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藝術源自生活 生命無垠體悟 廖修平藝術符號語境 深寓自在

大媒體

更新於 2022年09月23日13:35 • 發布於 2022年09月28日00:48 • 大媒體新聞網
藝術源自生活   生命無垠體悟   廖修平藝術符號語境   深寓自在

【記者 辛澎祥/專訪】

生命的歷程,透過藝術的妝點,將呈現光熱聚焦的豐沛價值,亙古永恆且無垠超越。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尊稱的知名藝術家廖修平教授,最近推出他的個展,從迴歸的真義中彰顯出藝術的符號文脈,廖修平在所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深刻的表現出生活於這塊土地上的臺灣人之共同經驗,構築出他所堅守的藝術典範,更可謂放諸國際依然綻放光彩的風華,讓觀者在聆賞並進入其藝術創作的構圖中,充滿驚奇,傳達真情,從作品特有符號文脈中盡見深摯體悟生命的軌跡,讓人感動。

▲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創作的腳步從未曾停歇。(記者 辛澎祥/攝)
▲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創作的腳步從未曾停歇。(記者 辛澎祥/攝)

從進入師大美術系師承藝術大師李石樵之後,廖修平理論鑽研與到日本的美術研習與創作過程,再延伸至法國的寫生繪畫與版畫的構製,後轉往美國定居後並於2002年返台至今,整個人生的精彩風華與黃金年代,也在海外與臺灣之間尋求時空的對應,讓創作靈感來自於臺灣生活脈絡的啟發更見清晰與通澈,呈現作品的特質與藝術性國際傳達的語彚辨識,特有唯一,眼界明淨。

▲廖修平受訪時娓娓道來從小在萬華廟宇的觀察與擷取在地元素的創作至今,歷程顯得極為生動感人。(記者 辛澎祥/攝)
▲廖修平受訪時娓娓道來從小在萬華廟宇的觀察與擷取在地元素的創作至今,歷程顯得極為生動感人。(記者 辛澎祥/攝)

從台北龍山寺廟埕口的成長開始,廖修平在地的生命經驗,那反芻土地所給予的養分,從民間出發,俯拾廟宇而至學術殿堂,終而接軌國際藝術思潮,廖修平教授的藝術生命歷程所揭櫫的多元豐富生活感動的元素,讓他在創作、展覽與教學的領域中,展露出自在與專注的本色,讓外界體會深悟的同時,更加一覽無遺。

▲廖修平兒時的記憶,透過筆觸將《七爺八爺》描繪的淋漓盡致,現為台南市美術館典藏。(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廖修平兒時的記憶,透過筆觸將《七爺八爺》描繪的淋漓盡致,現為台南市美術館典藏。(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廖修平教授表示,因為小時候住在臺北萬華龍山寺附近,對廟宇祭儀與臺灣民俗有深刻情感,深深影響到他的創作。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時,指導教授看到他從臺灣帶去祭祀神明的紙錢,大感新奇之餘還向他索取留作紀念,讓他印象格外深刻,於是更大膽的將臺灣民俗文化中的紙錢符碼融入在作品中,也就是「符號系列」。廖修平教授指出,很多人對他作品的好奇,包括對稱均衡的構圖,使用紅、黑、金三色,甚至以菱形來製作的版畫,這些都是來自於小時候的記憶。這包括了龍山寺七爺八爺神像的印像,當時在日本創作時,這些兒時的情景都躍然紙上,神像、門神與民俗中的神明構圖繪畫,也都是憑空想像而來,後來都在繪畫過程中獲獎,在追求均衡對稱的藝術手法中,樹立了新的典範。

▲▼廖修平的作品在紅黑金三原色運用表現上,構圖對稱且極具視野的擴充性,令觀者印象深刻,上圖為《富臨門十九》下圖為《福祿門(二)》。(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廖修平的作品在紅黑金三原色運用表現上,構圖對稱且極具視野的擴充性,令觀者印象深刻,上圖為《富臨門十九》下圖為《福祿門(二)》。(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在法國受到海特菱形版畫前衞藝術的影響,廖修平的版畫學習與創新技巧更加精進,他也覺得以版畫為基礎的藝術創作形式較能受到注意,也更有得獎受青睞的機會,加上運用對稱與鮮明色彩的元素呈現,在文化深具差異性的歐洲,反而成為聚焦的話題。從色調變化、民俗圖樣、主題對稱到設計風潮,許多特有的生活歷程所碰觸的文化靈感,也都在當時的藝術創作與意念的表現上做了巧妙與開拓國際市場的連結,畫面與色彩的變化,抽象與寫實的圓融躍動,從版畫、油畫到複合媒材的意境表現,使廖修平的作品在時空環境下的歷練軌跡,終而奠定其在畫壇不朽的地位。

後在美國的定居與教學創作,乃至返台經歷了美術院校的教學技藝傳授,在理論與實務之間,追求深廣的藝術執悟學程,在創作、展覽、教學之間尋求藝術認知的提昇,在之後策辦臺灣美術院的傳承推廣,廖修平的藝術之路更具承先啟後的堅韌,而為業界所尊崇,他建構完整多元的創作面向,不同時期所展現的藝術風華,深具時代意義。

▲對《四季海岸》的深摯刻畫,呈現時空情境的對應,廖修平細微觀察後的創作質感打動人心。(圖/廖修平教授 提供)
▲對《四季海岸》的深摯刻畫,呈現時空情境的對應,廖修平細微觀察後的創作質感打動人心。(圖/廖修平教授 提供)
▲廖修平的創作表現出對色彩靈活的掌握度,在主題意識下涵蓋了人性的揚昇與歌頌意念,圖為作品《廟》。(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廖修平的創作表現出對色彩靈活的掌握度,在主題意識下涵蓋了人性的揚昇與歌頌意念,圖為作品《廟》。(圖/廖修平教授提供)

廖修平教授被臺灣美術界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同時是國際間識別度、能見度極高的藝術家。臺北龍山寺廟口的童年時光,是廖修平教授重要的生命經驗,他深信藝術源自於生活,透過繪畫來重現臺灣常民文化中的廟埕意象,予以解構重組或是錯置另配,擴衍出深具個人獨特風格的藝術體系。從圓、方、菱形符號,而到對應開展的曼荼羅圖示,以及紅、黑、金色彩的運用,開始建構屬於廖修平藝術體系的符號語境,這次國父紀念館的個展所推出一系列融合水印木刻版畫與傳統水墨複媒創作,在版畫與墨然間尋求微妙互動,令人驚艷。廖修平說,他將繼續創作,開拓新的技法,在參透生命真義的同時,持續向前,義無反顧。

▲廖修平(左)的個展在國父紀念館王蘭生(右)支持下盛大展出,也受到黃光男教授(左二)及李振明教授的讚譽。(記者 辛澎祥/攝)
▲廖修平(左)的個展在國父紀念館王蘭生(右)支持下盛大展出,也受到黃光男教授(左二)及李振明教授的讚譽。(記者 辛澎祥/攝)
▲由策展人李振明教授所主辦的「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學術研討會,藝文界大老共聚一堂,精彩互動。(記者 辛澎祥/攝)
▲由策展人李振明教授所主辦的「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學術研討會,藝文界大老共聚一堂,精彩互動。(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迴歸在地生命經驗 廖修平藝術符號文脈 展現光彩風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