特里爾大黑門 圖/Shutterstock
特里爾大黑門 圖/Shutterstock
君士坦丁教堂 圖/Shutterstock
君士坦丁教堂 圖/Shutterstock

「君士坦丁大帝」是首位皈依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其母「聖海倫」是虔誠的基督徒,她要求前往耶路撒冷尋找聖物,最後,她帶回據說是耶穌基督受難時所穿的「聖袍」,令特里爾主教座堂成為朝聖地之一,君士坦丁則下令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著名的「聖墓教堂」。

能在德國摸到兩千年前的羅馬宮殿,豈不珍貴?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 圖/夏金剛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 圖/夏金剛

歡迎瀏覽《致旅程》官方網站

特里爾是哲學家馬克思的出生地 圖 Alexandros Michailidis/Shutterstock
特里爾是哲學家馬克思的出生地 圖 Alexandros Michailidis/Shutterstock

科隆

4世紀古羅馬時期的歷史也可在科隆發現,但經過多次改建,現存遺跡較少。只剩科隆大教堂前方的古羅馬城門保留了一些痕跡。相較之下,特里爾未被大規模開發,保存較為完整。

科隆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科隆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歐洲首座世界遺產

西元476年,羅馬被盤踞北方的日耳曼蠻族攻陷,部落其中一族法蘭克人創立了「法蘭克王國」,三百年後的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南征北討四十餘年,征服了歐洲大部分土地。

西元799年,羅馬教宗「利奧三世」遭政敵與貴族虐待,不得已向查理曼求救,查理曼從小篤信基督,十分敬重教宗的身分,便率軍護送他回到羅馬,並協助利奧三世鞏固了教宗的地位。教宗出於感謝,於西元800年聖誕節那一天,在羅馬為查理曼大帝加冕,奉他為「羅馬人的皇帝」,這次加冕改變了世界歷史,此後數百年,皇帝都由教皇加冕。

踏出羅馬之後,查理曼不僅是法蘭克人的皇帝,新頭銜大大提升他統治歐洲的正當性,後人尊他為「歐洲之父」,現代人距離他也不遠,查理曼大帝就是撲克牌中的紅心老K。

亞琛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亞琛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查理曼大帝在「亞琛」興建了宮殿與一座八角形拜占庭風格的亞琛大教堂,雄偉壯麗,至今仍保存完好,截至15世紀,亞琛大教堂已見證過三十三位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的加冕禮,查理曼大帝也安葬於此。18世紀末年,拿破崙攻進亞琛大教堂時,他特別走上王位說了句:「我也是查理曼。」顯見亞琛大教堂在歐洲人心中的重要性,使它成了世界第三個、歐洲第一個、德國第一個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

陳依福:「當我們規劃深度行程時,像亞琛和特里爾這些歷史起點城市尤為重要。讓人能深刻體會這座城市在歐洲歷史中的獨特地位。」

亞琛大教堂的八邊形圓頂 圖 Uwe Aranas/Shutterstock
亞琛大教堂的八邊形圓頂 圖 Uwe Aranas/Shutterstock
查理曼大帝的金棺 圖 fansquaresss/Shutterstock
查理曼大帝的金棺 圖 fansquaresss/Shutterstock
我也是查里曼 圖©Neues Stadtmuseum Aachen
我也是查里曼 圖©Neues Stadtmuseum Aachen

德意志第一帝國

西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孫兒輩起內鬨,將法蘭克王國分裂成西、中、東三塊,西法蘭克王國是現在的法國,東法蘭克王國則是如今德國最早的起源。西元962年,薩克森王朝國王「奧托一世Otto I」抵擋了匈牙利入侵,戰勝當時歐洲人最懼怕的遊牧民族,此功勳讓他受羅馬教皇加冕,延續了查理曼大帝的政治遺產,從此開啟神聖羅馬帝國844年的篇章,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薩克森王朝世界遺產班貝格 圖/shutterstock
薩克森王朝世界遺產班貝格 圖/shutterstock

教宗皇帝誰比較大

神聖羅馬帝國初期,知識掌握在教會手上,日耳曼貴族文化水平低落,皇帝便任用自己信任的人來擔任大主教,毫不理會羅馬教皇的指派,結果,由誰任命大主教這件事,導致了皇帝與教宗之間的敘任權鬥爭。

1076年,亨利四世私自任命了大主教,沒想到羅馬教廷將他逐出教會、罷免掉他的王位,這使得國內貴族與政敵蠢蠢欲動,亨利四世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遂在隔年冬天,只披著一張毛毯、光腳站在雪地三天三夜才被教宗原諒,史稱「卡諾莎之辱」,標誌著羅馬教廷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卡諾莎之辱 圖 Eduard Schwoiser (1826~1902)
卡諾莎之辱 圖 Eduard Schwoiser (1826~1902)

金璽詔書重整神羅

1254年起,神聖羅馬帝國內各大公國越來越獨立,小諸侯、小領主也紛紛自立,整個帝國四分五裂。直到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在紐倫堡頒布《金璽詔書》,確立未來將由科隆、美茵茲、特里爾、普法爾茨、薩克森、布蘭登堡和波希米亞七位選帝侯成為唯一具合法選舉權的諸侯,確保了皇位繼承的穩定性與合法性,七位選帝侯來自不同地區和宗教派別,代表著帝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勢力,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治理結構的核心。

《金璽詔書》中規定選帝會議在法蘭克福召開,此外,由於亞琛位處帝國西緣,是一座靠近荷蘭、比利時的邊境城市,所以156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加冕儀式改到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舉行,總計有十位皇帝在此加冕。今日法蘭克福舊市政廳二樓「皇帝廳Kaisersaal」的牆壁上完整地排列著神聖羅馬帝國全部 52 位皇帝的肖像畫,成為該市著名觀光亮點之一。

前景鋸齒狀屋頂即為舊市政廳 圖 ColorMaker/Shutterstock
前景鋸齒狀屋頂即為舊市政廳 圖 ColorMaker/Shutterstock

附帶一提,法蘭克福的政經地位僅次於巴黎與倫敦,居全歐第三⼤城市,歐洲中央銀⾏和德國聯邦銀⾏均坐落在此。

漢薩同盟海上貿易

「漢薩同盟」誕生於13世紀,是一個由北德及波羅的海沿岸城市共同組成的商業聯盟,幾座城市一同解決海盜問題,彼此還取消了關稅,有錢一起賺,有難一起扛的精神,很快吸引了漢堡、布萊梅、科隆以及非德意志的國家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英國、荷蘭、瑞典、挪威、布魯日等國海港城市加入。

「漢薩」意指協作與合作,其宗旨為「互利互惠,共同繁榮」,德國漢莎航空沿用此名,象徵共榮的傳統。漢薩同盟最終在16世紀末因諸多大環境因素與內在衝突而解體。

呂貝克

呂貝克地理位置優越,14世紀中期成為漢薩同盟「不成文的首都」。地標「霍爾斯騰門」建於1464~1478年間,由於整座呂貝克島建立於黏土層上,大型建築多少發生傾斜,幸好西門被搶救成功。城門上刻有拉丁語書寫的漢薩同盟口號:「對內一致,對外和平。」被護城河環繞的古城具有濃厚的中世紀氛圍,見證了北德和歐洲貿易的黃金時代。19世紀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海軍一舉消滅了漢薩同盟的船隊,呂貝克萬商雲集的場景從此走入了歷史。

呂貝克霍爾斯騰門 圖/Shutterstock
呂貝克霍爾斯騰門 圖/Shutterstock

漢堡

漢薩同盟成員「漢堡」現今是德國第二大城,亦是德國今日最重要的海港。1888年在城市南端的布洛克島建立新的倉儲據點「倉庫城」,井然有序的哥德式紅磚建築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歷史倉庫區,至今保存完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漢堡位於多條河流的交匯處,河流和運河密布,織出天然的水網,使得漢堡獲得一項金氏世界紀錄-全歐洲擁有最多橋樑的城市。驚人的2500多座橋樑,超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倫敦。

漢堡城 圖/shutterstock
漢堡城 圖/shutterstock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漢堡因大火吞噬舊市區,沒想到因禍得福,以全新的方式來規劃重建。因此漢堡也創建了歐陸第一套的地下排水系統,從此之後城內家家戶戶開始擁有排水馬桶與潔淨的民生用水。

易北音樂廳可俯瞰海港 圖/shutterstock
易北音樂廳可俯瞰海港 圖/shutterstock

布萊梅

二次大戰盟軍多次轟炸北德重要港口「布萊梅」,城市多數建築都變成廢墟,「市政廳」和「羅蘭雕像」卻奇蹟似的倖存,羅蘭騎士曾是查理曼大帝的手下大將,布萊梅這尊雕像⾼5.47公尺,建於1404年,是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羅蘭雕像,傳說只要他的雕像屹立不搖,布萊梅就能保持自由且獨立的地位。

世界遺產羅蘭騎士雕像 圖 saiko3p/Shutterstock
世界遺產羅蘭騎士雕像 圖 saiko3p/Shutterstock
左邊哥德式結合文藝復興的市政廳令人驚豔 圖/Shutterstock
左邊哥德式結合文藝復興的市政廳令人驚豔 圖/Shutterstock

廣場另一角落,有座受歡迎的《布萊梅的城市樂師》雕像,再現了格林童話中驢子、狗、貓和公雞疊羅漢的經典,牠們為了前往布萊梅當樂師,逃脫農場,彼此合作尋夢。這座雕像象徵團結與勇氣,也是德國格林童話大道最北的一站,是城市另一個著名標誌。

布萊梅的城市樂師 圖 N.M.Bear/Shutterstock
布萊梅的城市樂師 圖 N.M.Bear/Shutterstock

最深度萊茵河流域

說了這麼多歷史,咱們休息一下,去小鎮逛逛,上萊茵河享受人生。

陳依福規劃了萊茵河中上游河谷地遊船,河流兩邊環繞著陡坡、森林和梯田式葡萄園,河谷地區是萊茵葡萄酒的核心產區,「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這片風景不只幽美,還流淌著千年的文化,自古羅馬時代就有人居住,四十多座中世紀城堡和宮殿矗立在峽谷上,這段河谷完美融合了壯麗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繁榮的經濟傳統,是歐洲文明精髓的重要地區,所以在2002年入列世界文化遺產。

萊茵河上的普法爾茨城堡 圖/Shutterstock
萊茵河上的普法爾茨城堡 圖/Shutterstock
知名的斑鳩小巷位在呂德斯海姆鎮 圖/Shutterstock
知名的斑鳩小巷位在呂德斯海姆鎮 圖/Shutterstock

另一個部分還要去遊覽萊茵河的支流莫塞爾河,從這裡到特里爾用火車串連這個部分,這部分來講也是市場上非常與眾不同的安排,有更多的接觸。

萊茵河支流摩塞爾河畔的柯赫爾 圖/Shutterstock
萊茵河支流摩塞爾河畔的柯赫爾 圖/Shutterstock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7年,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將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釘在了「維登堡教堂」的大門上,糾舉當時教會腐敗、濫權、斂財等罪狀,為宗教改革揭開序幕,北德意志諸侯因此紛紛改信路德新教,這與帝國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天主教信仰對立,三十年戰爭就此爆發,從原本的帝國內戰逐漸演變成全歐大混戰,最終帝國戰敗,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威登堡教堂門上復刻的九十五條論綱 圖 PIXAS/Shutterstock
威登堡教堂門上復刻的九十五條論綱 圖 PIXAS/Shutterstock
馬丁路德在萊比錫與教廷進行大辯論 圖/Shutterstock
馬丁路德在萊比錫與教廷進行大辯論 圖/Shutterstock

未來將在德國統一之路上扮演要角的布蘭登堡(柏林、波茨坦所在地)是三十年戰爭中的超級重災戶,人口損失了3/4,經濟和社會幾乎全面崩盤。但是,布蘭登堡在戰後有效率的推行復興計劃,重建國家基礎,為日後與普魯士王國的合作奠定了基石。

普魯士王國的崛起

普魯士的前身是德意志騎士團(條頓騎士團),1226~1255遠赴波羅的海沿岸鎮壓異教徒普魯士人。但在宗教改革期間,騎士團大團長放棄天主教信仰,1525年將其佔領區改名為普魯士公國,這個遙遠的小公國,竟在346年後統一了德意志大大公國,完成建國偉業,其過程精彩曲折,本文僅簡單帶過。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1701年,選帝國布蘭登堡的「腓特烈一世」加冕為第一任普魯士國王,第三任國王「腓特烈二世」在1756至1763的「七年戰爭」中,以15萬兵力,粉碎了奧地利、法國、瑞典、俄羅斯、神羅帝國的75萬聯軍,因而被冠上「腓特烈大帝」,這場勝利鼓舞了人民對自身力量的認同,間接為後來的統一創造了條件,但最直接的影響則是法國拿破崙的入侵,法國的統治促使德國人反思自身的文化、語言和身份,並在反抗外國統治的過程中逐漸萌發了統一的願望。

戰神腓特烈大帝 圖/Carl Röchling
戰神腓特烈大帝 圖/Carl Röchling
腓特烈大帝最鍾愛的無憂宮 圖/Shutterstock
腓特烈大帝最鍾愛的無憂宮 圖/Shutterstock

19世紀,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英明的領導下,刻意製造事端,故意發動丹麥戰爭、普奧戰爭,最後,在普法戰爭中收回了德國南部的幾個邦。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以戰勝國的姿態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正式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完成了德國的統一,普魯士華麗退場。統一後的德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和工業強國。因此,德國人將德意志帝國視為歷史上的「德意志第二帝國」。

凡爾賽宮為德意志皇帝加冕 圖/Anton Alexander von Werner
凡爾賽宮為德意志皇帝加冕 圖/Anton Alexander von Werner
布蘭登堡⾨是德國的象徵 圖 ColorMaker/Shutterstock
布蘭登堡⾨是德國的象徵 圖 ColorMaker/Shutterstock

德意志第三帝國

年輕氣盛的新皇「威廉二世」不甘受制於鐵血宰相,野心勃勃地推動自己的政策,沒想到把國家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淵。敗戰的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還得支付巨額賠款。之後,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利用全球經濟大蕭條與民不聊生的怨氣,不斷對國民煽風點火、仇視他國,同時趁機掌控了政權。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紐倫堡首次以「德意志第三帝國」來指稱納粹統治下的德國。

1945年二戰結束,戰敗國德國被蘇、美、英、法分區佔領。1949年,美英法合併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蘇聯則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分庭抗禮。柏林也被柏林圍牆一分為二,由蘇聯支持的共產黨政權執政,封鎖通往西柏林的通道,兩德人民被分離41年後,終於盼到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德國再次統一。

柏林圍牆後方可見布蘭登堡門 圖/CNN
柏林圍牆後方可見布蘭登堡門 圖/CNN

柏林聚集了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包括德國的象徵「布蘭登堡門」,地位等同於巴黎的凱旋門;「國會⼤廈」是德國聯邦議會所在地,1990年兩德開放後,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在頂部添加了⼀個現代主義的玻璃圓頂,象徵政府的透明和開放,遊客可沿著螺旋步道攀上屋頂露台,欣賞首都360度全景。

柏林國會大廈 圖/shutterstock
柏林國會大廈 圖/shutterstock

世界遺產「博物館島建築群」擁有柏林五大最著名的博物館,殿堂級的顏質與內涵太迷人。柏林曾歷經共產黨統治,因此有獨特的鐵幕美學和戰爭文化,譬如寓意深遠的「東邊畫廊」,它是柏林牆倒塌後,藝術家將這段牆壁轉變為創意空間,至今仍然是柏林冷戰歷史的強烈提醒。

延伸閱讀 | 三分鐘看懂歐洲建築美學史

博物館島上的柏林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博物館島上的柏林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柏林圍牆東邊畫廊 圖 Sergei Bachlakov/Shutterstock
柏林圍牆東邊畫廊 圖 Sergei Bachlakov/Shutterstock

鄰近的波茨坦有「忘憂宮」,那是腓特烈大帝鍾愛的避風港,亦是韓劇「淚之女王」的取景地,請見專文報導▼▼▼

延伸閱讀 | 《淚之女王》男女主角度蜜月的「忘憂宮」曾是女性禁地?

距離柏林100公里的「史普雷河」經常被稱為德國的「綠色威尼斯」,因其擁有超過300條小運河穿梭於茂密的森林、草地和農田之間,非常適合悠閒的船遊。

史普雷河悠哉遊船 圖/shutterstock
史普雷河悠哉遊船 圖/shutterstock

位在德勒斯登的巴洛克式宮殿「茨溫格宮」,享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美譽,亦是歐洲第一精品瓷器「麥森名瓷」的誕生地,關於茨溫格宮和麥森名瓷同樣有專文報導。

巴洛克美學的茨溫格宮 圖/Shutterstock
巴洛克美學的茨溫格宮 圖/Shutterstock

鄰近的國家公園「薩克森小瑞士」以懸崖、砂岩塔和深邃峽谷所形成的巨人國景緻著稱,吸引建行、攀岩和攝影愛好者,徒步穿越森林、洞穴,並通往壯麗的觀景台。命名者是瑞士畫家,他們認為該處景觀與家鄉瑞士相似。

薩克森瑞士小森林 圖/shutterstock
薩克森瑞士小森林 圖/shutterstock

北德的哈次山脈的豐富度不遑多讓,布洛肯山山腳的傳統小鎮「維尼格羅德」;登頂的「蒸氣窄軌火車」在東德時期封閉,重新開放後深受遊客喜愛;主要產出銅、鉛和鋅的「賴麥爾斯堡礦區」和古鎮「戈斯拉爾」保存了歐洲工業歷史的獨特篇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維尼格羅德 圖/Shutterstock
維尼格羅德 圖/Shutterstock
哥斯拉爾古鎮 圖/Shutterstock
哥斯拉爾古鎮 圖/Shutterstock

結語

德國面積約為台灣的十倍,想一次玩全不容易,想用一篇文章寫完也不可能,德國簡史和粗淺的北德觀光便耗去長篇幅,然而卻還未及陳依福老師所講一半的內容呢,接下來,我會慢慢介紹德國讓人印象深刻的世界級景點,敬請期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